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1615094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冶金行业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冶金行业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冶金行业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冶金行业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29日城固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按照中省市“十二五”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城固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本纲要描绘了今后五年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城固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

2、,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成功克服汶川大地震、暴雨、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为我县“十二五”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7.53亿元,年均增长13.7%;地方财政收入9271万元,年均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26亿元,年均增长3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45

3、亿元。图1-1城固县“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图1-2城固县“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图1-3城固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末,全县三产比重由“十五”末31.5:31.2:37.3调整为32.4:32.3:35.3。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荣获“中国柑桔之乡”、“全国生猪基地县”、“陕西果业十强县”、“全国粮油生产先进县”、“全省一村一品先进县”等称号。通过结构调整,已形成粮、油、桔、猪、药、菜、茶、蚕桑、水产养殖九大主导产业。“十一五”末,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42.64亿元,年均增长18.7%

4、;粮油总产量达18.1万吨;柑桔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10万亩柑桔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生猪饲养量109万头,出栏68.9万头;蔬菜复种17.6万亩;以元胡、乌药、黄姜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15.1万亩;茶园面积3.86万亩;大鲵驯养繁殖40万尾,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鲵养殖基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78.38亿元,年均增长16.1%,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4亿元。现已形成装备制造、建材、化工、医药、绿色食品、矿产加工、纺织、能源加工八大产业22个门类的工业体系,柳林航空工业园区、三合循环经济园区和五郎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我县荣获“全省工业

5、化发展单项奖”称号。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7.4亿元,年均增长16.4%。商贸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79亿元,年均增长18.9%。文化旅游业实现突破发展,获得“陕西省旅游强县”荣誉称号,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桔子花节和柑桔旅游文化节,“张骞故里神奇桔乡”品牌效应日益显著,形成了以桔园景区生态观光游、南沙湖景区休闲度假游、张骞纪念馆文化观光游为主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96.4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4亿元。(三)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4

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万人,城市主干道长度32公里,排水管网长度42公里。城市供水规模不断扩大,建成日供水能力3万吨自来水厂2个;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成张骞文化广场和博望绿化广场,“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通过考核验收,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2%。交通建设再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全县交通建设投资达7亿元,建设公路347条共计1223公里。其中,投入资金3.46亿元,建成14条266公里县乡公路以及西河桥、堰沟桥、南沙河桥等5座550延米的大中桥梁,投资8200万元建成通达工程72条411公里,投资2.73亿元建设通村水泥路261条546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729公

7、里。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268处,各类渠道总长1435公里。完成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处,农田灌溉面积达到23.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广电通讯发展迅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无线基站、光缆传输工程、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不断推进,建设山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40个自然村,安装设备9939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5.5万户,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7.9%,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97.8%。(四)招商引资成绩喜人,重点项目规模扩大“十一五”时期,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共165个,总投资81.4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95亿元。实施重大建设项目

8、133个,实际完成投资60.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2倍。重点实施马家沟水电站、白云制药公司GMP达标改造、张骞丝绸厂农产品深加工、高硼硅玻璃拉管及相关制品生产、生物柴油提取、振华公司双烯下游产品扩建、秸秆生物饲料等工业项目70个,涉农建设项目17个,科教文卫项目16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5个,交通类项目15个。项目建设有力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五)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日臻完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25元,年均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98元,年均增长18.6%,分别是2005年的2.44倍和2.35倍。教育事业稳固发展。

9、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社保体系逐步健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保等五种保险累计参保85129人,较“十五”末净增31375人,增长5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14%。建设廉租房4.67万平方米,解决120户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扶贫救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县城市4554户8161人和农村11181户31787人低保对象得到低保救助,1.8万灾民得到有效救助,678户贫困户进行了异地搬迁,使2918人脱离恶劣的生存环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3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10、制在4.4%以内。劳务输出成效显著。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10.8万人,累计创收45.3亿元。计生工作保持平稳。荣获“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4以内。科技水平逐年提高。五年组织实施中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59项,申报专利139件,获得授权专利42件,取得科技成果36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2项,县科技进步奖16项。(六)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十一五”末,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与“十五”末相比下降2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控制3982吨、2745吨,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中心城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浓度年均值

11、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达65.4%,比2005年净增3.3个百分点。(七)精神文明得到加强,法制建设成果显著五年来,全县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爱国主义、形势政策、理论学习和爱家乡思想教育凝聚了全县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蓬勃开展,累计创建成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单位12个,市级文明单位36个,县级文明单位45个,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改进,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全县“三级联创”水平有序提高、“依法治县”得到有效贯彻,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社会大局

12、和谐稳定,被命名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重大产业类项目偏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创新意识不强,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缺乏,加快发展任务迫切;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维护稳定任务还很艰巨。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克服和解决。二、城固县“十二五”发展环境与趋势“十二五”及今

13、后更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强,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县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一)发展机遇综合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六大机遇”:1、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政策转向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发展并重的阶段,强调要帮助包括秦巴山区在内的7个贫困片区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西成高速铁路、柳林军民合用机场、阳安复线扩能改造等重点项目将顺利推进,资金、项目与发展政策的支持为我

14、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汉中“双百”城市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根据汉中“双百”城市发展战略,城固撤县设区,作为汉中市两个副核心之一。随着汉中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柳林航空新城建设,我县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将大幅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新机遇。3、消费需求转变带来的机遇。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突破4000美元,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向旅游、休闲娱乐转变。为我县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陕南和关中为辐射范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农业产业

15、化大县提供了机遇。4、航空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我国航空产业处于黄金发展时期,根据陕西航空产业2008-2020年发展专项规划,柳林航空工业园区是陕西省构建的“一基地五园区”航空产业格局中重要的航空装备制造园区。中航工业与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出:将陕飞打造成中型运输机、特种机研发基地。这为我县以柳林航空工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利机遇。5、张骞墓申遗带来的机遇。推进张骞墓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扩大对外宣传,提升城固对外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为全县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利机遇。6、镇巴油气资源开发带来的机遇。随着镇巴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

16、入,市上提出合理布局油气石化产业、打造陕南油气石化产业基地的战略。为我县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天然气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发展优势我县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我县距省会西安212公里,距汉中市区28公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可直达北京、上海、武汉、青岛、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西汉(西安汉中)、十天(十堰天水)高速公路交汇相通、108国道、316国道与境内70余条通乡公路联通成网,境内有军民两用机场,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相互配合的便捷立体交通网络,是陕、甘、川毗邻地区的重要物资聚散地。2、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2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汉白玉石、硅石、蓝晶石、钾长石、花岗石等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工业开采价值。水量资源丰富,全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