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48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0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 NaCl 和 Na2SO4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大理石分解产物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和硝酸钠,因此 不能用硝酸银鉴别氯化钠和硫酸钠,故A 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气球中,产生浮力,会导致天 平不平衡,因此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

2、 C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 不能验证生成的氧化钙,故C不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 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该实验可以验证燃烧的条件,故D 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2Fe3O4中含有 +2 Fe 、 +3 Fe,分别表示为 Fe() 、 Fe(),以 Fe3O4/Pd 为催化材料,可实现用 H2消除酸 性废水中的致癌物 NO2 ,其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P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 2e 2H BFe()与 Fe()的相互转化

3、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 C反应过程中NO2 被 Fe()还原为 N2 D用该法处理后水体的pH 降低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流程为(1)氢气失电子变为氢离子,Fe()得电子变为Fe() ; (2) Fe()得电 子变为 Fe() ,NO2 被 Fe()还原为N2。如此循环,实现H2消除酸性废水中的致癌物NO2 的目的, 总反应为3H2+2 NO2 +2H+=N 2 +4H2 O。 【详解】 根据上面分析可知: A. Pd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 - 2e 2H ,故不选 A; B. 由图中信息可知,Fe()与Fe()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相互转化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

4、故不 选 B; C.反应过程中NO2 被 Fe()还原为N2,故不选 C; D.总反应为3H2+2 NO2 +2H+=N 2 +4H2O。 ,用该法处理后由于消耗水体中的氢离子,pH 升高,故选D; 答案: D 3图甲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CO(NH2)2)转化为环境友好物质的原电池装置示意图甲,利 用该电池在图乙装置中的铁上镀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Fe 电极应与图甲中 Y相连接 B图甲中H +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C图甲中M 电极反应式: CO(NH2)2 +5H2O -14e-= CO2+2NO2+14H+ D当图甲中N 电极消耗0.5 mol O2时,图乙中阴

5、极增重64g 【答案】 D 【解析】 【详解】 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由甲图可知, M 上有机物失电子是负极,N 上氧气得电子是正极, 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图乙中在铁上镀铜,则铁为阴极应与负极相连,铜为阳极应与正极相连; A在铁上镀铜,则铁为阴极应与负极相连,铜为阳极应与正极相连,则Fe 与 X相连,故A 错误; B由甲图可知,氢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 +透过质子交护膜由左向右移动,故 B 错误; CH2NCONH2在负极 M 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 CO(NH2)2+H2O-6e-CO2 +N2 +6H +,故 C 错误; D当图甲中N 电极

6、消耗0.5 mol 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4=2.0mol,则乙中阴极增重 2.0mol 2 64g/mol=64g ,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考查原电池原理以及电镀原理,明确原电池正负极上得失电子、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是解题关 键,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由甲图可知,M 上有机物失电子是负极,N 上氧气得电子是 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图乙中在铁上镀铜,则铁为阴极应与负极相连,铜为阳极应与正极相连,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计算。 4W、 Y、 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Y位于不同周期,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电子层数的3

7、 倍, Y与 Z的原子序数之和是X的原子序数的4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YZXW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高于 Y,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Y CW、 X、Y形成化合物的酸性一定弱于W、X、Z形成的化合物的酸性 D W、Z 阴离子的还原性:WZ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因为 W、 、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Y位于不同周期,所以W位于第一周 期、 X位于第二周期、Y 、 Z位于第三周期,故W是 H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 倍, X是第 二周期元素共两个电子层,故X最外层有6 个电子, X为 O元素; X是 O元素,原子序数是8,Y与 Z的原

8、 子序数之和是X 的原子序数的4 倍,即是Y与 Z的原子序数之和是32,Y、Z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故Y 原子序数为15,Z 的原子序数为17,Y是 P元素, Z 是 Cl 元素。 【详解】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PCl, 因为 P、 Cl比 O 多一个电子层, O 比 H 多一个电子层, 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PClOH, 即 YZXW , A 正确; B H2O 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而PH3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H2O 的沸点比 PH3的沸点高;同周期主 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9、故气态氢化物稳 定性 HClPH3,B正确; C没有强调P与 Cl 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的比较,而H3PO4的酸性比HClO 的酸性强, C 错误; D P3-的还原性比 Cl -的还原性强, D 正确; 答案选 C。 5有一种锂离子电池,在室温条件下可进行循环充放电,实现对磁性的可逆调控。一极为纳米Fe2O3,另 一极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电解质只传导锂离子。电池总反应为:Fe2O3+6Li 2Fe+3Li2O,关于 此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此电池逐渐靠近磁铁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2O3+6Li+6e-= 2Fe+3Li2O C放电时,正极质量减小,负极质量增加 D充

10、电时,阴极反应为Li +e-=Li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放电时,锂为负极,氧化铁在正极反应,所以反应生成铁,此电池逐渐靠近磁铁,故正确; B. 放电时,正极为氧化铁变成铁,电极反应为Fe2O3+6Li+6e-= 2Fe+3Li2O,故正确; C. 放电时,正极反应WieFe2O3+6Li+6e-= 2Fe+3Li2O,正极质量增加,负极锂失去电子生成锂离子,质量减 少,故错误; D. 充电时,阴极锂离子得到电子,电极反应为Li+e-=Li,故正确。 故选 C。 【点睛】 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注意电解质的存在形式对电极反应的书写的影响,本题中电解质只能传 到锂离子,

11、所以电极反应中出现的离子只能为锂离子。 6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熟悉的塑料、合成纤维和 合成橡胶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的液化是物理变化 B石油裂解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可燃冰”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煤的液化是指从煤中产生液体燃料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是化学变化,A 错误; B石油裂解的化学过程是比较复杂的,生成的裂解气是一种复杂的混合气体,它除了主要含有乙烯、丙 烯、丁二烯等不饱和烃外,还含有甲

12、烷、乙烷、氢气、硫化氢等,有烯烃,所以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 B 错误; C羊毛蚕丝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棉花和麻主要成分都是天然纤维,C错误; D天然气水合物, 有机化合物, 化学式 CH? nH?O,即可燃冰, 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D 正确; 故答案选D。 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 倍, Y是迄今发 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 位于 A 族, 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r(Y)r(Z)r(W) B由 X、Z两种

13、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没有共价键 C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弱酸 D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给信息,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 倍,则 X应为 O 元素; 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 的元素,应为F元素;在周期表中Z 位于 A 族,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Z为 Na 元素, W 与 X 属于同一主 族, W 应为 S元素。 【详解】 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r(F)r(O) r(S) r(Na),A 项错误; BX 为 O,Z 为 Na,由 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过氧

14、化钠,其分子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 项错误; CW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硫酸,属于强酸,C项错误; D非金属性F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D 项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 微粒半径大小的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电子层数越多,则微粒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对 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微粒半径越小,比较时应综合考虑二者。 8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除去 KNO3中混有 NaCl 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后蒸发结晶,过滤 B 制备 Fe(OH)3胶体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 C

15、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A A BB CC D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将固体溶解后蒸发浓缩,冷却结 晶,过滤、洗涤、干燥,以除去KNO3固体中少量的 NaCl 固体,故A 错误; B. 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二者反应生成Fe(OH)3沉淀,无法获得氢氧化铁胶体, 故 B 错误; C. CCl4与水不互溶,且不发生任何发应,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CCl4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则

16、混合 液分层后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故C 正确; D. 铁在中性溶液或弱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吸氧腐蚀,盐酸为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故D 错误; 故选 C。 9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8 克液态水与18 克冰中氢键数目均为 NA B工业酸性废水中的Cr2O7 2-可转化为 Cr3+除出,现用电解的方法模拟该过程,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 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6mol 电子,就有NA个 Cr2O72-被还原 C标准状况下,22.4LNO2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A D 1molLiAlH4在 125完全分解成LiH、H2、Al,转移电子数为3NA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冰中 1 个水分子周围有4 个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接,每个水分子相当于含有 2 个氢键,所以1mol 冰中, 氢键的数目是2NA,故 A 错误; B铁为阳极,Fe-2e =Fe2,Cr 2O7 2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r 3和三价铁离子,其离子方程式 为: Cr2O72 +6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