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历史散文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19470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历史散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唐历史散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唐历史散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唐历史散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唐历史散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历史散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历史散文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历史散文,1、举例简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简述) 2、试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论述) 3、试论述孟子的艺术成就。(或庄子),概说,先秦散文是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散文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记叙历史事件的具有一定文学性的散文著作。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它们的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至商周时期,出现了铜器铭文,开始由简入繁,篇幅加长,内容更加复杂,具备了一定的叙事规模。,一、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尚书保留了我国古老的历史文献,是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尚书之后(西周后期以后),历史散文渐多,遂在记事体与记言体的基础之上,又可进一步划分:

2、1、编年体:按年代记叙各国的历史事件。先秦时主有:春秋和“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 2、国别体:依国别记叙各国历史。主有国语、战国策。 3、专记个人言行:最著者为晏子春秋。记春秋时齐相晏婴之言行,共8篇,215章。,二、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阶段,(一)、第一阶段:尚书、春秋 (二)、第二阶段:左传、国语 (三)、第三阶段:战国策,第一节 历史散文的萌芽产生 一、先秦书面散文的萌芽 先秦萌芽状态的散文主要有三种类型(材料) 1、甲骨卜辞:主为商代王室占卜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简单记录,少则几字,多亦不过百余字用来记录占卜内容,甲骨卜辞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预测祸福、占卜吉凶的占卜活动,也有关于其

3、他的内容的,如反映气象历法者、记录农业生产与狩猎者、记载政治和军事活动者等等。,2、金文:旧称“钟鼎文”,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故或称“青铜器铭文”,又称“商周铜器铭文,易卦爻辞虽然记事也很简单,但较之甲骨卜辞,易卦爻辞更趋完整,并有朴素的文学色彩,A、它能用颇为生动形象的语言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如离九四:“突如其来,焚如,死如,弃如。”屯zhn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B、它已能表现出丰富的生活经验。如大壮九三:“羝羊触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 。”又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C、它已经具备描情写态的特点:中孚六三:“得敌,或罢,或哭,或歌。”,二、历史散文的形成,(一)、尚

4、书 记言文之祖 1、来源、结集和流传 原名书,西汉以后称尚书,尚同“上”,尚书即上古之书,即上古的历史,汉之儒家尊之为“经”,故又称书经。 商代可能有了编尚书的一些文献,作者多为各个时代的史官。尚书中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有典、谟、诰、誓、训、命六类,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其中,商书.盘庚是其名篇。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比喻: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

5、,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2、价值 (1)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前奏和我国记言文之祖 (3)是我国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二)春秋记事文之祖、编年体史书 春秋所记内容,以鲁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为主,同时也兼顾周王室和其他诸侯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有国家重要的祭典、盟会,国君的嗣立、丧葬,各诸侯间的交往和互访,以及大量有关军事行动的记录。时间上自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春秋是我国第一部有作者姓名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的价值: 1、首次按年代记叙历史,对编年史体例有首创意义。

6、 2、就文学角度而言,春秋为记事文之祖,其中已具备记叙散文的基本要素。 首先是在叙事结构上,“春秋”在记叙历史事件时,使用一种简洁而严谨的格式,即按何年何月何日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的先后顺序记事,遂使叙事很有条理,虽然其记录是提纲式的,但它是今天叙事文的雏形。,其次,春秋在语言上平浅而精练准确,较尚书有很大进步,标志着散文发展的重大变化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如对一些动词的选择,如卒、薨、崩;如奔、逊;杀、弑等,均有区别,3、词句谨严,寓倾向性于叙述之中。此为后代史家所借鉴。此种写法被后世概括为“春秋笔法”(鲁迅),“以一字为褒贬”(晋杜预左传序

7、),含有“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 例如: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即孔子在书中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缺点:过于简略,春秋三传:是解释、补注春秋具体事件原委的三部著作,分别是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第二节左传,一、左传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 (一)作者及成书年代 左传,春秋左氏传之简称,又叫左氏春秋。关于左传作者与成书,历来聚讼纷纭,现大致认定:作者暂定为与孔子同时之鲁人左丘明。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722-前468) 成书时间,春秋末战国初,左传生动地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作者不仅记载各国君位的嬗变、执

8、政者的谋权夺势、政客的宦海升沉、贵族内部的倾轧火并、侯国之间的欺诈侵掠、辽阔战场千军万马的厮杀格斗、阴暗一隅数人的密谋策划,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大小小的动乱、五花八门的变故,无不网罗其中;而且作者采集了大量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甚至于还有风俗遗闻、童谣民歌。这些材料通过细心的组织编排,极大地丰富了左氏春秋的内容,(二)左传的思想倾向: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主要表现为: 1、较重视人的力量与人民的作用:昭公二十五年宋大夫乐祁语:“鲁君失民意,焉得逞其志?” 2、热情抒写春秋时代某些重要人物的历史功绩,歌颂了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齐

9、桓、晋文、秦穆、楚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管仲、子产;弦高、烛之武、申包胥、曹刿。 3、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批评了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如载晋献公乱杀无辜,秦穆公以活人殉葬,均表明作者具有“不隐恶”的精神。,(三)左传的文学成就(P77) 1、叙事成就:左传的叙事艺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晋范宁谷梁传集解自序中说:“左传艳而富”,其“艳而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a、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和预叙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b、左氏春秋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 左氏春秋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

10、左传的叙事特点。在写战争过程中,往往详写原因,略写结果。如城濮之战、殽之战等。,C、事件的叙述颇具戏剧性,叙事完整,情节曲折生动,富有故事性。如晋公子重耳之亡,2、写人艺术 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人物的言行事迹多散见于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但描写的各种人物中,许多人物写的个性鲜明,有些还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变化;在描写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如曹刿,晋文公、晋灵公等 。少心理描写与外貌描写。,3、左传的语言艺术 a、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

11、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文典而美”“语博而奥”(文章典雅而优美,语言博大而深远 ) b、 左氏春秋的叙述语言词约事丰、意蕴厚实.如宣公十六年记载晋军败于楚,溃不成军,作者写道:“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晋军仓皇败逃之全状可想而知。作者又记入冬以后楚军将士受冻,“王巡三军,抚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几句体恤的话温暖得就像穿上了棉衣,比喻贴切,第三节 国语,一、简介 1、书名: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部分史实,且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2、记事时:起于西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1000前440) 3、主要内容:通过人物言论反映西周及春秋列国的政治

12、、经济、外交活动。 4、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另汉书亦然。现一般以为该书系战国初期一位熟悉历史掌故的人物所编,二、进步的思想倾向: 1、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民本思想。如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 2、表现了某种程度的爱国思想. 3、对统治者的荒淫奢侈有所揭露:如晋语八叔向贺贫。,三、文学成就: 1、人物对话语言风趣传神: 2、少数篇章情节具体生动:晋语二写孋姬害太子申生,越语写勾践。 3、文辞明白晓畅,说理平实严谨,且有不少生动的比喻。,第四节战国策,一、简介 1、名称: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2、作者:不可考,最初可能是各国史官与游说之士记下的

13、文稿史料,可能由战国末和秦汉间人汇集成书。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去其重,依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33卷,并定名为战国策,因内容主记录游说之士的谋略,故名。,3、体例:基本依照国语体例,以记言为主(战国纵横家言行),按国别分别记叙十二国之历史。 4、记事年代:约起于前460年,止于秦并六国(前220年)约240条左右的历史(战国初秦并六国)。(左传前722-468),二、内容 主记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之言及他们纵横捭阖的斗争,从中反映时代政治事件与社会矛盾,同时侧重记叙了纵横游说之士急功好利、朝秦暮楚、玩弄权术的行为,以及他们耸人听闻、放言无惮的辞令,反映了

14、战国时的一些思想风貌。但作为历史著作,战国策中许多“增饰非实”之词降低了其史学价值,三、思想倾向: 战国策主要反映纵横家思想。纵横家主要人物即苏秦、张仪。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然战国策实非一家之言,思想庞杂。就其进步思想而言: 1、对人民的力量颇为重视。赵威后问齐使,冯谖客孟尝君。 2、对进步性的人物与事件多有歌颂。邹忌讽齐王讷谏,鲁仲连义不帝秦,触龙说赵太后,荆轲刺秦王。 3、对统治阶段多有揭露。如郑袖谗魏美人,四、文学成就: 1、具有时代气息的铺张扬厉的风格。如秦策一之“苏秦始将连横”。 2、善于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如齐策四之“冯谖客孟尝君”

15、 齐策一之“邹忌讽齐威王纳谏” 3、摹画人物生动传神。 4、善用寓言说理。“狐假虎威” 、 “惊弓之鸟” “亡羊补牢” “狡兔三窟”、“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四、文学成就: (一)首先表现在写人方面。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如苏秦、张仪、冯谖、聂政、荆轲、鲁仲连等等。在表现方面具体表现为: 1、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不惜脱离史实,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特别是在具体描写中,虚构的手法更为普遍。如对苏秦、邹忌、冯谖等人物的描写。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使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

16、的人物形象。,2、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如苏秦、冯谖。 3、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如冯谖客孟尝君中写冯谖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事迹,集中地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策士形象。 4、善于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如齐策四之“冯谖客孟尝君” 齐策一之“邹忌讽齐威王纳谏”,(二)语言艺术 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 1、行人辞令。首先,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是说辞的主要特色。其次,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地达到辩说的目的。其三, 善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狐假虎威” 、 “惊弓之鸟” “亡羊补牢” “狡兔三窟”、“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的一大特点。,2、叙事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如写苏秦的落泊与得意,荆轲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壮。描写相当精细。如苏秦刺股,邹忌窥镜,荆轲刺秦王的场面。,作品选讲,一、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内容:描述了郑庄公家庭的内讧历史。 艺术成就: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