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39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7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安徽师大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废弃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处理日益重要。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含LiFePO4、石墨粉和铝箔 等)中综合回收锂、铁和磷等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 25时, Ksp(FePO4)=1.310-22、KspFe(OH)3=2.610-39。 回答下列问题: (1) “ 溶浸 1” 中铝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完成 “ 溶浸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LiFePO4+H2O2+=Li+H2PO4-+H2O (3) “ 滤渣 2”

2、的主要成分是_。 (4) “ 滤液 2” 循环两次的目的是_。 (5) “ 沉铁、磷 ” 时,析出FePO4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实验中,铁、磷的沉淀率结果如图所示。 碳酸钠浓度大于30%后,铁沉淀率仍然升高,磷沉淀率明显降低,其可能原因是_。 (6) “ 沉淀转化 ” 反应: FePO4+3OH-? Fe(OH)3+PO43-。用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说明转化能否完全_? (7)为了充分沉淀,“ 沉锂 ” 时所用的X和适宜温度是_(填标号)。 A NaOH20-40 BNaOH80-100 CNa2CO320-40 DNa2CO360-80 【答案】 2Al+2H2O+2NaOH=2N

3、aAlO2+3H2 2LiFePO4+H2O2+6H +=2Li+2Fe3+2H 2PO4-+2H2O石 墨提高浸出液的浓度(或提高双氧水和硫酸的利用率等其他合理答案)Fe3+2H2PO4-+CO32-= FePO4 + CO2 + H2ONa2CO3水解产生的c(OH -)增大, 与 Fe3+结合生成 Fe (OH) 3沉淀, 而使留在溶液 中的 PO43-增大K= 3 22 sp sp 4 4 339 3 c POFePO 1.3 10 2.6 10Fe K() OH cOH K =5.0 1016,K 很大,说明反应完全进行 D 【解析】 【分析】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含LiFe

4、PO4、石墨粉和铝箔等)加入氢氧化钠进行减溶,铝箔与氢氧化钠 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过滤后得到滤液1,滤液 1为偏铝酸钠溶液,过滤后的滤渣再加入过量浓硫酸进行酸 溶,同时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并进行多次循环,确保亚铁离子全部转化,在进行过滤 得到滤渣2 和滤液 2,滤渣 2 为石墨粉,滤液2 主要含有 Fe3+ 、 Li + 、H 2PO4 -和 SO 42-溶液,向滤液 2 加入碳 酸钠, Fe3+、H2PO4-与碳酸钠反应,转化为磷酸铁沉淀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滤液 1 中反 应生成氢氧化铝,磷酸铁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转化为氢氧化铁和磷酸钠晶体,向沉铁、磷后的溶液加入碳

5、 酸钠得到碳酸锂沉淀,再对碳酸锂进行一系列处理最后得到高纯锂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分析, “ 溶浸 1” 中铝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 (2)完成 “ 溶浸 2” 为 LiFePO4与过量浓硫酸进行酸溶,同时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方 程式: 2LiFePO4+H2O2+6H+=2Li+2Fe 3+2H2PO 4-+2H2O; (3)根据分析, “ 滤渣 2” 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4) “滤液 2” 循环两次的目的是提高浸出液的浓度(或提高双氧水和硫酸的利用率等其他合理答案) (5) “沉铁、磷 ” 时,析

6、出FePO4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2H2PO 4-+CO32-= FePO4 + CO2 + H2O;实验 中,铁、磷的沉淀率结果如图所示。碳酸钠浓度大于30%后,铁沉淀率仍然升高,磷沉淀率明显降低,其 可能原因是Na2CO3水解产生的 c(OH-)增大,与Fe 3+结合生成 Fe (OH)3沉淀,而使留在溶液中的 PO4 3-增大; (6) “ 沉淀转化 ” 反应:FePO4+3OH-?Fe(OH)3+PO43-。 K= 3 22 sp sp 4 4 339 3 c POFePO 1.3 10 2.6 10Fe K() OH cOH K =5.0 10 16, K 很大,说明反应

7、完全进行。 (7)结合表格数据,碳酸锂的溶解度远小于氢氧化锂,为了充分沉淀,“ 沉锂 ” 时所用的X应为碳酸钠, 60-80左右溶解度较小,答案选 D。 2在 3 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A 和 1molB,发生反应: 2A gB g2D g 垐 ? 噲 ? -1 H=QkJ molg。相关条件和数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实验实验实验 反应温度 / 700 700 750 达平衡时间 /min 40 5 30 n(D)平衡 /mol 1.5 1.5 1 化学平衡常数K1 K2K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A 和 1mol

8、D,平衡不移动 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是降低了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 C实验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实验的0.9 倍 D K3K2K1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容积为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 和 1mol B,发生反应: 2A(g)+B(g)? 2D(g),实验 III 中,平衡时 n(D)=1mol ,则 n(A)=1mol ,n(B)=0.5mol ,因此 c(D)=0.5mol/L ,c(A)=0.5mol/L ,c(B)=0.25mol/L ,750的平 衡常数 K= 2 2 cD cA c B = 2 2 05 0.25 05 =4,温度不变,则

9、平衡常数不变,实验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 中通入 1 mol A 和 1 mol D,则此时容器中c(A)=1mol/L ,c(B)=0.25mol/L ,c(D)=1mol/L ,此时浓度商 QC= 2 2 1 10.25 =4=K,则平衡不发生移动,故A 正确; B升高温度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能使部分非活化分子吸收热量而变为活化分子,即增大了活化分 子百分数,增大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机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 错误; C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 PIII : P I=nIIITIII:nITI。反应起始时向容器中 充入 2mol A 和 1mol B

10、 , 实验 III 达平衡时, n(D)=1mol , 根据反应方程式, 则平衡时n(A)=1mol , n(B)=0.5mol 。 实验 I 达平衡时, n(D)=1.5mol ,根据反应方程式,n(A)=0.5mol ,n(B)=0.25mol ,则实验 III 达平衡后容器内 的压强与实验I 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之比= 10.51750273.15 0.50.251.5700273.15 0.9 ,故 C 错误; D反应为2A(g)+B(g)? 2D(g),比较实验I 和 III,温度升高,平衡时D 的量减少,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则K3 K1,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则 K1=K

11、2,综上,则平衡常数的关系为:K3K2=K1,故 D 错 误; 答案选 A。 【点睛】 本题的难点为C,需要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计算判断。本选项的另一种解法:实验III中平衡 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2.5mol ,实验 I 中平衡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2.25mol ,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2.5:2.25=1.1,则在相同温度下的相同容器的压强之比等于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1.1 ,由于实验III 的温度更高,升高温度,气体的压强增大,则两容器的压强之比大于1.1 。 3向某二元弱酸H2A 水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lgx(x 为 - 2 c(HA ) c(H A)

12、或 2- - c(A) c(HA ) )与 pH 的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7 时,存在c( Na +)= c( H 2A)+c( HA - )+ c( A2 -) B直线表示的是lg - 2 c(HA ) c(H A) 随 pH 的变化情况 C 2- 2- 2 c (HA ) c(H A)c(A) =10 -2.97 D A2 -的水解常数 Kh1大于 H2A 电离常数的 Ka2 【答案】 B 【解析】 【分析】 二元弱酸的Ka1= - 2 c(HA ) c(H A) c(H ) Ka 2= 2- - c(A) c(HA ) c(H ) ,当溶液的 pH 相同时,

13、 c(H )相同, lgX: ,则表示lg - 2 c(HA ) c(H A) 与 pH 的变化关系,表示lg 2- - c(A) c(HA ) 与 pH 的变化关系。 【详解】 A pH=4. 19, 溶液呈酸性, 若使溶液为中性, 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HA 和 Na2A, 根据物料守恒, 存在 c( Na +) c( H2A)+ c( HA - )+ c( A2 -) ,故 A 错误; B. 由分析:直线表示的是lg - 2 c(HA ) c(H A) 随 pH 的变化情况,故B 正确; C. 2- 2- 2 c (HA ) c(H A)c(A) = - 2 c(HA ) c(H A) 2

14、- - c(A) c(HA ) = 1.22 4.19 10 10 = 102 .97,故 C错误; D pH=1. 22 时和 4. 19 时, lgX=0,则 c(H2A)=c(HA ) 、c(HA )=c(A2 ) ,Ka 1= - 2 c(HA ) c(H A) c(H )=c (H ) =10-1. 22,K2= 2- - c(A) c(HA ) c (H ) =c (H ) =10 -4. 19,A2的水解平衡常数 Kh1= 14 4.19 10 10 =10 -9. 81 10-4.19=Ka 2, 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pH 的计

15、算,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料守 恒及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 的关系, D 为易难点。 4利用传感技术测定一定浓度碳酸钠溶液的pH 与温度 ( T)的关系,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碳酸钠水解是吸热反应 Bab 段说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be 段说明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D水的电离平衡也对pH 产生影响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解一定是吸热反应,A 项正确; B.碳酸钠是弱酸强碱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而升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的碱性增强,B 项正确; C.水解是吸热的,温度不断升高只会导致平衡不断正向移动,此时溶液pH 却出现反常下降,这是由于水

16、 本身也存在电离,温度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造成了影响,C项错误; D.水本身也存在着一个电离平衡,温度改变平衡移动,因此对溶液的pH 产生影响, D 项正确; 答案选 C。 5下列各组物质所含化学键相同的是() A钠( Na)与金刚石(C) B氯化钠( NaCl)与氯化氢(HCl) C氯气( Cl2)与氦气( He) D碳化硅( SiC )与二氧化硅(SiO2)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根据晶体的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分析,离子晶体中一定含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分子晶体中不一定 含化学键,但若含,则一定为共价键;原子晶体中含共价键;金属晶体中含金属键。 【详解】 A、钠为金属晶体,含金属键;金刚石为原子晶体,含共价键,故A 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离子晶体,含离子键;HCl为分子晶体,含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为分子晶体,含共价键;He 为分子晶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故C 不符合题意; D、 SiC为原子晶体,含共价键;二氧化硅也为原子晶体,也含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