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51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9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关浓硫酸的性质或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浓硫酸的脱水性是化学性质 B使铁、铝钝化表现了强氧化性 C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中起催化吸水作用 D与氯化钠固体共热制氯化氢气体时,表现强酸性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浓硫酸使其他物质脱水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反应,是化学性质,故A 正确; B. 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能够使铁、铝发生钝化,故B 正确; C. 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中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作用,故C正确; D. 浓

2、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共热制氯化氢气体时,表现难挥发性,故D 错误; 故选 D。 2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用于分离镧系金属的化合物A(如下图所示) ,短周期元素X、 Y、Z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其中 Z位于第三周期。Z与 Y2可以形成分子 ZY6,该分子常用作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介质。下 列关于X、Y、Z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Y Z B氢化物的稳定性:X Y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 Z D化合物A 中, X、 Y、Z 最外层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观察正离子结构,Z失去一个电子后,可以成3 个 共价键, 说明 Z

3、原子最外面为6 个电子, 由于 Z位于第三周期, 所以 Z为 S元素,负离子结构为, Y 成一个共价键,为-1 价,不是第三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大于X,应为 F元素(当然不是H,因为正离 子已经有H) ;X 得到一个电子成4 个共价键,说明其最外层为3 个电子,为B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电子层数F -S2-,离子半径 F - Y , A 选项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B,则有 BH3HF,所以X B,则酸性 H3BO3(弱酸) H2SO4 (强酸),所以 X Si C SO2通入 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加入 稀硝酸后沉淀溶解

4、 先产生 BaSO3 沉淀,后 BaSO3 溶于硝酸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不变 色,再滴加新制氯水 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 A A BB CC D D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 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使石灰水变浑浊; B盐酸为无氧酸; CSO2通入 BaCl2溶液中不反应,二氧化硫可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 D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可知不含铁离子。 【详解】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使石灰水变浑浊,由现象不能说明炭被氧化成CO2,故 A 错误; B盐酸为无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B 错误; CSO2通入 BaCl2溶液中

5、不反应, 二氧化硫可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故 C错误; D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可知不含铁离子,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红,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 有 Fe 2,故 D 正确; 故选: D。 5某同学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氧化亚铜: 已知: CuCl难溶于水和稀硫酸; +2+ 22 Cu O+2HCu+Cu+H 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中的2 SO可用 23 Na SO 替换 B在步骤中为防止CuCl被氧化,可用 23 H SO 水溶液洗涤 C步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 2CuCl+2OHCu O+2Cl +H O D如果2 Cu O试样中混有 CuCl和

6、CuO杂质,用足量稀硫酸与2 Cu O试样充分反应,根据反应前、后固体 质量可计算试样纯度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碱式碳酸铜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得到 CuCl2溶液, 向此溶液中通入 SO2,利用 SO2的还原性将Cu 2+还原生成 CuCl白色沉淀,将过滤后的CuCl与 NaOH 溶液混合加热得砖红色沉淀Cu2O,据此解答。 【详解】 A Na2SO3有还原性,则步骤还原Cu 2+,可用 Na2SO3替换 SO 2,故 A 正确; BCuCl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用还原性的SO2的水溶液洗涤,可达防氧化的目的,故 B 正确; CCuCl与 NaOH 溶液混合加热得砖红色沉淀Cu2O

7、,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2CuCl+2OH - Cu2O+2Cl-+H2O,故 C 正确; D CuCl也不溶于水和稀硫酸,Cu2O 溶于稀硫酸生成不溶于的Cu,则过滤后所得滤渣为Cu 和 CuCl的混 合物,无法计算出样品中Cu2O 的质量,即无法计算样品纯度,故 D 错误; 故选 D。 6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在Cu-ZnO-ZrO2催化剂上CO2加氢制甲醇过程中水的作用机理;其主反应历程如图 所示( H2 H+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达100% B带标记的物质是该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 C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

8、水能增加甲醇的收率 D第步的反应式为H3CO+H2O CH3OH+HO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从反应、看,生成2molH2O,只消耗 1molH2O,所以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原子利用 率不是 100%,A 错误; B从整个历程看,带标记的物质都是在中间过程中出现,所以带标记的物质是该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 B 正确; C从反应看,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水,有利于平衡的正向移动,所以能增加甲醇的收率,C正 确; D从历程看,第步的反应物为H3CO 、H2O,生成物为CH3OH、HO,所以反应式为 H3CO+H2O CH3OH+HO,D 正确; 故选 A。 7下列过程中涉及化

9、学反应的是 A通过 “ 扫描隧道显微镜” 操纵原子 “ 书写 ” 文字 B 14C 考古断代 C煤焦油分馏得到苯及其同系物 D粮食酿酒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通过 “ 扫描隧道显微镜” 操纵原子 “ 书写 ” 文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14C考古断代是元素的放射性衰变,故B错误; C. 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 错误; D. 粮食酿酒,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8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10、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5.5g 超重水 (T2O)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3NA B常温常压下,44gCO2与足量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C常温常压下,42gC2H4和 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6NA D 0.1L0.5molL 1CH 3COOH溶液中含有H 数目为 0.2NA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选项, 5.5g 超重水 (T2O)物质的量 -1 m5.5g n=0.25mol M22g mol ,1 个 T2O 中含有 12 个中子, 5.5g 超重 水 (T2O)含有的中子数目为 3NA,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选项,根据反应方程式2m

11、ol 过氧化钠与2mol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2mol 碳酸钠和1mol 氧气,转移2mol 电子,因此常温常压下,44gCO2即物质的量 1 mol,与足量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故 B 正确, 不符合题意; C 选项, C2H4和 C4H8混合气体可用通式法来分析,通式为 CnH2n,42gC2H4和 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物 质的量 -1 m42g n=2n=6mol M14ng mol ,因此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6NA,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选项, 0.1 L 0.5 molL 1CH 3COOH物质的量为0.05mol ,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因此溶液中含有H 数目

12、 小于为 0.05NA,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 C2H4和 C4H8混合气体可用通式法来分析含碳原子个数和含氢原子个数的思想。 9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 CO(g)+H2(g)+131.5kJ,5min 后达到平衡,固体减少了 24g,则 A 气体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v正(CO)为 2.4mol/(L?min) C若容器体积缩小,平衡常数减小D增大 C 的量,平衡右移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反应 C(s)+H2O(g)?CO(g)+H2(g)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不变,当气体质量不变时反

13、应 到达平衡,此时气体不变, 气体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 正确; B. 5min C(s) 减少了 24g 12g/mol =2mol,根据反应关系C(s)+H2O(g)?CO(g)+H2(g)可知 c(CO)= 2mol 2L =1mol/L ,v 正(CO)= c1mol/L = t5min V V =0.2mol ?L-1?min -1,故 B 错误; C. 反应 C(s)+H2O(g)?CO(g)+H2(g)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若容器体积缩小,压强增大,平衡左移,平衡 常数和温度有关系,压强改变,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 反应 C(s)+H2O(g)?CO(g)+H2(g

14、)中 C 是固体,增大C的量其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 错误; 正确答案是A。 【点睛】 C 项注意: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的特性常数。它不随物质的初始浓度(或分压)而改变,仅取决于反应的 本性。一定的反应,只要温度一定,平衡常数就是定值,其他任何条件改变都不会影响它的值。 10T下,三种硫酸盐MSO4,(M 表示 Pb2+或 Ba2+或 Sr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 pM=-lgc(M),p(SO42-)=-lgc(SO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aSO4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转化成PbSO4 BX 点和 Z点分别是SrSO4和 BaSO4的饱和溶液,对应的溶液中 c(M

15、)=c(SO42-) C 在 ToC时, 用 0.01mol.L -1Na2SO 4溶液滴定 20mL浓度均是 0.01mol.L -1的 Ba(NO3)2和 Sr(NO3)2 的混合溶液 ,Sr2+ 先沉淀 D T oC下,反应 PbSO4(s)+Ba2+(aq)BaSO4(s)+Pb 2+(aq)的平衡常数为 10 2.4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根离子浓度和铅离子浓度乘积达到或大于PbSO4沉淀溶度积常数可以沉淀,一定条件下BaSO4可 以转化成PbSO4,故 A 错误; BZ 点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乘积为常数,pM =- lg

16、c( M) , p( SO42 -)=- lgc( SO 42 -) ,则 c(Ba2+) c(SO 4 2-) ,同理 X点饱和溶液中 c(Sr2 +) c(SO 4 2-) ,故 B错误; C图象分析可知溶度积常数SrSO4、PbSO4、BaSO4分别为 10 -2.510-2.5、 10-3.810- 3.8、10-510-5,因此 溶度积常数:BaSO4 PbSO4SrSO4,因此在ToC 时,用 0. 01mol L -1Na 2SO4溶液滴定20mL 浓度均是 0. 01mol L -1 的 Ba( NO3)2和 Sr( NO3)2 的混合溶液,Ba 2+先沉淀,故 C错误; D T oC下,反应 PbSO4( s)+ Ba 2+( aq) BaSO4( s)+ Pb2 +( aq) 的平衡常数为 7.6 10 10 10 =102 . 4,故 D正确; 答案选 D。 11已知 H2A为二元弱酸。室温时,配制一组 c(H2A)+c(HA -) +c(A2- )=0. 100molL -1 的 H2A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