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及其辨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15144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义词及其辨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同义词及其辨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同义词及其辨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同义词及其辨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同义词及其辨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义词及其辨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义词及其辨析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义词及其辨析,辨析同义词的意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作同义词。 在同一历史时期,一种语言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是极少的,绝大多数的同义词在理性意义、感情色彩、语法功能、使用地域等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辨析同义词的差异,可以使 我们准确地把握词义, 从而透彻地读懂古代作品。,一、同义词的形成,一种语言,在它的原始期,同义词是比较少的,因为那时人们的社会分工比较粗疏,思辨能力比较低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词汇总量也比较少。 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的社会分工渐趋精密,思辨能力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语言的使用群体不断增加,使用地域不断扩大,词汇总量也不断增加,同义词也随着丰富

2、起来。 同义词产生的途径, 主要有如下四条:,(一)新词产生形成的同义词,同一个概念,古代用一个词来表示,后代改变了说法,产生了一个新词,这就形成了古今同义词。 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对汉代人来说,先秦是古,汉是今; 对唐代人来说,汉是古, 唐是今。,如“坚硬”这个概念,上古用“坚”和“刚”来表示 如庄子天下:“坚则毁矣,锐则挫矣。” 诗经大雅丞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大约汉魏间出现新词“硬” 如皮日休龟赋:“硬骨残形知几秋。” 这样,旧词“坚”、“刚”和新词“硬”便构成了一组同义词。,又如“吃东西”这个概念,上古用“食”来表示 孟子梁惠王上:“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汉魏间出现新词“吃”,

3、世说新语任诞:“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 这样,旧词“食”与新词“吃” 便构成了一组同义词。,再如“害怕”的概念,上古用“畏”、“惧”表示 唐代以后又可用“怕”来表示(“怕”本义为淡泊,表害怕是假借用法)。 再如“眼泪”的概念,先秦用“涕”表示,汉代后又可用“泪”来表示。,(二)词义演变形成的同义词,词义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有的同义词在同一历史时期本义就是相同的 也有的同义词在同一历史时期本义并不相同,词义引申之后,甲词本义与乙词引申义或两词的引申义才 变得相同了,、同一时期内本义相同的同义词,在同一时期,特别是在先秦时期,汉语就存在着一些同义词。 当然,这些同义词是汉语在上百万年的使用中

4、累积起来的,只不过汉字在夏商周三代才成熟起来,那时的人们给已有的同义词分别确定一种写法,后世就只能把这些同义词看成是共时的了。,“树”和“艺”上古就同义,本义都是种植。 说文:“树,生植之总名也”,“艺,种也”。 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 诗经唐风鸨羽:“不能艺黍稷。” “树”、“艺”可以连用,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后”和“君”,在上古本义同为君主。 说文:“后,继体君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夏后”即夏代的君主。 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劝”和“勉”,在上古本义同为鼓励、勉励。 说文:“劝,勉也。” 左传成公二年:“

5、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国语越语上:“父勉其子, 兄勉其弟,妇勉其夫。”,、甲词引申义与乙词本义相同的同义词,一组词,原本并不同义,经过引申之后,其中一个词的引申义变得与另一个词的本义相同了。,“履”和“屦”,在战国以前并不同义,“履”是动词,本义是踏、踩;“屦”是名词,本义是鞋。 在同一上下文里,二者的差别是明显的 如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韩非子说林上:“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屦虽贵,足必履之。” 战国以后,“履”有了鞋的意义 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 于是二者在鞋的意义上构成 了同义词。,“狱”和“囹圄”,战国以前,“

6、狱”是官司、案件,“囹圄”是监狱。 如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的就是按实情决断官司。 礼记月令:“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战国以后,“狱”有了监狱的意思,与“囹圄”成了同义词。 史记李斯列传中既有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的话, 又有“李斯乃从狱中上书”的话, “囹圄”与“狱”指的是一回事儿。,“回”与“返”,在上古,“回”表示旋转 说文:“回,转也。”“返”表示返回, 说文:“返,还也。” 如荀子致士:“水深而回。” 韩非子喻老:“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 大约在隋唐时代,“回”有了返回的意思 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于是“回”和“返”便构

7、成了同义词。,、引申义相同的同义词,一组词,本义并不相同,各方都经过引申之后,它们的引申义变得相同了。 如“书”和“信” “书”的本义是写、记录,说文: “书,箸也。” “信”的本义是诚实,说文: “信,诚也。” 二者本不同义。,书和信,如公羊传僖公十六年:“朔有事则书,晦虽有事不书。”老子:“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书”由书写、记录引申为文字,又由文字引申为书信,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 第一个“书”是书信的意思,第二个“书”是书写的意思。“信”由诚实引申为讲信用,引申为相信,再引申为送信人,再引申为书信。 书信这个意义,大约是唐代才产生的,如元稹书乐天纸:“半封

8、京信半题诗。” 这样在书信的意义上,“书”和“信” 便成了同义词。,“过”和“错”,“过”本义是经过、走过去,说文:“过,度也。”“错”本义是用金属镶嵌出图形,说文:“错,金涂也。”二者本不同义。 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汉书食货志下:“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值五千。” 后来,“过”由走过去引申为超过。古人尚中庸,认为超过标准是不好的,故论语先进说“过犹不及”,所以引申为错误。 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错”由镶嵌出图形引申为交错,由交错引申为错误,这个引申义唐代才出现,如杜甫漫成:“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于是在错误的意义上,“过”和“错”便成

9、了同义词。,“贬”和“谪” “贬”本义为减损,说文:“贬,损也。” “谪”本义是谴责,说文:“谪,罚也。”“谴,谪问也。” 二者本不同义。 后来,“贬”由减损引申为给人低的评价,再引申为降职; “谪”由谴责引申为降职。于是二者的引申义相同了。,(三)由不同方言形成的同义词,同一概念,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会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这就产生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同义词。 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我国最早的方言词典,许慎说文解字吸收了不少方言同义词, 其他著作中也保存了一些用通语 解释方言的材料。,“舟”和“船”同义,方言:“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矢”、“镞”和“箭”同义,方言:

10、“自关而东谓之矢,江淮之间谓之镞,关西曰箭。” “逆”和“迎”同义,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谷”和“乳”同义,“於菟”和“虎”同义,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 “伙”和“多”同义, 史记陈涉世家:“楚人谓多为伙。”,(四)由特定的社会生活形成的同义词,语言虽然没有阶级性,但是在古代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一定会反映到语言中来。 同一个概念,为了要区别尊卑贵贱或善恶褒贬,要用不同的词来表示。 这就产生了一些带有社会色彩的同义词。,比如人总是要死的,但说法不同。 公羊传隐公三年:“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礼记曲礼上:“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11、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又如送人东西是平常的人际行为 身份平等的人互送叫“遗”、“赠”、“馈”, 卑者送给尊者叫“奉”, 臣送给君叫“献”, 君送给臣则叫“赐”。,在古代,避讳是一件大事,由避讳而改变概念名称的情况不为罕见,最典型的是“代”和“世”。 唐代以前“代”表朝代,与表世代的“世”本不同义,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称“世”为“代”,后来,“世”、“代”同义,世世代代,流传至今。 同义词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途径, 比如修辞手段的运用、外来词的 不同翻译等,就不一一详述了。,二、同义词之间的差别,绝大多数古代汉语同义词之间存在着差别。上文讨论同义词的来源,实际上也就是讨论了古代汉语

12、同义词在出现年代、使用地域以及适应何种社会群体等方面的差别。 除此而外,古代汉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一组同义词并非在所有义项上都同义,而只是在某个或某几个义项上同义。而且,即使是意义相同的义项,仍然存在着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理性意义、 感情色彩和语法功能上。 下面我们就来指出相同义项的 三个方面的差别。,(一)理性意义的差别,、所表示的对象不同 皮 肤 都指动物的表皮。 但在上古,人的皮肤叫“肤”, 如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其他动物的皮肤叫“皮”。如诗经风相鼠:“相鼠有皮。” 古书有“食肉寝皮”的说法 (见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那是把人比作禽兽了。,须 髯 都指胡须,但长在下巴

13、上的叫“须”,长在两颊上的叫“髯”。汉书高帝纪:“美须髯。”颜师古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 孤 独 鳏(矜) 寡 都指缺少亲人的人,但缺的是谁又有不同。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 低 下 秦汉时“低”不与“高” 相对,与“高”相对的是“下”。 “低”指低头,反义词是“卬”。,年 岁 两者本意不同。 “年”指收成,过去庄稼一年收获一次,故“年”用来指十二个月之和这样一个周期。 “岁”指岁星,即木星。古人称“年”、“岁”所使用的时代也有区别。尔雅:“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另外,“年”还可以用来指人的年龄,人的一生可分为少年、壮年

14、、中年、老年、晚年等,但都不能换成“岁”。触龙说赵太后:“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年指年龄,岁单纯表时间。 后来,“岁”也可以指人的年龄。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今有虚岁、周岁。 另外,“年”、“岁”与数词相结合 表年龄时,先后顺序也不同。 “年”在数词之前,而“岁”在数词之后。,、所指事物的质料或形状不同,布 帛 都是织品,但麻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礼记礼运:“治其麻丝,以为布帛。”正是治麻成布,治丝成帛。 被 衾 都是被子,但“被”小而“衾”大。说文:“被,寝衣,长一身有半。”又:“衾,大被。”段玉裁注: “寝衣为小被, 则衾是大被。”,璧 玦璜 都是玉器 “璧”是平板

15、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玦”是大半圆形的玉,即有缺口的璧 “璜”是半圆形的玉,是半块璧。 说文:“璧,瑞玉圜也。”又:“玦,玉佩也。”段玉裁注:“白虎通曰:君子能决断则佩玦。韦昭曰:玦,如环而缺。” 说文:“璜,半璧也。”周礼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 郑玄注:“半璧曰璜。”,、所指行为的方式或情态不同,泣 哭 嚎 啼 都表示哭泣,但哭法儿不同。 有泪无声叫“泣”,如战国策赵策四:“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女儿嫁给燕王,是喜事,但远嫁难见,不免伤心,作为太后,又不能当众大哭,故只有默默流泪。,有泪且有声的叫“哭”,礼记檀弓下:“孔子过太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16、妇人因公公、丈夫、儿子先后死于虎,极痛苦,大哭不已,以至让过路的孔子听到了。 哭而有言叫“嚎”,庄子养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也?曰:然。” 痛哭谓之啼(放声大哭)口技: 既而儿醒,大啼。,骄 傲 都可表示不谦虚。但“骄”指自满、自高自大,是一种心理活动。如商君书战法:“王者之兵,胜而不骄。”“傲”指傲慢无礼,是一种外在表情。如左传成公十四年:“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 言 语 都指说话。但主动跟别人说话叫“言”,回答他人或跟他人谈论叫“语”。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朱熹注:“答述曰语, 自言曰言。”说文: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所表程度的轻重不同,饥 饿 都表示腹内缺食。但“饥”是一般的肚子空,程度轻;“饿”是长时间未能吃饭,甚至有死亡的危险,程度重。 如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是说即使吃不饱,但也不至于饿死。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一个月吃不饱还能挺过去,一旬不吃饭,只怕性命难保。,疾 病 都指身体有病。但“疾”是一般的病,“病”是重病,包括极严重的伤、长时间的饿,都是危及生命的。 说文:“病,疾加也。”左传宣公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