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讲评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615009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讲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讲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讲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讲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讲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讲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讲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讲评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是围绕第一章至第四章的内容布置的,主要作业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判断正误并更正、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六种,主要检查同学们在学过这四章的内容后对教材中的内容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从同学们上交的第一次作业及评阅情况看,对这次作业中的内容回答得比较好,但也有不足,下面分题做讲评: 一、名词解释题 本题共有五个名词要求同学们解释,从总体情况看,普遍解释得较好。特别是对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观念和全员公关这三个概念,由于教材中有直接的答案,一般都能正确解释。对于“揭丑运动”和“爱德华伯尼斯”这两个概念,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同学

2、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从回答的情况看,部分同学也基本上回答上来了。回答“揭丑运动”这个概念,要注意这样几方面:一是要写明运动发生的时间,二是运动的主体,三是运动的对象,四是运动的内容,五是运动的结果。只要将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说清楚了,这个概念也就基本解释清楚了。回答“爱德华伯尼斯”这个概念问题,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先说明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二是他都做过哪些事,三是这些事都有哪些作用或效果,四是人们怎样评价他。如:他是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开创者,他于1923年第一次将公共关系内容在大学的课堂讲授,并于同年第一次出版了公共关系学著作公众舆论的形成;他将公共关系从传播学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

3、学科;他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公关原则,由于他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后人誉之为“公共关系学之父”。 这五个名词解释,很明显,有三题是直接考察同学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有两题则是既考察掌握情况,又培养和考察同学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同学们的回答情况看,基本达到了要求,所以,成绩也比较好。对于三个教材中有的比较明确答案的概念,主要是看回答的正确与否,由于大多数同学都能将教材中的答案找到,所以三个概念的回答基本上是满分;另外两个需要理解和概括的概念,只要是按照上面提到的方法进行回答的,就算是正确的,也能得到满分,差一些的则相对扣分了。 二、判断正误并更正本题共有10道小题,主要也是考察同学们

4、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道题实际上是有两个要求,一是判断正误,二是改错。从同学们回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都能按要求做,但仍有个别同学只进行了判断,却未进行更正,由此失分了。 对于这10道小题,答案应该是:第1、2、6、7、9题正确,不需要更正,其余题错误,需要更正。对于正确的题,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说法,只要熟悉教材,答对这5道题并不费事;关键是有误的题,如第3小题,前半句是对的,但后半句就错了,不是“不包含”,而是“包含”,这一点教材中也讲到了,关键是“五W”是什么如果理解了就没问题。再如第5题,并不是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一定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因为,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5、并不只是经济条件,还有其它条件,这道题把商品经济的发达作为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的唯一条件,这就错了,应该说,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的条件之一,或重要条件之一,这样,说法就准确多了。还有第8小题,错就错在“完全”这个词上,它违背了公共关系的“双向平衡”理论要求,应该说,公共关系不仅仅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至于第10小题,教材中有明确的答案,即: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即要培养专才式的人才,也培养通才式的人才,本题只说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关人才,明显错误。 从同学们对这10道小题的回答情况看,对于正确的说法或在教材中有明显答案的,回答的都很好,对于错误的说法,教材中又没有比较明确的答

6、案的,有个别同学回答的不好,失分也就在这里。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一共10小题,从同学们回答的情况看,都非常正确,可能是因为教材中有明确的答案可以找到,这里不再做分析,只将答案提供给大家做以参考: 1.A2.B3.C4.B5.C6.A7.D8.D9.B10.D 四、多项选择题本题一共15小题,题量相对较大,难度也比单选高,但从回答的情况看,并不很差,主要可能还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材中绝大多数都有比较明确的答案,二是同学们掌握了相关的内容。本题的答案全部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只要同学阅读教材并认真寻找,就完全能够回答上来,除了个别同学没有完全看透教材,才出现了个别回答不上来的情况,如第7小题,艾维

7、.李的公关思想提出的两个原则,一是公众必须被告知,二是说真话,但有的同学去选择了“投公众所好”或“凡宣传都是好事”,明显看出是对教材不熟悉,除了这个小题有个别同学回答错误外,其余都回答得很好,这里也不再做分析,只将答案提供给大家做以参考: 1.ABCDE2.ABCDE3.ABE4.ABCDE5.BCD6.BC7.AD 8.BCD9.ABCD10.ABC11.ACDE12.AD13.BCE14.ADE15.ABCDE 五、问答题本题一共3道小题。 第1小题有两问,一是:什么是“公众”?二是:其基本特点是什么?这两问教材中有明确的答案,只要将公众的概念和特点找到回答上就可以了。 第2小题是本次作业

8、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关键是这道题在教材中没有涉及,所以,同学们也没有办法从教材中寻找答案,许多同学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对于这道题,其实,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教材中找不到答案,不答;二是本教材中找不到答案,可以到网上或其它书籍中找答案。其实,这道题的答案应该在电大原来的公共关系学教材中找到,就是由汪秀英主编的公共关系学。这里,我想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上大学,除了教科书,还有图书馆,还有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同学们大可以去从知识的海洋中去寻觅,而不应该只限于一本教材。当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我在面授课上就建议同学们采取第二种方式,当然,也给他们提供了参考的书目。希望其他找不到这道题答案的同学,

9、去到网上或图书馆去找答案,这里先不给出标准答案。 第3小题:联系实际,你认为公关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后边的问题,教材中有归纳出来的答案,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回答上后边的问题,但是没有联系实际,所以,有失分现象,这道题没有得满分。再有,就是除了教材中的观点,还问“你认为”,这就需要同学们有点儿创造性的观点,如果看书不多,思考不够,可能不会谈得更深入。其实,这道题有点儿类似论述题,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引起注意。 六、案例分析该题主要是考察同学们在学过公共关系理论后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理论解决问题能力。共有两个思考题。案例分析题历来是这类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所

10、谓重点,主要是它直接培养和考察同学们对公关理论是否真正理解了,是否能够将公关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能力问题。所谓难点,主要是这类题是对学生掌握各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因此,同学们对这类问题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回答,回答了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本题就是这类问题,两个思考题,一是问消费者应通过何种形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是就商家在该场诉讼案的输赢结局谈自己的体会。 应该说,这道题有点儿超出了本课程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但从公共关系的综合性这一点看,又不能说完全超出,因此,回答这道题需要有更广的知识面做基础。 首先,是第1问:消费者应通过何种形式维护自己的权利?应该说,这和消费者权利保护法有直接的关系。对

11、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并不费力,所以,几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回答这个问题,即:通过合法的正当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有的同学还特别提到消费者权利保护法。 关键是第2问:该商家真的赢了吗?此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如果没有学过公共关系理论,仅仅从法律的层面上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肯定的说,该商家赢了,这个问题肯定没有提问的必要。但从公共关系学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就不是如此简单了,所以,就有两种答案了,一是认为真的赢了,一是认为没真的赢。如果仅仅从问题本身来说,答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但这就太简单了,应该还补充一个“为什么?” 认为真的赢了,是从商家利用保护自己的名誉出发来谈这个问题,形象、荣誉是一

12、个组织形象的核心内容,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就是树立组织和维护组织的形象,因此,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形象,而且保护成功,这就是赢了。而且,恒升公司还很大度地将要求王洪向恒升赔款金额由一审的50万元降到9万元,这就更为该公司赢得了荣誉。 认为没有真的赢,是从商家的某些行为给公众带来的负面影响来谈的。因为,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强调的不仅仅是形象和荣誉这一点,而且还包括和谐的局面,而从恒升产品代理销售的商家服务方面看,以各种理由拒绝免费保修而又没有给一个好的解释前提下,必然造成消费者的担心。因此,有的同学认为,恒升在这方面应该吸取教训,如果在这之前就表现得大度一些,恐怕就

13、不会出现这场诉讼,因为,毕竟在中国这个国情下,任何一个人被告到法庭上都不是一件好事,这都是名誉问题;认为如果商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着想,相信会解决的更好。 至于“此案例给你什么启示?”这个问题,答案则更为广泛。同学们应该结合公共关系观念中关于形象观念、公众观念、协调沟通观念、互惠观念等来谈启示。从目前回答的情况看,这方面显得不够。有的仅仅就王洪的做法谈启示,而没有结合公共关系观念来谈,这是绝对的弱项。 从总的来看,今后再回答和解决案例分析类问题,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首先,是从案例所涉及的教材中内容要找到对应的具体章节,要对相关的内容较熟悉。这是分析和回答问题的前提,如这道案例分析题,很明显就是

14、结合公共关系观念、公众、组织为什么要开展公共关系等内容入手来分析,如果找到了,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是要结合案例本身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仅仅就理论谈理论。 第三,是分析要有条理性,这一点有的同学没有引起重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有的同学语言组织得不好,显得很零乱,说不清问题,也会影响回答的结果。公共关系学第二次平时作业讲评公共关系学课程第二次平时作业是围绕第五章至第八章的内容布置的,主要作业题型仍是名词解释、判断正误并更正、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六种,主要检查同学们在学过这四章的内容后对教材中的内容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从同学们上交的第二次作业及评阅情况看,对这次作业中的内容

15、回答得比较好,但也有不足,下面分题做讲评: 一、名词解释题 本题的所有名词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解释,因此,回答的都很准确。 1.交际型公关: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3.媒介关系:也叫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 4.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5.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二、判断正误并更正1.错。教材中明确指出:在公关调查中,配额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但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有的同学没有看到教材中这段话,不会回答这个问题,思考的方法是,在几种抽样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准确率高,同时,又省时、省力、省钱,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正确的选择,有的可能准确率高,但不省时、省力、省钱;有的可能省时、省力、省钱,但准确率不高。这些抽样方法都不符合要求。 2.错。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