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11373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822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22页
全国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22页
全国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822页
全国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822页
全国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8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8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经典材料精选本部分精选了经典著作的一些与课标内容相关的部分。现在的高考题基本上都是材料题,高考卷会因“一标多本”问题(同课标不同版本教科书),选择材料题,这是一定的。材料就是解决高考的办法。命题人杨宁一所说,只要你真的学会如何解读材料,能够自己想出一些“好点子”,自己出几个问题,那么你的文综一定不会差。本部分包括:(1)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摘录 (2)著名史学专著摘录 (3)史学研究及争鸣 (4)名词解释具体书目一、先秦秦汉1、中国通史 范文澜 人民出版社1979年2、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1983年3、中国通史 白寿彝 人民出版社1992年4、中国史稿 郭沫若 人

2、民出版社1962年5、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徐旭生 科学出版社1960年6、中华远古史 王玉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先秦史论稿 徐中舒 巴蜀书社1992年8、西周史 杨 宽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战国史 杨 宽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东周与秦代文明 李学勤 文物出版社1991年11、秦汉史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1983年12、秦史稿 林剑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13、剑桥秦汉史 崔瑞德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4、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考古所 文物出版社1981年15、中国历史地图册(18) 谭其骧 地图出版社1982年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二、魏晋南北朝唐长孺

3、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三册十院校编写:中国古代史中册。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王仲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札记缪 钺:读史存稿、冰茧庵丛稿社科院历史所编:魏晋隋唐史论集一、二集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论历史科学资治通鉴魏纪、晋纪、宋纪、齐纪、陈纪。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三、隋唐论历史科学资治通鉴隋纪、唐纪范文渊:中国通史三、四册岑仲勉:隋唐史吕思勉:隋唐五代史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金明馆丛稿

4、初编、二编元白诗笺证稿汪 隋唐史论集唐史研究会论文集唐史学会论文集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唐太宗与昭陵武则天与乾陵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四册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四、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七章,人民出版社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五册第一至三章,人民出版社范文渊:中国通史第四册第三编第三章,第五册第四编第一章,第六册第四编第三章至四章,人民出版社陶懋炳:五代史略,人民出版社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人民出版社漆 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关履权:两宋史论,中州书画社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论历史科学有关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部分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七章,人民出版社郭

5、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五册第四至六章,人民出版社范文渊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册第四编第一章,第六册第四编第五章,人民出版社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人民出版社邓广铭:岳飞传,人民出版社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人民出版社张博泉: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七章,人民出版社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五册第七至十章,人民出版社蔡美彪等编:中国通史第七册,人民出版社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所:蒙古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胡昭曦主编:宋蒙(元)关系史,四川大学吴 晗:朱元璋传,三联书店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简编,人民出版社尹达

6、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侯外庐等编: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5、 明朝吴晗:朱元璋传,汤纲南炳文明史上册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明清史资料上册陈生玺:明清易代独见吴晗:明史讲座,张廷玉主编明史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七册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论资本主义以前诸社会形态有关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部分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六、清朝陈生玺、杜家骥清史研究概说辽宁出版社清史简编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清史上册、明清史资料下册王宗翰清史杂考杨正福明末三大思想家清史稿,清史列传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一、 中国古代史一、先秦秦

7、汉时期 第一节 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遇到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手稿中删去了以下这一段话:“这些个人使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不是在于他们有思想,而是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鹅娅尽損

8、鹌惨歷茏鴛賴。(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3页。)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从猿到人的演变在好几十万年以前,生活着一种特别高度发展的类人猿。它们满身是毛,有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上。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如果说我们遍体长毛的祖先的直立行走,一定是首先成为惯例,而后来才渐渐成为必然,那末必须有这样的前提:手在这个时期已经愈来愈多地从事于其他活动了。在猿类中,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

9、种分工。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在攀援时手和脚是有不同用途的。手主要是用来摘取和拿住食物,就象比较低级的哺乳动物用前掌所作的那样。有些猿类用手在树林中筑巢,或者象黑猩猩一样在树枝间搭棚以避风雨。它们用手拿着木棒抵御敌人,或者以果实和石块向敌人投掷。它们在被捉住以后用手做出许多简单的模仿人的动作。但是,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在甚至和人最相似的猿类的不发达的手和经过几十万年的劳动而高度完善化的人手之间,有多么巨大的差别。骨节和筋肉的数目和一般排列,在两种手中是相同的,然而即使最低级的野蛮人的手,也能做几百种为任何猿手所模仿不了的动作。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因

10、此,我们的祖先在从猿转变到人的好几十万年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使自己的手适应于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在开始时只能是非常简单的。在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以前,可能已经经过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和这段时间相比,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时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8509页。)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开来,于是音节分明

11、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就奠定了,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成为不可逾越的了。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6457页。)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7页。)政治经济学

12、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8页。)人工取火的发明和意义摩擦生热,在实践上是史前的人就已经知道的了,他们也许在十万年前就发现了摩擦取火,而且他们在更早以前就用摩擦来使冻冷了的肢体温暖。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7页。)从采用鱼类(虾类、贝壳

13、类及其他水栖动物都包括在内)作为食物和使用火开始。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着的,因为鱼类食物,只有用火才能做成完全可吃的东西。而自从有了这种新的食物以后,人们便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了;他们沿着河流和海岸,甚至在蒙昧状态中也可以散布在大部分地面上了。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9页)在实践上发现机械运动可以转化为热是很古的事情,甚至可以把这种发现看作人类历史的开端。人们只是在学会了摩擦取火以后,才第一次迫使某种无生命的自然力替自己服务。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9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原始公社制度

14、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在基本上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性质相合的。石器以及后来出现的弓箭,使人绝对不能单身去和自然界势力及猛兽作斗争。人们当时为要在森林中采集果实,在水里捕获鱼类,建筑某种住所,便不得不共同工作,否则便会饿死,便会成为猛兽或邻近部落的牺性品。公共的劳动也就引起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品的公有制。这里还不知道什么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不过有些同时用以防御猛兽的生产工具是归个人所有。这里并没有什么剥削,也没有什么阶级。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938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156页。)氏族制度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呵!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由各个氏族相互解决;血族复仇仅仅当做一种极端的、很少应用的手段;虽然当时的公共事务比今日更多,家庭经济都是由若干个家庭按照共产制共同经营的,土地乃是全部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