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山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67502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山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庄子《山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庄子《山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庄子《山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庄子《山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山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山木》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木学习要点,一、了解庄子学说在华夏文化中的影响。 二、了解庄子所追求“乘道德而浮游”的境界。 三、了解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征,特别是文章中运用想象、夸张、寓言、神话、比喻等形象性手法来阐明哲学道理的特点。 四、了解庄子散文纵横开合的行文特征,把握其文思脉络,知道“材与不材”是贯串全篇的纲绳。,1、用读山木有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杂文。,二、庄子其人、其学说简介,三、课文讲解,四、文章主旨,五、主要艺术特色,一、儒、道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一、儒家与道家 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华夏文化中有两种最基本的人生观: 一是儒家的入世观;一是道家的出世观。 儒家主张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怀抱兼济天下,修身

2、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此中,以“仁”为核心,以忠、义、信、勇为辅助手段。 道家主张崇尚自然,与世无争,身心自由,飘逸洒脱。它扬弃世俗拖累,强调生活质朴,张扬个性,否定偶像和权威。,其中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贯穿其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中国文化中有一门学问叫“名学”,就是逻辑、思想的研究。严格讲,正名就是指确定思想的观念。,对后代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西方人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儒家和道家都注重个体的人格和修养: 儒家以修身养性为起点,但要求个体的人格修养通向社会理想,通向民族

3、和国家。 道家强调人的个性操守,特立独行。 儒道在人格修养上共同追求的是个体人格的正大、高尚、充实。强调坚持操守,耻于同流合污。此乃中国优秀文化最重要的精神传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主要的精神支柱。 儒道互补,于是形成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样两种人生观的统一。,二 庄子其人其学说简介,史记说庄子尝为蒙漆园吏。 据史记的记载庄子,姓庄名周,“子”是中国古代的敬称,是“先生”的意思,所以庄子的意思就是“庄先生”。庄子生活在宋国的一个叫做蒙的地方,那里靠近现在河南与山东交界之处。史记说庄子尝为蒙漆园吏。,“轴心时代说”,以公元前五世纪为轴,向上下延伸三百年,几个主要文明地区都出现了思想巨人

4、,如西腊的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加牟尼以及中国的孔孟、老庄。,庄子思想体系十分庞大,天道观、人生观、认识论、养生论,庄子为什么写作? 庄子的哲学是他对当前残酷社会现实的思考,其目的还是在于要解决身处现实社会中的芸芸众生的生存困境。,动乱时代 战争频仍,庄子表述的中心,庄子的中心,是探求个人在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庄子哲学的核心人生哲学,庄子曾反复地从空间和时间上论证人与天地相比,只是很微末渺小的颗粒,根本不足道。这是一种悲观然而又是异常深刻的人生哲学。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则阳蜗角之争,“乘道德而浮游”逍遥游 庄子的理想人生境界,徜徉 漫步

5、 翱翔 自在 无所阻碍,即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 地遨游 于永恒的 道 的世界。,“曳尾之龟”,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秋水,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独脚之人,庄子妻死,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老聃死,秦失吊之,三

6、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11),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12),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13),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14),忘其所受(15),古者谓之遁天之刑(16)。适来(17),夫子时也(18);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19)。”,“庄生梦蝶”,庄子将自我、个人变形而为蝴蝶,以喻人性的天真浪漫,无拘无束。象征着对个性自主、精神自由的向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

7、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齐物论,智慧老子 正直孔子 快乐庄子,“曳尾之龟”、“庄子妻死”、“独脚之人”、 “蝴蝶梦”及“鲲鹏展翅”只是庄子人生观中人生理想的形象化描述。 庄子其他哲学观点,如“万物齐一”、“生死相通”以及“用无用”的处世态度,均是为他的道的观念作铺垫的。 庄子认为,陷入误区是导致人生困境的根本问题。因此首先必须“破迷求悟”道。,三、课文讲解,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感叹地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

8、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如此说来,先生自己的处世之道是怎样的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茫然无心之漫游就不是这样。既没有赞誉也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随时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

9、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情理,人类伦理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分离,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作为就有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避患之术,苏舆云:“此亦庄徒所记,旨同与人间世,处浊世避患害之术也。” 清王先谦:庄子集解,潜在前提,正如前面所介绍的,庄子并非仅陶醉于纯粹学理层面的思考,而是有着极为深沉的现实关怀,现实是残酷而惨烈的,他试图为世人提供生存之术。,第一段:材与不材,材与不材:世俗的价值判断有用无用 材与不材:庄子的选择

10、标准生存 评论:生命至上,南郭子綦qi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庇其所藾(荫也)。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谓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椁;咶(通舐)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cheng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夫!神人以此不材!” 庄子人间世,不材之木,无用之用,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u。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sheng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gu。今乎

11、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文中写庄子入山,见不成材之木得终天年,无用却能保全;宿于故人家,见鹅不能鸣因而被杀,得出要在材与不材间自处的设想。进而指出,这样也不能免累,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第二段: 皈依道德,最好的方法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物物而不物于物”,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不仅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无境界,更是追求顺应万物自然的自由境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

12、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庄子应帝王,混沌七窍,道德:自然规律,如养生主 道德:思想世界,如逍遥游 评论:神秘、唯心、不可知,木以不材寿 庄子的策略 乘道德 雁以不材死 材与不材间 而浮游,结构及其他,“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已,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唯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即庄子所说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他们能够做到“无已”、“无功”、“无名”,即泯除了物与我的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我

13、、无功、无名的境界,这才是达到了超越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四、 山木主旨,本篇体现了“与道德同游”的人生哲学,虚构了逃避现实的理想境界,指出顺应自然之道,寻求虚己免害的处世方法,达到天与人同一的境界。,庄子认为:,应该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是生存之道。而人类社会的万物之情、人伦之传是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廉洁则必遭非议,无能则会受到侮辱,不应该偏执于其中。,而比材与不材之间更高的境界则是:,“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庄子为什么对“道”的问题大发议论?,“与道同游”是庄子不满黑暗现

14、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理想。 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污浊肮脏和驱名逐利者“相靡相刃”的你争我斗,于是耽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从根子上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所为。 追求无条件的绝对自由,不过是庄子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改变现实,因而企图超脱现实的空想。,五、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成就,庄子的散文标志着先秦散文的发展走向成熟。 庄子散文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吸收神话精神,虚构寓言以说理,想象奇幻,描写传神,行文变化无穷,诡奇雄丽,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纵横跌宕,奇气逼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鲁迅语),汪洋恣肆、

15、思路开阔; 行文灵动、诡奇能飞。,刘熙载给庄子散文下了一个断语 “能飞”,艺术特点:,一、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山木运用寓言说理,以形象直接说理。 以诡奇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二、章法变化,情感深邃,山木将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使之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三、行文纵横开合,但文思脉络依然清楚,山木篇幅宏大,纵横开合,令人生出变幻莫测、不知端倪之感。 刘熙载: “庄子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却尽有分数。” “庄子文法断续之妙,如逍遥游忽说鹏,忽说学鸠、斥(安) ,是为断;下乃接“此小大之辨也”,则上文之断则续矣,”。 似断而实续,明断而暗连。刘熙载称此为“断续法”。,“材与不材”是贯串全篇的一条纲绳,“材与不材”从三个方面分说: 1、树木不材。 2、鹅不材。 3、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仍然不能真正解脱。 返回首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