答谢中书书人教八上4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4171863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人教八上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答谢中书书人教八上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答谢中书书人教八上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答谢中书书人教八上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答谢中书书人教八上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人教八上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人教八上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谢中书书人教八上4预设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 的自学能力。2、在小组活动中理解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 学生感知写景类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运用多媒体,在比较画与文句,与中品味画面的精 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 作品的能力。4、强调学生课前课后查找资料,拓宽语文视野,培养 大语文教学观。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 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 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 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 的答谢中书书就

2、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 同去欣赏。学生活动:一: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陶弘景其人。(师:关于此文,同学们在课前找到了哪些资料?)预设资料:1、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 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 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谢中 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 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 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2、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 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

3、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 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 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 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3、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乂叫“尺牍”或曰“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二、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 奏、韵律、情调。(师:大声读课文,读出节奏,从文中找 出一字概括主旨。)1、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2、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3、录音朗诵,同学们比较评点录音朗诵和自己的朗诵, 归纳应该怎样朗诵才会声

4、情并茂。3、学生齐读课文。4、课文主旨:美。三、学生小组活动,理解大意和全文主旨。(师:让我们走进文本,山川之美,美在哪里?)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 指导。3、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 解文句。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B、未复有/能与(y u )其奇者。4、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 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的意境,在四人小组内每位同学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四、师生互动,品味圆面的精美、诺言的精练及布局的 匠心所在。(师:让我们走出

5、文本,对照老师找的几幅画面,山川之美,你领会到哪些美?)1、多媒体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 夕照,激发学生想像。而后2、请一小组再次描述画面,围绕山川之美评析课文。 深入领会的话情画意。3、请学生把同学们的赏析归纳,进行文字整理,写成 赏析短文。预设赏析: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 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 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 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

6、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乂有 青林翠竹,M.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 翡翠。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 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乂是一幅清 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五、拓展迁移,查找资料,由鉴赏文学作品到感悟大自 然,提高审美情操。(师:你还能想起哪些描写山川之美的?这些作者乂是 怎样表现山川之美的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预设资料:丽K道元的三峡,柳宗员的永州八记 >中的石 钟

7、山记等。评析:此课例的教学目标不但设计了语文知识目标和语文技 能目标,更强调了学生合作能力目标的设计,鉴赏文学作品 的能力目标的设计,还强调了培养大语文的教学观,因此, 我认为,在教学目标上看,此课例应该是一场现代教学的课 例。从教学内容上看,此课例不论在课前的预习,还是在课 堂上的探讨,还是在课后的作业,都已经延伸到课文文本之 外,很好的贯彻了大语文的教学观,课文文本何其少啊,生 活处处是语文,语文课堂应该也必须把眼光放到那个课堂之 外的大世界中去。教学过程多变却乂层次清晰, 一环扣一环, 但乂不是僵硕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 活的调动,这是一种开放的教学观。再看教学形式,情

8、境创 设调动了学生兴趣,查找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培养了学生 热爱我国悠久的古典文化的兴趣,朗读的指导很到位,学生 的合作学习已经走进了文本中,学生自己去感受文句中的美, 再和多媒体出示的画面两厢比较,学生对山川之美不仅有了 形象生动的感受,在自己的描述中,学生也对的优美意境、 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最后的拓展迁 移,乂让学生回到大语文中去,在比较中既培养了自己的文 言文素养,乂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品质,这些都得意于整个 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多变,教师抓住了此文的一个关键词语:“美”,几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让学生理解“美”、赏析“美”而激趣,多媒体的运用、资料的查找、小组学习的贯彻,无 一不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前是这堂课 的总设计师,在课堂上是这堂课的积极的旁观者,兴;趣的激 发者,我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