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学研讨——4万亿救市下的经济效益分析1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6360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数学研讨——4万亿救市下的经济效益分析1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金融数学研讨——4万亿救市下的经济效益分析1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金融数学研讨——4万亿救市下的经济效益分析1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金融数学研讨——4万亿救市下的经济效益分析1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金融数学研讨——4万亿救市下的经济效益分析1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数学研讨——4万亿救市下的经济效益分析1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数学研讨——4万亿救市下的经济效益分析1资料讲解(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金融数学研讨:四万亿政府开支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次贷危机下的中国救市措施,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 二、对货币市场的冲击。 三、对ISLM均衡模型和AS-AD均衡模型介绍。 四、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短期影响。 五、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长期影响。 六、4万亿政府开支对进出口和其他方面影响。 小组成员: 金融数学 08-1 班 黎维新 10084491 陶旭红10084422,2,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 -这里所指的实体市场即商品和服务市场,(一)凯恩斯消费函数 C( Y-T )= + (Y-T) 其中: 表示的是维持生存的消费。比如维持温饱和衣着的消费。在宏观的经济模型中 ,可支配

2、收入(Y-T)总是严格的大于维持生存的消费水平。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这是消费敏感参数,即每增加一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家庭所增加的消费量,其取值在0到1之间。因为在宏观层面上,消费不能超过可支配收入。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通常偏好将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而不是全部用于消费。,3,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 -这里所指的实体市场即商品和服务市场,其图形为:,5,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三)政府支出 我们这里所指的政府是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政府控制的企业。不过政府支出不包括转移支付,比如社会保障支出和公共债务的利息支出。 在模型中,政府支出G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政府支出规模是由

3、财政政策决定的,它不取决于Y或其他宏观经济变量。 政府支出需要有相应的融资。政府可以通过借款,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税收T,税收包括家庭缴纳的所得税,企业缴纳的利润税,和其他的税收。,6,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四)实体市场均衡:IS关系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商品和服务需求写成如下的函数式: Z(r,Y)= C(Y-T) + I(r,Y) + G 在所有的经济平衡模型中,市场供需平衡即为均衡,同样,在我们的模型中,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均衡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7,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我们在上面给出了总需求,现在再来解释总供给。 Y=Z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等式可以解释为收

4、入和支出的相等,如果用Z来代替总供给,那么我们就有: Y = C(Y-T) + I(r,Y) + G 该平衡关系就称之为“IS关系”.,8,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五)IS曲线 整理得, 我们可以画出IS关系的曲线如图:,9,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2008年,中国政府宣布增加4万亿财政支出用以救市,即G增加4万亿,故在其他变量假定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产出Y增加。表现为利率i不变的情况下Y右移。即为IS曲线右移。,IS,i*,Y1,Y*,10,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六)政府支出G对产出的影响 承上我们推导出来的公式,用变差改写公式表示形式,则有。 我们注意到 ,由于税收和利

5、率同时没有变化,如 果 非常接近于1,比如0.9,则乘数效应将等于10。所以政府支出增加一个单位,产出效应是10个单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四万亿的政府支出将使得产出增加四十万亿,这是非常可观的。,11,一、对实体市场的冲击,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中很难有如此有利的市场环境,各种变量都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理论分析出来的东西并不十分可靠,还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12,二、对货币市场的冲击,(一)货币市场均衡:LM关系 MS/P:实际货币供给。 MD/P:货币需求函数。 MD/P=L(Y,i) = + Y- r ( 第一部分为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第二部分为投资动机货币需求) 货币市场达

6、到均衡的条件为: MS/P=MD/P 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13,二、对货币市场的冲击,MS/P:实际货币供给为外生量,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MS/P增加,反之减少。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LM模型可以解释为:产出Y的增加使用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当货币供给是由中央控制时,货币总需求不变。结果是,可用于投机的货币需求份额下降,利率上升。利率调整的到用于投机的货币需求的减少量正好弥补用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LM,r,Y,14,二、对货币市场的冲击,(二)四万亿政府支出的来源 来源有两个种: 第一,通过发行国债或者财政盈余和税收等来筹集资金,以扩大财政支出。这种情况下不影响实

7、际货币供应量,在LM模型中表现为LM曲线不受影响,即LM曲线不发生移动。 第二,通过央行大开印钞机。(央行印钞几乎是没有成本的)在这种方式下,将使得实际货币供应量增加,LM曲线下移。,r,r,MS/P,Y,MD/P,LM,15,二、对货币市场的冲击,在2008年的救市措施中,我们知道中国政府4万亿的财政支出来源于第一种情况,所以该财政支出在短期内不对货币市场造成影响,即LM曲线不发生移动。,16,三、对IS-LM均衡模型和AS-AD均衡模型介绍。,(一)IS-LM均衡 将IS关系和LM关系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即可得到实体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其交点为均衡点。 为均衡点,此时 为均衡时的利率。

8、为均衡时的产出。,i,Y,IS,LM,17,三、对IS-LM均衡模型和AS-AD均衡模型介绍。,(一)IS-LM均衡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任何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一旦影响到Y和r,并且使其发生变化,那么IS-LM模型的曲线就会发生移动。 比如财政政策使得财政支出发生变化,而货币政策使得利率水平或者实际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将会反映到IS-LM模型之中。,18,三、对IS-LM均衡模型和AS-AD均衡模型介绍。,(二)AS-AD模型 在IS-LM模型中加入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即可得到AS-AD均衡。 其中;AS表示总供给。 AD表示总需求。 AS-AD模型用价格P和产出Y表示。

9、为均衡点,此时 为均衡是的价格。 为均衡是的产出。 (由于推导过程比价麻烦,所以这里不做推导。),P,Y,AS,AD,19,三、对IS-LM均衡模型和AS-AD均衡模型介绍。,AS曲线的经济学解释: 当产出Y增加时,企业不得不招募更多的劳动者进行工作以增加产出,这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压力,使得失业人数减少。 这时,人们发现找一份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便提高名义工资。名义工资的上升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成本,企业就将这些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商品价格,于是物价水平在下一时期就会变得更高。 所以,AS曲线价格P和Y成正相关。,20,三、对IS-LM均衡模型和AS-AD均衡模型介绍。,AD曲线的经济

10、学解释: 当物价下降时,货币的购买力上升。由货币市场均衡(LM关系)我们知道,价格P的下降会使得实际货币余额(MS/P)上升,货币供给过剩。而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过剩可以由投资动机的货币需求提高来平衡。这时,实际利率下降,在通胀能预期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同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实际利率的下降会刺激投资,投资增加的直接效果就是产出Y的增加。 所以,AD曲线价格P和Y成负相关。,21,四、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短期影响。,(一)增加4万亿政府支出,对IS-LM的影响: 如右图:初始均衡点在 ,当政府支出G增加(增加四万亿)时,由货币供给量不变,所以在短期内LM曲线不发生移动。 但是,由

11、于政府支出增加,使得消费和投资增加,这导致了产出的增加,而产出的增加反过来又会促使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即所谓的乘数效应),于是产出从初始均衡时的产出 增加到 。IS曲线上移到 。,i,IS,LM,Y,22,四、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短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产出增加了,使得用于交易的货币需求增加,要恢复货币市场均衡,则必须提高利率,利率提高使得投资动机的货币需求下降。这时,利率从初始均衡状态的 增加到 。而利率的上升打击了投资,进而影响经济总产出,使总产出微微回调,到达 。即财政挤出效应,其挤出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i,IS,LM,Y,23,从而,均衡点由原先的 上升到

12、。,i,Y,LM,IS,24,四、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短期影响。,(二)增加4万亿政府支出,对AS-AD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由于工资是刚性的,故产出的增加使得AD曲线沿AS曲线上移,产出增加到 ,同时一般物价水平轻微上涨。如右图。,Y,Y,IS,LM,i,P,AD,AS,25,四、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短期影响。,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 当政府增加四万亿的财政支出时,在短期内,产出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这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次贷危机期间,世界各国深受其累,而中国国内依然能够保持将近10%的经济增长率。,26,五、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长期影响。,(一)对IS-L

13、M和AS-AD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一切都是可变的,包括失业率和短期分析时可以看成刚性的工资。这使得从长期上看,增加政府开支以刺激产出显得不那么明智。 下面我们来分析为什么从长期上看,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产出显得不那么明智。,27,五、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长期影响。,如前面我们分析过的AS曲线一样;产出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必须招聘更多的劳动者进行工作,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产出高于自然产出(补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产出为自然产出)。故名义工资预期在下一时期增加,而名义工资的增加使得预期物价随之增加。由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预期价格的上升将使得AS曲线上移。,

14、28,五、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长期影响。,(一)对IS-LM和AS-AD的影响 如图,由于预期价格上升使得AS曲线沿AD上升,到达 ,当下一个时期来到时,由于价格如预期一样,由短期平衡的 上升到 ;此时,因为实际货币余额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货币市场为了保持平衡必须做出反应。即利率随之上升,LM曲线由于实际货币余额的减少而上移。产出由于利率的升高打击了投资而收缩。即产出将会出现一定量的下降。,Y,Y,IS,LM,i,P,AD,AS,29,五、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长期影响。,此时,倘若失业率依然低于自然失业率,产出依然高于自然产出,那么名义工资上升需求依旧存在,劳动者预期下一期的

15、价格依然上升,AS曲线还得上移。LM曲线由于预期价格的屡次被证实而一直上升。 如此往复,直到产出回到初始均衡 ,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 这时,价格上升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位,利率也到达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位。 四万亿的财政政策影响到此为止。 这同时很好的解释了央行为什么近两年来不断升息的缘故。,Y,Y,IS,LM,i,P,AD,AS,30,五、4万亿政府开支对经济总产出的长期影响。,(一)对IS-LM和AS-AD的影响 最后,我们注意到当经济最初处于自然均衡点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和实际利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产出水平的影响仅仅是暂时的。 Y=C(Y-T)+I(r,Y)+G 这里T和Y都没有变化,又由于G和r已经上升,则总支出的分配将是不同的,我们注意到投资减少的金额正好等于额外预算支出的金额。,31,(一)对IS-LM和AS-AD的影响 所以,中国政府这看似救世主一般的四万亿大手笔救市措施从长期看来,就是以长期而持续的高通胀为代价的,这也是次贷危机过后很多国家都在为其高通胀而头痛的原因。但是没有这四万亿对经济的刺激,那么经济大衰退也是很壮观的。 当然,这一切取决于我们是选择受高物价的煎熬还是接受经济大衰退?,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