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母亲湖——滇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17148 上传时间:2017-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母亲湖——滇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进母亲湖——滇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进母亲湖——滇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走进母亲湖——滇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走进母亲湖——滇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母亲湖——滇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母亲湖——滇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走进母亲湖 滇池滇池污染治理与保护摘要:滇池是一个发育至老年末期的高原湖泊。滇池流域是缺水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靠径流、污水和农田回归水的循环利用得以实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滇池水资源污染日益加重,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滇池是整个流域污染物唯一的汇,这也是其难以治理的原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用于滇池污染治理的总投资数亿,而治理措施收效甚微,因此,对滇池这样有特殊污染机理的湖泊治理应加以重视。关键词:滇池污染;原因 ;综合治理;措施;一、滇池概况1、地理特征、名称由来介绍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位于昆明市南的两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 5 公里,历史

2、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 20 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 2O 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 39 公里,东西宽 135 公里,平均宽度约 8公里。湖岸线长约 200 公里;湖面面积 300 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 8 米,平均深度 5 米,蓄水量 l57 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跟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

3、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2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日滇池。”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蹄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2、 生物资源丰富鱼类:主要水产品为鲫鱼、鲤鱼、银鱼、虾等,占全市总产量的76%,占渔业产值的81% 。水生植物:滇池有水生维管束植物

4、28科44 种; 70年代为22 科30 种;80年代末( 19881989年)仅有12科20 种。其中,沉水植物 12种,漂浮植物3种,挺水植物5种。全湖以狐尾藻浮游植物:池有浮游植物7门16目40 科64 属126 种。其中,绿藻门植物31属73种,占全湖总种数的58.4%;硅藻门植物13属22种,占全湖总种数的17.6%;蓝藻门植物12属17种,占全湖种数的13.6%。其余4 个门为裸藻门3 属8种,甲藻门 2属3种,隐藻门2 属2种,金藻门1 属1 种。 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隶属于 19科,共61种。其中,原生动物6科9 种、轮虫 7科37 种、枝角类5科12种、桡足类2目3 种。轮虫种

5、类最多,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60.6%;其次为枝角类,占19.8%;原生动物占14.7%;最少为桡足类占4.9%。底栖生物:底栖动物11种,寡毛类 3种,水生昆虫2 种,软体动物6 种。原生动物:原生动物37种, 1 236ind./L 。3、 旅游资源集聚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滇池是全国首批批准建立的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唯一设在内陆省的国家级度假区。滇池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的湖泊,四周有许多名胜古迹,包括大观楼、盘龙寺、寨山滇王墓等,加上四周山清水秀,因此有“高原明珠”的称号。海埂公园海埂公园在滇池的东北部,离昆明市区约7 公里。海埂

6、是伸入滇池的湖中长堤,这里河港纵横,堤岸垂柳轻路。海埂南面的海滩是一片细软白沙。湖水由浅入深,是天然的湖滨游泳场。夏日到这里游泳,击水逐浪,卧波纳凉,最为惬意。白鱼口位于滇池西南部的白鱼口,是昆明著名的风景疗养胜地。这里的空谷园,有磊楼别墅、引胜桥、红云坞、待月亭、温水泉等园林设施,雅致宜人。在此凭3栏眺望滇池,波光粼粼,白帆墙影,群鸥逐浪。二、滇池污染现状滇池污染已经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话题。为了净化滇池水质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和云南省已经投入超过40亿元经费来治理滇池污染。这些来自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拨款以及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滇池环境的恶化,但末完全消除滇池污染。目前滇

7、池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最近一些年来滇池污染非常严重,国务院把滇池列为重点治理的 “三河三湖”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最为明显的就是,满 池 都是 水 葫 芦 , 密 密 麻 麻 一 大 片 。 不 仅 一 股 股 臭 气 扑 鼻 而 来 , 而 且 水 葫芦 长 得 又 高 , 又 厚 , 河 水 也 是 那 样 乌 黑 和 混 浊 ; 不 光 难 见 昔 日 小 桥流 水 , 荷 塘 月 色 的 水 乡 风 光 而 且 影 响 到 水 利 交 通 、 淡 水 养 殖 及 居 民生 活 用 水 ,

8、 严 重 阻 碍 了 昆 明 市 人 民 的 生 活 和 经 济 的 发 展 。 三、滇池污染成因:主要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 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 三是工业生产污水; 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 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 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11自然因素、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 1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

9、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 2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 3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300 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4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2、人为因素、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 1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 150-200 升,产生垃圾约 1-2 公斤,是滇池的主

10、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 18.6 克、磷 1.74 克,可以污染 10 吨水体。、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 2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 2000 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 100 吨。、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

11、意识淡漠,置法律法 3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 4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目前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 5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 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 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如今的母亲

12、湖)四、滇池要不要治理,如何治理?首先,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其生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集聚,5是国内外高度关注“高原明珠”。滇池治理关 系 到 旅 游 资 源 进 一 步更 好 的 开 发 、 生 物 资 源 更 合 理 的 开 发 利 用 、 淡 水 养 殖 及 居 民 生 活 用水 , 是 严 重 影 响 昆 明 市 人 民 的 生 活 和 经 济 的 发 展 的 一 个 关 键 , 此 外 ,事关昆明形象、发展与未来, 一定要治理, 而且要治好! 然而,如何规划治理呢?具体治污措施如下:1、污水和垃圾是两大关键点,要认真落实其工作对于污水,治住滇池入口和出口两头的污水, 实现污水的全 1部

13、达标排放。入口:要在加快新建昆明污水厂的基础上, 做到两点: 其一, 全市排放的污水全部都得到污水处理厂的净化, 实现达标排放。其二, 污水经过净化之后, 成为“中水”, 用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市内绿化、清洁用水, 一滴都不得进入滇池; 出口:滇池在引入活水之后, 外泄的所有污水必须在得到净化之后, 才得排入下游河流。这样, 必须在滇池水下泄处的合适地点, 建设相应的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对于垃圾,抓住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将垃圾分类。通过严格 2的立法和执法的保证, 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能够自觉地将每天产生的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有机废物等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二是在分类的基础上, 实施金属

14、、玻璃、塑料、纸张等有用垃圾的回收利用和有机废物的火力发电或无害化堆埋,从而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和绿色环保。2、 搬迁周边工厂。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釜底抽薪”,即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一污染源。对于搬迁一是要选好新址; 二是新企业的治污设施必须达标才能允许开工生产, 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 三是以搬迁污染企业为契机,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统盘谋划昆明经济社会布局, 优化整合昆明工业企业, 提升昆明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3、 引其他河水。滇池如无河的活水来, 则再治理也是死

15、水一塘。滇池的引水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科学规划和项目施工后, 实现了雨污分流, 整个滇池流域和昆明城乡汇水区收集的天然降水及山泉、河流来水; 其二是实施“引金入滇”工程。只要从丽江虎跳峡或昭通乌东德电站大坝引来滚滚金沙江之活水, 滇池水体能得到6常态的适时置换, 再加上其它治污措施, 滇池就可起死回生。4、 严管污池行为染滇池湖水的工业污水、工业废弃物, 城乡生活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进行监管。严格禁止在滇池流域和滇池汇水区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5、 加强滇池保护与治理的宣传教育滇池治理事关春城荣辱兴衰,市民的生产及生活。 因此, 要动员人们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 使滇池治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共同行动和共同利益所在, 自觉地投入到治理工作中, 尽职尽力,从每一件保护滇池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母亲湖,共建生态文明之城,再现“高原明珠”之美。注释:徐行 浅析滇池污染与综合治理 201002 中国电子商务 1彭永岸 朱彤 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新方案 2滇池概况 百度百科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