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614941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越人社区(http/)电大相关资料及考试小抄比较全的网站第一次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初等教育是对公民所实施的初等程度 的教育。2、初等教育作为最初阶段的国民基础,具有全民性 、 全面性 、 基础性等特点。3、1990年3月在泰国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宣言再次重申人类教育机会民主化的奋斗目标。宣言的认识和主张体现了世界各国教育改革 的共同要求,反映了 改革和发展初等教育是世界性的潮流。4、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按照“ 积极进取、实事求是 、 分区规划 、分类指导 ”的原则,发展我国的初等教育事业。5、初等教育的质量不仅对 人一生 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整个国民素质 的提高

2、也有着重要的作用。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1904年 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校章程,史称“癸卯学制”。7、1922年,中华民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公布“壬戌学制”,规定初等教育分为幼稚园 和 小学 两级。小学六年,其中初小 四年 ,高小 二年,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解放。8、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 小学法 ,并据此制定 小学规程。1929年教育部颁布 小学课程暂行标准 , 1936年又颁布修正小学课程标准,我国现代初等教育开始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名词解释:1、初等教育:是对公民所实施的初等程度的教育。包括儿童的初等教育和青壮年的初等教育。它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义务教

3、育的一个重要阶段。2、“癸卯学制”:我国的现代初等教育发端于20世纪初,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从此,我国现代初等教育制度开始建立。这个学制将整个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学院、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三级,初等小学堂收7岁以上儿童入学。3、初等教育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教育改革运动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表现,是按照小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运用教育规律,对落后的教育状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变革,使其超越现有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初等教育自身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4、。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全国人大六届四次全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随后国家主席颁布第38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7月1日施行。义务教育法共18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三、简答题:1、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答:第一,初等教育为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必要“基础学力”。第二,教育为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我国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1)占全人口15%左右

5、、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要打好“两基”攻坚战,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适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2)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重点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发展,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3)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社会对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到2010年,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

6、初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1)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摇篮;(3)它又是由我国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初等教育的现状所决定;(4)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及受教育者个体自身发展中,初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4、新中国初等教育大体可分为哪五个阶段?答:(1)初等教育的恢复、改造和发展阶段。(2)初等教育的高速发展阶段。(3)初等教育严重受挫阶段。(4)初等教育的恢复、调整、改革和发展阶段。(5)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深化发展阶段。四、论述题:1、联系本地区教育实际,阐述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答:一、从世界

7、全民教育运动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国的教育改革。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特点,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二、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初等教育为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必要“基础学力”。第二,初等教育为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从我国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初等教育现状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就我国而言,改革和发展初等教育,实现教育民主化的目标,也是由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

8、四、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看初等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体系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一个多层次、我因素、多形态、多功能的有机整体2、试述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做法与经验。答:(1)全面提高认识,优先发展教育;(2)加强教育立法,坚持依法治教;(3)各方努力,增加教育投入;(4)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按地区、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实施义务教育;(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首先是积极发展师范教育,努力培养合格教师。其次,拓宽渠道,走开放式师资培养道路。第三,加强职后培训,走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道路。第四,提高教师待遇,稳定师资队伍。3、试述我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答:一、初等教

9、育民主化。(1)初等教育的民主;(2)民主的初等教育二、初等教育的现代化。(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学内容现代化。(3)办学条件和方法、手段的现代化。(4)师资队伍现代化。(5)教育管理现代化。 第二次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1982年我国宪法写进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等内容。2、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同年 7月1日起生效,确认了1985年5月*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九年 义务教育思想。3、初等教育民主化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 实现初等教育的平等;其又一个重要趋势是 初等教育机构资源的配置正

10、向均等的方向发展。4、初等教育现代化具体表现在:(1) 教育观念 现代化;(2)教学内容现代化;(3) 办学条件、方法手段 的现代化;(4)师资队伍现代化;(5) 教育管理 现代化。5、科学化的教育应当遵循 教育自身发展 的客观规律;应当遵循儿童身心发展 的客观规律。6、初等教育改革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 继承与创新 ;是对 落后教育现状变革与改造。7、初等教育的改革是初等教育发展的 动力 ;发展是初等教育改革的 目的。改革与发展相互 促进 。8、政治目标 、 经济目标 、 文化目标 、 个人目标构成初等教育改革目标的内容体系。二、名词解释:1、教育改革目标:是目标的特殊性在教育改革活动中的反映。

11、所谓教育改革目标是教育改革意欲达到的最终目的或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的标准状态,也就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终规格要求,它是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统帅整个教育改革工作。2、生态德育:是一种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生态德育包括人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生物生息繁衍的态度等教育内容。3、生命德育:就是指重视人的生命价值,重视人的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发展的教育活动。4、德育目标:是指党和国家及社会对少年儿童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纲要

12、的核心部分。三、简答题:1、初等教育改革的个性特点是什么?答:(1)基础性与发展性。(2)艰巨性与长期性。(3)复杂性与层次性。(4)系统性与整体性。(5)多样性与丰富性。2、试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答:(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5)素质教育的主体性。(6)素质教育的开放性。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哪三个环节?答:(1)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和评价的依据。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构建。第二层次,是班级教育

13、目标、各科教学目标和活动教学的构建。第三层次,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目标的构建。(2)构建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3)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4、新时期初等教育德育工作应树立哪些德育理念?答:(1) 生活德育的理念。(2)生态德育的理念。(3)生命德育的理念。(4)智慧德育的理念。(5)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四、论述题:1、论述我国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答:一、初等教育改革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1)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2)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二、初等教育改革是对落后教育现状的变革与改造。落后教育现状的表现是:(1)在教育的着力点上重智育轻德育;(2)在教育过程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

14、培养;(3)在教育目标上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4)在教育内容上过多过难,忽视学生身心特点;(5)在教育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6)在对教师管理上重使用轻提高。三、初等教育改革是对国外教育经验的借鉴与超越。(1)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转向基础教育及国民素质教育;(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3)重视个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重视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四、初等教育改革是对现代化教育蓝图的展望与追求。第一,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的水平状态;第二,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现实转化;第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第四,教育现代化

15、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五、初等教育改革是对教育规律的实践与探寻。(1)教育受生产力的制约,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相互作用。(2)一定的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目的与内容。(3)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又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2、为什么说提高国民素质是初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答:一、初等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性教育。(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5)素质教育的主体性。(6)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二、实现初等教育改革目标必须推进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狠抓三个基本环节。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实现课程理念新的转向?答:(1)儿童是课程的主体。(2)“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3)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4)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第三次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初等教育改革目标的层次体系可划分为 总目标 和 分目标 。2、初等教育改革目标从时限上划分,有 长期目标 、 中期目标 和短期目标 。3、初等教育改革目标体系常划分为 数量目标 、 质量目标 、 结构目标 、体制目标 等。体制目标是教育改革的 关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