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牛郎织女(二)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41568834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牛郎织女(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牛郎织女(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牛郎织女(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牛郎织女(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牛郎织女(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牛郎织女(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反思)牛郎织女(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牛郎织女(二)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言流畅。【语文要素】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教学重难点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2.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教学课时1课时一、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本课不理解的生字词画出来,尝试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它们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

2、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预设:(1)我知道“俭、偎、筐、拗”等都是形声字,与形近字进行比较记忆。(2)“衰、珊”是翘舌音,“衰”有“力量减退、衰落”之意,文中指老牛年迈体衰,精力不济。(3)我知道“皇”是象形字。在金文中,“皇”字的形状像发光的帽子,所以它的本义是光明、辉煌。(4)我把生字放在词语中来学,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俭节俭、勤俭。二、联系前文,归纳、总结主要情节1.引导学生归纳故事的主要情节。故事的结局我们现在了解了,试试联系牛郎织女(一),说一说牛郎织女完整故事有哪些主要情节。预设:(1)梳理主要情节:牛郎身世凄苦牛郎用心照看老牛牛郎得老牛相助,与织女喜结良缘男耕

3、女织,幸福生活织女被抓,天河阻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2)梳理出故事的完整情节,包含次要情节:牛郎身世凄苦牛郎用心照看老牛哥嫂霸占家业,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牛郎得老牛相助牛郎遇见织女,互诉衷肠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织女被抓,牛郎追赶王母划天河,天河阻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2.结合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故事的哪些情节不能忽略?哪些可以忽略?点拨: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他次要的人物、情节,如“哥嫂霸占家业”“王母惩罚其他仙女”等情节可以忽略。三、示范引导如何构思连环画,为连环画配上文字1.以“男耕女织,幸福生活

4、”这个情节的创作为例,让学生结合本课第1自然段描写的场景,讨论画面中可能出现的景物。预设:小河旁,大树下,一间茅草房,牛郎和老牛在远处耕田,织女在家纺织,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快乐地玩耍。2.让学生再次阅读第1自然段,讨论要配上什么样的文字。预设: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幸福美满。不久,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更幸福了。3.自由创作连环画,概括故事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与创作。要求:列出每幅画面的场景、人物、事件;为画面配文,语言简洁。4.小组创作,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相机指导。5.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互评。(1)选取部分学生的文字介绍,组织全班讨论、评价:有没有突出主要情节

5、;有没有遵循作品原意;有没有做到语言简洁、准确。(2)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连环画”是讲故事的一种形式,它选取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构图,还给图配上通俗易懂、准确简练的文字。教学板书11*牛郎织女(二)牛郎 织女1.牛郎身世凄苦。2.牛郎用心照看老牛。3.牛郎得到老牛相助,与织女喜结良缘。4.男耕女织,幸福生活。5.织女被抓,天河相隔。6.初心不改,七夕相会。牛郎织女连环画主要情节图画面:场景、人物、事件 文字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上篇课文的续篇,在讲解上大体相同,只不过各有侧重。上篇重在把故事简略的地方讲具体,这篇重在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课的情节,梳理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并学会如何删减次要的人物、情节,接着,我通过示范引导构思连环画,在示例的基础上,由扶到放,让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和创作。学生的最终作品令我感到十分惊喜,说明这是一堂令人满意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