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540026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第卷 客观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58 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 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2.1958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要真正“克制”一个不断崛起的德国,应是把它纳入到

2、欧洲一体 化国际机构中去,更好地监督它。1963年两国签署法德友好合作条約,涵盖了外交、防务、 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条款。其结果 A.摆脱了战后美国的控制 B.推动战后西欧经济复苏 C.加快欧洲联合发展步伐 D.开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3.尽管英国公然违背美国的意志加入亚投行,但就目前来看英美关系仍然是英国国家战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英国加入亚投行,与其说是其悖离了美国的霸权体系,不如说是英国人对于未来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的一次投资。英国加入亚投行反映 A.英国和美国反目成仇 B.苏联和美国两极格局的形成 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以美国中心的世界格局瓦解 4.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

3、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5.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 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6.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

4、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7.清政府要求:承办洋商业务的十三行对洋船负全面责任,向洋商推荐买办、通事、银师和仆役; 一旦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材料直接说明清政府 A. 放宽对私人贸易的限制 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需求 D.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8.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五 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 分以代役

5、。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9.刚果真相一书中写道:“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 A.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 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C. 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 D. 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10.如图反映的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下列对殖民活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段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B.段主要是荷兰、英国、美国 C.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吧 D.段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1.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

6、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 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 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12.据相关资料显示,法国“甚至在十九世纪中叶,平均每一个工业企业也才只有 1.7个工人”。“1848 年巴黎的 35 万工人却在 65000个企业中工作,而只有 7000个企业有十名以上的工人”。 由此可见,19 世纪中期的法国A. 工业化的进程比较缓慢 B. 企业数量多劳动力缺乏 C.

7、 技术革新阻碍工业发展 D. 阶级矛盾相对比较缓和 13.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14.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 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A.继昌隆缫丝厂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沈阳第一机床厂 15.据国民政府经济部 1942 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

8、3758 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 1654 家,占全部 工厂总数的 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16.18941914 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 9 所示。 图 9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据图 9 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17.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无论人们对XXX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 期为中国现代经济

9、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开展的“现代工业革命”是A.制订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推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1978 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19.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 1978 年 2%上升到 1991年的 59.2%。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由 1985 年的 64.

10、5%下降到 1990 年的60.3%,林牧渔业 则相应由 35.1%上升到 39.7%。这说明A.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B. 农民从温饱迈入小康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0.1983 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21. 清朝末年,很多学者主张废帝王纪年而用新纪年。其中,康有为主张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黄帝纪年,章太

11、炎主张共和纪年,高梦主张耶稣纪年。这反映了A. 共和体制建立后的需要 B. 实现社会转型的强烈要求 C. 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D. 传统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 22. 20 世纪 30 年代,有人主张“从婚姻方面着想”来解决缠足问题,即“凡未订婚的女子,若不 解放缠足,暂时不允许她订婚。已订婚的女子,若不解放缠足,暂时不许她结婚”。这一主张的 出现说明 A. 女子不缠足较为普遍 B. 社会习俗变迁较艰难 C. 政府强力推行不缠足 D. 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23.面对 1929 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民族主义高涨,严重影响了国际关系。“经 济民族主义”主要体现在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

12、干预 B.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C.“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D.积极备战,争夺新的殖民地 24.1971 年 12 月,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 35 美元贬值到 38 美元,到 1973 年 2 月,一盎司黄 金可兑换 42.22 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 A.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 D.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 25.1992 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 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

13、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26.1957 到 1970 年间美国母公司从2800 家上升到 3500 家,子公司数从 1 万家增长到 2.5 万家。 1970 年,美国跨国公司营业额占商品总出口一半以上,进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在 20 世纪 60 年代 到 70 年代这 20 年间西欧共同市场国家的跨国公司规模增长2 倍,日本增长3 倍。这表明,二战 后至 70 年代A.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B.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 C.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 D.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强 27.苏联工业在 1937 年占工农业比重的 77.4%,工业总产值在 1940 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城市

14、人口在 1940 年占总人口的 33%。这一局面 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最终胜利 B.表明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 C.说明了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 D.证明斯大林模式有一定合理性 28.1921 年,列宁指出:“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 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联系”,社会主义共和国如果“不同世界发生联系就不能存在 下去”。这一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B.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D.将大、中、小型企业收归国有 29.1932 年,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说:对于美国人而言,“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

15、独立 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美国政 府A.整顿财政金融 B.发动“蓝鹰运动” C.调节农业生产 D.兴办公共工程 30.1980 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大力宣扬美国建国时期,尤其是体现在宪法中的传统的自由主义,主张联邦政府不干预人民、地方和州权限内的社会和经济事务。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B.摆脱经济滞胀的困扰C.削减联邦政府的开支 D.将权力收归联邦政府 第卷 主观题31. (2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 往任何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 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84年春,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