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三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51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5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三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三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三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三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三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在标况下,11.2LNO 与 11.2LO2混合后所含分子数为0.75NA B12g 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0.1molNa2O2晶体中含有0.3NA个离子 D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在标况下, 11.2LNO 与 11.2LO2的物质的量均为0.5mol,二者混合后发生反应2NO+O2=2NO2,所以

2、0.5molNO 和 0.5mol O2反应生成0.5molNO2, 消耗 0.25molO2, 所以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应为0.75mol , 但因存在2NO2=N2O4平衡关系,所以所含分子数小于 0.75NA,故 A 错误; B.12g 金刚石中 C 的物质的量为n= 12g 12g / mol = 1mol,金刚石中碳原子成正四面体构型,每个碳原子连接 4 个其他的碳原子,因此每个C-C键中 2 个原子各自占一半,所以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故 B 错误; C.每个 Na2O2中含有 2 个钠离子, 1 个过氧根离子,所以0.1mol Na2O2晶体中含有0.3molNA个离子,故C

3、 正确; D.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lmol 氢气时转移 2mol 电子,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2下列各组物质,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是() 序号X Y Z W A S SO3H2SO4H2S B Cu CuSO4Cu(OH)2CuO C Si SiO2Na2SiO3H2SiO3 D Al AlCl3Al(OH)3NaAlO2 A A BB CC D D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一步生成三氧化硫,A 错误; BCu 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 铜

4、,均能一步完成,B 正确; C硅酸不能一步反应生成单质硅,C错误; D NaAlO2不能一步反应生成单质铝,D 错误; 答案选 B。 3科学家利用CH4燃料电池 (如图 )作为电源,用Cu-Si合金作硅源电解制硅可以降低制硅成本,高温利用 三层液熔盐进行电解精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 d 与 b 相连, c 与 a 相连 B电解槽中,Si优先于 Cu 被氧化 Ca 极的电极反应为CH4-8e -+8OH-=CO 2+6H2O D相同时间下,通入CH4 、O 2的体积不同,会影响硅的提纯速率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 2 是甲烷燃料电池,通入甲烷的电极为负极,通

5、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图1 中 d 电极为阳极,与电 源正极 b 相连, c电极为阴极,与电源负极a 相连,故A 正确; Bd 电极为阳极硅失电子被氧化,而铜没有,所以Si优先于 Cu 被氧化,故B 正确; C通入甲烷的a 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H4-8e +4O2CO 2+2H2O,故 C 错误; D相同时间下,通入CH4 、O 2的体积不同,电流强度不同,会导致转移电子的量不同,会影响硅提纯速 率,故 D 正确; 故选 C。 4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结构简式是 B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取代、消去 C反应的条件分别是浓硫酸加热、光照

6、 D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褪色则可证明 已完全转化为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由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根据逆向思维的方法推导, C为 ,B 为,A 为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故 A 错误; B根据合成路线,反应为光照条件 下的取代反应,反应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反应为加成反应,反应为在氢氧化 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 C反应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需要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反应为烯烃的 加成反应,条件为常温,故C错误; D B为环戊烯,含碳碳双键,环戊二烯含碳碳双键,均能使高锰酸钾褪

7、色,则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 证明环戊烷已完全转化成环戊二烯,故D 错误; 答案选 B。 【点睛】 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根据目标产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 分析推导,环烷烃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要制得,可以再通过水解得到。 5短周期元素W、 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 d、e、f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m 为 单质, d 是淡黄色粉末,b 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化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化合物a 中只含有C、H 两种元素 B几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ZY XW Cd 是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8、1: 2 D Y与 W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同主族元素同类型化合物中沸点最低的 【答案】 C 【解析】 【分析】 b 是生活中常见的液态化合物,b 是水; d 是淡黄色粉末,能与水反应, d 是 Na2O2,Na2O2与水反应生成 氢氧化钠和氧气,m 是氧气、 e 是 NaOH;CO2与 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c 是 CO2、f 是 Na2CO3; W、X、 Y、Z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则W、X、Y、Z依次是 H、C、O、Na。 【详解】 A. a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化合物a 中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A 错误; B. H、C、O、Na 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

9、顺序为NaCOH,故 B错误; C. d 是 Na2O2, 属于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 C 正确; D. 水分子间含有氢键,H2O 是同主族元素同类型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5 17Cl表示中子数为 18 的氯元素的一种核素 B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和硬脂酸甘油酯()互为同系物 C 的名称为2乙基丁烷 D CH3(CH2)2CH3和 CH( CH3)3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核素中中子数=质量数 -质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利用关系式求出Cl-35 的中子数; B同系物是物质结构相

10、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根据概念判断正误; C系统命名法是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D同素异形体是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不是化合物 【详解】 A该核素的中子数=3517=18,故 A 正确; B同系物是物质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 “ CH2” ,而乙酸乙酯和硬脂酸甘油酯还相差有“ O“原 子,不符合概念,故B 错误; C系统命名法是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该物最长碳链为5 个碳原子,名称应该为为3甲基戊烷,故C 错误; D同素异形体是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CH3(CH2)2CH3和 CH (CH3)3是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

11、睛】 原子结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烷烃命名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点D,同素 异形体的使用范围是单质。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NH4 +、MnO 4-、 CO32- Bc(I -)0.10mol L-1的溶液中: Al 3+、Fe3+、Cl-、NO 3 - CpH=1 的溶液中: NH4 、 Na+、SO 42-、Br- D水电离出的c(H+)10-13mol L-1的溶液中: Mg 2+、K+、Cl-、HCO 3-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MnO4 是紫红色溶液,故 A 不符合题意; B. c(

12、I )0.10mol L-1的溶液中与 Fe3+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故B 不符合题意; C. pH=1 的溶液中: NH4 、Na+、SO42 、Br 都不反应,故 C符合题意; D. 水电离出的c(H+)10-13mol L-1的溶液,可能为酸或碱, HCO3 在酸中或碱中都要反应,故 D 不符合题 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下列各组粒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或通入试剂X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正确的是 选项微粒组加入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K 、Na、 3 HCO、 2 3 SiO过量HC1 2 323 2HSiOH SiO B 4NH、 3 Fe 、Br、 2 4

13、 SO过量 2 H S 3 2 FeH SFeS2H C 32 3 HClO, Na ,Fe ,SO过量 2 CaCl 22 33 CaSOCaSO D I-、Cl-、H+、SO42-过量 3 NaNO 322 6I2NO8H2NO4H O3I A A BB CC D D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HCO3-与 SiO32-反应生成 H2SiO3和 CO32-, 通入过量 HC1,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SiO 32-=H2SiO3、 H +HCO 3-=H2O+CO2,故 A 不符合题意; B题给四种离子可以大量共存,通入过量H2S,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H2

14、S=2Fe2+S+ 2H+,故 B 不符合题意; C HClO 与 SO3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 C 不符合题意; D题给四种离子可以大量共存,加入过量Na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I -+2NO 3-+8H +=2NO +4H 2O+3I2,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9工业上常用铁碳混合物处理含Cu 2+废水获得金属铜。当保持铁屑和活性炭总质量不变时,测得废水中 Cu 2+浓度在不同铁碳质量比 (x)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推论不合理 的是 A活性炭对Cu2+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B铁屑和活性炭会在溶液中形成微电池,铁为负极 C增大铁碳混合物中

15、铁碳比(x),一定会提高废水中 Cu 2+的去除速率 D利用铁碳混合物回收含Cu 2+废水中铜的反应原理: Fe+Cu 2+ Fe2+Cu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由图可知纯的活性炭铜离子的浓度减小; B、铁与活性炭形成原电池,铁比炭活泼; C、由图可知纯铁时去除铜离子的速率,没铁碳比为2: 1 时的速率快; D、利用铁碳混合物回收含Cu2+废水中铜的反应原理是铁与铜离子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 A 项,活性炭具有许多细小微孔,且表面积巨大,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图像可知,Cu 2+在纯活性炭中 浓度减小,表明活性炭对Cu2+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故不选A 项; B 项,

16、铁屑和活性炭在溶液中形成微电池,其中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失去电子形成Fe 2+,发生氧化反 应,因此铁作负极,故不选B 项; C 项,由图像可知,随着铁碳混合物中铁含量的增加至x=2:1,Cu 2+的去除速率逐渐增加;但当铁碳混合物 变为纯铁屑时,Cu2+的去除速率降低。当铁碳混合物中铁的含量过大时,正极材料比例降低,铁碳在废液 中形成的微电池数量减少,Cu2+的去除速率会降低,因此增大铁碳混合物中铁碳比(x) ,不一定会提高废 水中 Cu2+的去除速率,故选C项; D 项,在铁碳微电池中,碳所在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u 2+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因此该微电池的总反应方 程式为 Fe+Cu 2+Fe2+Cu,故不选 D 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本题对电化学的原理和学生看图识的能力的考查,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侧重于考查学 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提给信息以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0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