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19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0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向 Ca(HCO3)2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设溶液体积不变),推断正确的是 A产生 CO2气体B产生白色沉淀 C所得溶液的碱性一定减弱D所得溶液中一定不含HCO3-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过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OH 和 Ca(HCO 3)2反应生成CaCO3和 H2O,不会产生CO2气体,故A 错误; B. 过氧化钠固体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NaOH 会与 Ca(HCO3)2反应,生成碳酸钙

2、白色沉淀,故 B 正确; C. 当 Na2O2量较多时,生成的NaOH 和 Ca(HCO3)2反应后有剩余,会使溶液碱性增强,故C错误; D. 当 Na2O2量较小时,生成的NaOH 较少,没有把Ca(HCO3)2反应完,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故 D 错误; 正确答案是B。 【点睛】 本题考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及复分解反应,明确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反应中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注意饱和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关系来解答。 2下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SO2通入 BaCl2溶液,然后滴入 稀硝酸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 硝酸 所

3、得沉淀为BaSO4 B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并有刺激性 气味气体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 和脱水性 C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 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有 Cu 2的溶液中置 换出铜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 板制作 A A BB CC D D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盐酸是强酸, SO2通入 BaCl2溶液不能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滴入稀硝酸,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与BaCl2 生成 BaSO4白色沉淀, 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故 A 正确; B. 浓

4、硫酸具有脱水性,滴入蔗糖中并搅拌,发生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该过程中浓硫酸仅 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B 错误; C. 烧碱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故不能用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故C错误。 D. FeCl3溶液可与Cu 反应生成Cu 2,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铜回收,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Y和 W、Y和 Z分别相邻,且W、Y和 Z三种元素的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x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的沸点:YWZ B离子半径:XY DW 与 X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 A 【解析】 【分析】

5、 X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 应为 Al,Y 和 W、Y和 Z分别相邻,且W、Y和 Z三种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 W 为 O、Y 为 S,Z为 Cl 元素。 【详解】 A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氧气大,沸点比氧气高,故A 错误; BX 为 Al、Y为 S、硫离子比铝离子多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较大,故B 正确; C非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故 C 正确; D O 的非金属性较强,与铝反应生成的氧化铝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可导电,故D 正确。 故选 A。 4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6、) A分离液体混合物 B蒸发 NaC1溶液获得NaC1晶体 C制取二氧化硫气体 D 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实验为蒸馏,温度计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处,以便测量蒸汽的温度,A 错误; B.该实验为蒸发,蒸发指蒸去溶剂从而得到溶质固体,因而蒸发NaC1溶液获得NaC1晶体, B 正确; C.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该装置中未添加酒精灯,C错误; D.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的氧气会从长颈漏斗溢出,从而无法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应该用分液漏斗, D 错误。 故答案选 B。 5异丁烯与氯化氢可能发生两种加成反应及相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7、说法正确 的是( ) A反应的活化能大于反应 B反应的H 小于反应 C中间体2 更加稳定 D改变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热发生改变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生成产物1 时对应活化能高,则活化能:反应大于反应,故A 错误; B图中生成产物2 的能量低,能量低的更稳定,且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则H 大小:反应的 H 大 于反应,故B 错误; C图中生成中间体2 的能量低,能量低的更稳定,则中间产物的稳定性:中间体1 小于中间体2,故 C 正确; D改变催化剂,反应、的反应热不发生改变,故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焓

8、变与能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注意焓变的比较及焓变只与终始态有关,与催化剂无关。 6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 Mo 箔上的电势比Mg 箔上的低 B充电时, Mo 箔接电源的负极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Fe(CN)6+2Na +2e-=Na2FeFe(CN) 6 D充电时,外电路中通过0.2mol 电子时,阴极质量增加3.55g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放电时, Mg作负极, Mo作正极,所以Mo箔上的电势比Mg箔上的高,故A错误; B.充电时,电池的负 极接电源的负极,电池

9、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Mo箔接电源的正极,故B错误; C.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 放电时 Mg作负极, Mo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 + +2e - = Na2FeFe(CN)6, 故 C正确 ; D. 放电时负极上应是2Mg-4e - +2C1 - =Mg2Cl2 2+, 通过 0.2mol 电子时,消耗 0.1 mol Mg,质量减少2.4g ,则 充电时质量增加2.4g ,故 D错误。答案:C。 【点睛】 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分析判断相关的选项。抓住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 池的阳极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均得电子发生还

10、原反应,再根据得失电子 守恒进行计算。 7X、Y、Z、 W 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2 倍, 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 素, Z 元素在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W 与 Y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Z)r(Y)r(X) B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 的强 D Y与 Z 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 B 【解析】 【分析】 X、Y、Z、W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则其 K 层为次外层, 故 X是 C元素; 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

11、量最高的元素,则 Y是 O 元素; W 与 Y属于同一主族, 则为 W 为 S元素; Z元素在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则Z是 Na 元素;据此答题。 【详解】 根据分析, X是 C元素, Y是 O 元素, Z是 Na 元素, W 为 S元素; A X、Y为第二周期,Z、W 为第三周期,则X、Y原子半径小于Z、W,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 增大半径减小,原子半径:r(Z)r(W) r(X) r(Y),故 A 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YW,则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比 W 的强,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X

12、W,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物的酸性比W 的弱,故C错误; D Y是 O 元素, Z 是 Na元素, Y与 Z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为Na2O、Na2O2,含有的阴阳离子数目之比均为 1:2,前者只含离子键,后者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故D 错误; 答案选 B。 【点睛】 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8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净化废水的同时能获得能源或得到有价值的化学产品,左下图为其工作原理,右下 图为废水中Cr2O72-离子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是O24H 4e =2H2O, Cr2O72 14H 6e=2Cr 37H 2

13、O B电池工作时,N 极附近溶液pH 增大 C处理 1molCr2O72-时有 6molH +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D Cr2O7 2-离子浓度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还原菌失活 【答案】 C 【解析】 A、根据工作原理,电解质环境为H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即 N 极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O24H 4e=2H 2O,Cr2O72 14H 6e=2Cr 37H 2O,故 A 说法正确; B、根据选项 A 的分析,消耗H ,N 极附近溶液的 pH 升高,故 B 说法正确; C、正极反应式为O24H 4e=2H 2O, Cr2O7 214H 6e=2Cr 37H 2O,消耗 1

14、molCr2O72 时,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至少有14molH , 故 C 说法错误; D、根据右边的图,当Cr 2O72 浓度大时去除率变为 0,Cr2O72 离子浓度较大时,可能会 造成还原菌失活,故D 说法正确。 9向 3mol L -1 盐酸中加入打磨后的镁条,一段时间后生成灰白色固体X,并测得反应后溶液pH 升高。为 确认固体X的成分,过滤洗涤后进行实验: 向固体X中加入足量硝酸,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其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 足量 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a;向另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得到白色沉淀b。下列 分析不正 确 的是() A溶液 p

15、H 升高的主要原因:Mg + 2H + = Mg2+ + H2 B生成沉淀a 的离子方程式: Ag+ + Cl - = AgCl C沉淀 b 是 Mg(OH)2 D若 a、b 的物质的量关系为n(a) :n(b) = 1:3,则可推知固体X的化学式为Mg3(OH)6Cl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溶液 pH 升高的主要原因是H 被消耗,即:Mg + 2H+ = Mg2+ + H2,故 A 正确; B、向其中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a, a 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应为 AgCl,故 B 正确; C、沉淀 b,与 OH有关, NO3、Cl、 Mg 2

16、能形成沉淀的只有Mg 2 ,故 C 正确; D、若 a、 b 的物质的量关系为n(a) :n(b) = 1: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可推知固体X的化学式 为 Mg3(OH)5Cl,故 D 错误。 故选 D。 10Y是合成香料、医药、农药及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可由X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Y的分子式为C10H8O3 B由 X制取 Y的过程中可得到乙醇 C一定条件下,Y能发生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 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由 Y 的结构简式可知Y的分子式为C10H8O3,故 A 正确; B由原子守恒,由X发生取代反应生成Y的 过程中另一产物为乙醇,故B 正确; CY中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Y中含有酚羟 基,一定条件下可和醛发生缩聚反应,故C正确; DX中酚羟基、酯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 可 与 3molNaOH 反应, Y中酚羟基、酯基可与氢氧化钠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