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1615937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M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KM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KM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KM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KM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M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M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M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組織知識管理精進之研究以西屯區圖書館為例單位:台中市西屯區公所職稱:里幹事姓名:陳惠英研究日期:94年4月6日至94年9月6日目 錄壹、研究緣起與目的1貳、文獻分析3一、知識的意義與種類3二、知識管理的意義與要素4三、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的關係5參、 知識組織的定義及理論基礎7一、知識組織的定義與目標7二、知識組織的理論基礎7肆、知識組織的內涵、分類及索引典理論8一、科學文獻組織系統8二、科學術語組織系統9三、綜述、述評、評鑑及預測組織系統9四、科學知識組織的加工技術10伍、知識組織在電子資源的應用12一、資訊檢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12二、

2、資訊擷取 (Information Extraction)12三、文件自動分類及摘要服務(Classification、Summarization)13四、網路資源的主題組織13五、Topic Maps14六、專利資訊及檢索服務14陸、圖書資訊服務的發展趨勢16一、圖書資訊服務16二、知識加工及資訊加值16三、服務層次的提昇17註釋18附件21附件一:台中市西屯區圖書館簡介21附件二:台中市西大墩文化館導覽解說22臺中市西屯區公所九十四年度研究報告摘要表填表人:陳惠英填表日期:94年4月6日研究報告名稱組織知識管理精進之研究以西屯區圖書館為例研究單位及人員臺中市西屯區公所行政室陳惠英研究時間自

3、94年4月6日至94年9月6日報告內容摘要(一)研究緣起與目的: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管理已成為企業界與學術界熱門的研究議題之一。圖書館是對知識進行蒐集、組織分析、利用分享的機構,知識管理與圖書館關係密切。圖書館應將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方法應用在業務的推動上,強化其價值與功能。(二)研究方法與過程:館藏資訊資源組織與整理是台中市西屯圖書館服務的核心,本文以文獻分析之模式,說明知識的意義與種類、知識管理的意義與要素,以及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的關係。(三)研究發現與建議:近年來由於電腦科技進步,數位化館藏發展,採購經費大幅增加,館藏量激增等問題,使圖書館經營面臨瓶頸。圖書館雖然為一非營利事業組織,但它蘊

4、藏豐富知識涵量,若能將知識管理的概念應用在業務的推動,可改善問題並強化其價值與功能,以增加圖書館的競爭力。在資訊爆炸的今日,如何有效的吸收並取得需要的資訊,並利用資訊技術開發更多新的知識,是目前重要的課題。由於資訊的複製及流傳的速度太快,平均五至七年知識便會成長一倍,圖書館應善用資訊科技的便利,透過資訊資源的組織與整理,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品質,以滿足讀者在面對環境變遷時對知識和資訊的多元需求,是圖書館的重要任務。說明:報告內容摘要應包括下列三部份:(一)研究緣起與目的(二)研究方法與過程(三)研究發現與建議每一篇研究報告摘要以一千五百字為限。組織知識管理精進之研究以西屯區圖書館為例壹、研究緣起與

5、目的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管理已成為企業界與學術界熱門得研究議題之一。圖書館是對知識進行蒐集、組織分析、利用分享的機構,知識管理與圖書館關係密切。圖書館應將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方法應用在業務的推動上,強化其價值與功能。館藏資訊資源組織與整理是西屯圖書館服務的核心,本文以文獻分析之模式,說明知識的意義與種類、知識管理的意義與要素,以及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的關係。資訊科技的產生,使得知識組織的應用領域更廣泛,知識組織可將複雜的資料加以組織化,便於利用。資訊科技的發展使得知識產生價值,衍生成有系統的學問。圖書館資訊服務應導向個人化及專業化,所提供的資訊服務範圍不限於館內的館藏資料,更應將網路的資源加以組織

6、整理,利用分類、索引典進行主題分析及詞彙控制,透過知識組織提供專業化知識性服務。早在1960年代,管理學大師杜拉克(P.F.Drucker)即預言,知識是二十一世紀的新競爭利器;也是後資本主義社會中最有價值的經濟資源。杜拉克認為1770年代的工業革命、1950年代的生產革命之後,現今世界所面臨的是第三次管理革命,就是知識管理。前兩次的變動是把知識應用在工具、製程與產品上,以及將知識應用在工作中,而第三次的變動則是對知識本身做管理。所謂對知識做管理,即是有系統、有組織地應用知識,進而創新知識(Drucker,1993)。資訊網路的蓬勃發展,促使資訊垂手可得。資訊科技影響了資訊的產生、發展及利用,

7、但也因網路資源的大量及多變的特質,使得資訊氾濫。因此當前重要的議題是如何在大量的資訊中,將知識轉化成有形的資產,並利用資訊科技技術將知識作一良好且充分的運用。在詭譎多變的世界中,一切充滿不確定性,但掌握了知識便具備競爭優勢。學者指出,在資訊網路時代核心知識增長並不大,而分散在各種出版物中的外圍資訊和虛擬知識卻在與日俱增,導致了知識存儲狀態的無序化。在高科技時代,這種無序狀態是極其危險和不能容忍的,急需採取一些抑制措施加以扭轉。抑制措施應能使知識存儲有序化和容易獲取,由此形成了知識組織的目標,即對知識進行整序和提供(註1)。就圖書資訊學界而言,圖書與文件的分類及索引典即是在進行知識組織的工作。甫

8、通過的圖書館法第七條明示圖書館應提供其對象獲取公平、自由、適時及便利之圖書資訊權益。在資訊快速膨漲的時代,網路資源與館藏資料的整合是必然趨勢,圖書館所提供的資訊服務範圍不應侷限於館內典藏的館藏資料,更應將網路的資源加以組織整理(註2),利用分類、索引典進行主題分析及詞彙控制,以提供知識加值服務。貳、文獻分析本文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之蒐集與彙整,加歸納分析,以說明知識的意義與種類,知識管理的意義與要素,以及知識管理在圖書館之應用。一、知識的意義與種類(一)知識的意義未經整理的文字、數據、符號、圖片是為資料;針對某種目的,將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後所得的結果是為資訊;知識則是資訊透過吸收與消化,由個人或

9、企業所擁有,據以產生信仰、行動與決策,包括經驗、專業技術、價值、見解、經文字外顯的資訊等。所以,資料是構成知識的基本元素,本身沒有任何意義;資訊是經過整理以後的資料,具有目的性;知識是資訊經過整理、分析與整合等加值過程,能夠運用在生活上,具有實用的價值。以下摘錄國內外學者的觀點,以了解資訊與知識的關係。馬契普(F.Machlup)認為資訊是誘發和創造知識的必要媒介,可以強化或重新架構知識(Machlup,1983)。何光國認為知識是經驗累積的記錄;事實組織的系統化;對事實的理解;一種理解的行為或狀態;人的已知和未知(何光國,民79)。巴達洛克(J.Badaracco)認為知識是從人類活動中所獲

10、取的真理、原則、思想與資訊(Badaracco,1992)。杜拉克認為知識是有效果的資訊,知識亦是專注於結果的資訊(Drucker,1993)。田中郁次郎(I.Nonak)與竹內弘高(H.Takeuchi)認為知識是一種多元的概念,具有多層次的意義。知識牽涉到信仰、承諾與行動等,可分為內隱與外顯知識(Nonaka&Takeuchi,1995)。謝清俊認為知識是人類知道的所有事物,資訊則是知識在媒介上呈現的形式(謝清俊,1996)。(二)知識的種類根據田中郁次郎與竹內弘高說法,知識的種類可分為內隱與外顯知識。內隱知識是指無法用文字描述的經驗知識、不易被文件化與標準化的獨特性知識,以及必須經由人際

11、互動才能產生共識的組織知識。內隱知識是主觀的,不易口語化與形式化;透過個人的經驗、印象、熟練的技術、文化、習慣等方式表現出來。外顯知識是指可以文件化、標準化、系統化的知識,具有廣泛適用性、能被重複使用和可與人分離的特點。外顯知識是可以客觀加以捕捉的概念,具有語言性、結構性;透過報告書、手冊、電腦程式等方式表達(勤業管理顧問公司,2000)。二、知識管理的意義與要素(一) 知識管理的意義知識管理與其他一般的管理活動有所不同,主要是重點集中於知識的觀點上。杜拉克認為知識社會中最重要的機制是管理,管理的核心是使知識產生作用,有系統、有組織地應用知識,進而創新知識。史佩克與史培克維(.vanderSp

12、ek&A.Spijkervet)認為知識管理是提供工具給組織中所有的成員,協助他們管理知識,以支援學習的能力。劉常勇認為有關知識的清點、評估、監督、規劃、取得、學習、流通、整合、保護、創新活動,並將知識視同資產進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進知識資產價值的活動,均屬於知識管理的內容。此外,將個人知識團體化,將內隱知識外顯化,將外部知識內部化,將組織知識產品化,都是知識管理的過程(劉常勇,2002)。綜上可知,知識管理係指有系統地管理及運用組織內外有形的智慧資產及無形的經驗智慧,以增加可供行動價值的實務。(二)知識管理的要素勤業管理顧問公司(ArthurAndersen)提出知識管理重要元素架構圖。由圖

13、可看出知識管理是藉由科技將人員與知識結合,再利用分享的組織文化以加速知識的累積與建立(鍾瑞國、鄭曜忠,民90)。資訊科技可以協助知識管理的建構,並加速知識管理的流程(勤業管理顧問公司,2000)。三、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的關係ErikJul提出知識管理的柱石:材料、技術、人員、程序,此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基礎。這四個柱石分述如下:材料是指實務、組織檔案、專家檔案、知識結構等;技術是指訊息處理、文件管理、蒐尋引擎、入口網站、資料儲存、群組軟體、工作流程、Web網站等;人員是指創造、維護與使用知識的人員;程序是指工作流程分析、知識在流程中之創造、儲存、獲取與使用等(Jul,1990)。圖書館所處理的是與

14、知識相關的業務,如知識的辨識、蒐集、整理與組織、利用、分享。圖書館與知識管理關係密切,圖書館要強化其價值與功能,應將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方法應用在業務的推動上,扮演好知識管理的角色(鄧英蘭,民89)。在圖書館管理系統裏,數據、資料等經由專業的理念,即是知識的架構統整後,形成檔案、索引典。資訊技術將資訊的儲存與呈現的理念以產出資料庫或光碟。專業人員經由抽象的資訊、知識的管理和知識貢獻與共享理念,而圖書館員就是實際產出的知識工作者。程序就是融合資料、技術、人員等的工作流程分析而產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作業流程圖(林志鳳,民90)。其實圖書館是針對知識進行蒐集、整理、加值與傳播的機構,圖書館員扮演的角色已不

15、是單純的圖書館員,而是參考諮詢與教育訓練或是幕僚的角色(蕭文,民91)。各類型圖書館的任務與功能不同,知識管理對專門圖書館的重要性與影響均大。作為一個學習型組織,圖書館應該在知識管理中起帶領作用(劉春銀,民91)。圖書館組織就像一個有機體,知識相當於組織的養分,經由知識管理讓圖書館員可以吸收和消化,進一步促進圖書館組織效能的提升,強化圖書館組織的競爭力。有些圖書館已經在進行的各種零星做法,若能以知識管理概念為思考的架構,重新安排,將使管理更具實效(劉採採,民91)。圖書館館員是所謂的知識工作者,此一稱謂不僅意謂館員具有豐富的知識,更意謂館員須有能力將圖書館所儲存的各種資料與資訊加以解析、應用,處理結構性與非結構性的問題,將資料及資訊轉化為有意義的知識,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知識服務(陳書梅,2002)。以人類社會而言,圖書館是一個知識庫,在知識的創造與傳播的循環中,圖書館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圖書館應該發揮其知識庫的角色(李琇兒,民92)。參、知識組織的定義及理論基礎知識是指資訊經過消化,由個人或企業所擁有,據以產生信仰、行動與決策,包括經驗、專業技術、價值、見解、經文字外顯的資訊等。而知識組織結構演進是由第一代知識組織結構(傳統圖書館)到第二代知識組織結構(數據庫),至第三代知識組織結構(知識庫)(註3)。一、知識組織的定義與目標知識組織的定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