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66311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 B.海拔 C.水 D.热量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

2、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A. B.C. D.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

3、的因素是A.追求生态效益B.追求经济效益C.便利的交通条件D.完善的制度、法规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

4、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910题。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蒸发和下渗引水灌溉A. B. C. D.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12.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

5、效益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A. B. C. D.右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13.我国决定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 B.环境质量C.就业需要 D.国际背景14.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 B.工资水平C.消费市场 D.国家政策15.图中甲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资短缺 B.环境污染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下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图

6、1)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图2)。读图回答1617题。16.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A.南高北低 B.南北低,中部高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17.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18.下图表示19862010年深圳市劳动用工需求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该市A.近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B.近年产业升级加快C.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减小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回

7、答第19题。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B.区比区纬度低,故热量比区充足C.区和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照条件相同D.区比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2022题。2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森林破坏严重A.B.C.D.21.关于图中a、b、c、d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a处通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处宜打坝建库22.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植树造林 平整土地打坝淤地

8、,修建水库深耕改土 缓坡上修筑水平梯田A. B. C. D.读“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2325题。23.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河流头地区盆地中央绿洲地区A. B. C. D.24.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25.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扩大

9、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A. B. C. D.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表示1958年,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回答2627题。26.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重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轻工业产值比重上升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大C.钢铁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化学工业产值比重上升D.钢铁企业规模缩小,化学企业规模扩大27.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

10、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A. B. C. D.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2829题。28.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腾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A.910月 B.1112月C.12月 D.45月29.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错误的是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B.不断加大开发力度C.不建工厂,防治大气污染D.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30.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RS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状况,但不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替B.在GPS中,如果地面接收机接收到4颗以上卫星的信息,就可计

11、算并显示出处在运动状态中的接收机的运动速度并预测运动方向C.2005年,我国对珠峰高度进行了新的测量,科考人员随身携带了GPS,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复杂的地形中迷失攀登方向D.利用RS可以预测气象灾害,利用GIS可以模拟气象灾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材料二东北地区图(右图)(1)A是 平

12、原,B是 平原。(2分)(2)图中A地区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区,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此农业模式的自然区位条件。(3分)(3)B地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4分)32.下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4分)(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着一定困难,其原因有。(6分)(3)要监测和分析两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4分)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下面两图分别为德国鲁尔工业区1950年和2010年的地图材料二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1978年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20.012.8第二产业比重(%)64.349.6第三产业比重(%)15.737.6 (1)鲁尔工业区是在当地丰富的 资基础上发展起的。(1分)(2)20世纪60年代,鲁尔工业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全面规划,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8分)(3)根据材料二,试分析该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8分)答 题 卡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 案题 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 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