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上传人:lzz****sy 文档编号:14166425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沧海,曹操,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写作背景:,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

2、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朗读诗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ji,临:,登临,以:,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

3、代了观海的地点,显得很质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dn,sng,何:,多么,竦峙:,高高挺立,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描写,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本诗的第三层,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这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

4、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ji,dn,sng zh,zi,临:登临。,副词,多么。,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大海。,极点。,介词,用。,连词,来。,观海目的,直陈其事,质朴。,全景:动静结合,显示大海的辽阔、威严和浩荡气势。,欣欣向荣,侧面写大海的生机勃勃。,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声势惊心动魄,虚写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大地、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显示了诗人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诗歌品析,叙事,内容,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诗句,情感,观海地点和目的,水何澹澹,总写大海景象,总写山岛景象,山岛竦峙,树木丛

5、生,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百草丰茂,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抱负,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兴味盎然,胜券在握,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虚写,实写,写景,写法:,感情: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 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观沧海怎样总写?怎样分写?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6、?,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观海所见、所听、所感。诗人先勾勒水和山的全景,再写树木、百草分承山景,写秋风、洪波分承水景。最后写所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小结:,本诗的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

7、李太白全集。,作者简介,自主:题解,作者。,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 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读诗品诗,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

8、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感悟诗意,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品诗欣赏,杨花,子规,漂泊无定,不如归去,写景,明月,陪伴友人,抒情,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离愁别绪,关怀、思念,总 结,探究1:,1.在

9、诗中找出与怀化有关的内容。 答:龙标、五溪、夜郎。 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探究2:,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10、,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探究3:主题,4.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 之情。,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 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

11、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像,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问题探究,问

12、: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入旧年”张本(铺垫),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

13、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探究:,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比较赏析:,低沉、缠绵,并不低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看谁能首先会背诵。,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马致远,了解关于曲的知识。,在中国古代

14、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文学常识,元曲,散曲,杂剧,散套,小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提示:注意节奏,读一读:,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

15、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以诗作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九种景物,渲染悲凉的气氛,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寓情于景,表现了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纯用白描勾勒出多幅图景,极具艺术特色。曲的前三句只用了十八个字,便描绘了九种景物 。,第一句的枯藤、老树和昏鸦,构成了一幅苍凉图画。第二句写作者所见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幅画

16、因为有人家而更有生气,流露出作者对此情此景的羡慕之情。第三个画面是:在西风劲吹的茫茫古道上,一头疲惫的瘦马在行进中。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至此,作者把这三幅画面又巧妙地组织在了一个大的图画当中,就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郊野风情,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夕阳西下”,天之将黑,千里奔波的游子,家在何处?作者没有说出,却只道“断肠人在天涯”,留给人无尽的想像。,正面:,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侧面:,小桥流水人家,对比映衬手法,曲子的 写作手法:,比较探究,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 白朴,体会这首曲的意境, 说一说这首小令与马致远的小令哪一首更能打动人?说说你的理由。,作业,1、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的意境,模仿天净沙秋思做一首小令。,忆江南(其二)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一首词中有两句表现了两个情节,即:“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