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儿童的交往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64674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 儿童的交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九讲 儿童的交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九讲 儿童的交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九讲 儿童的交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九讲 儿童的交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讲 儿童的交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讲 儿童的交往PPT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儿童的交往,.,2,儿童的人际关系(哈吐普,1989),垂直关系:指那些比儿童有更多知识和更大权利的民人(主要包括父母和教师)与儿童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 其性质具有互补性,即成人控制,儿童服从;儿童寻求帮助,成人提供帮助。 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安全和保护,也可以使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3,水平关系,指儿童与那些和他(她)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 其性质是平等的、互惠的。 水平关系的功能是给儿童提供学习技能和交流经验的机会。,.,4,一、儿童的依恋,(一)依恋的界定与特征 1、依恋的界定 一般意义上的依恋是指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发展心理学中的依恋是

2、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5,(一)依恋的界定与特征,2、依恋的特点 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如,探寻和吮吸、姿势调整、注视和跟随、倾听、有声信号、哭泣、抓握和依偎) 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籍、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 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6,(二)依恋的发展,1、依恋形成的标志:婴儿在68个月之间,分离焦虑与怯生的出现 分离焦虑在1418个月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7,2、依恋发展的阶段(鲍尔贝),第一阶段:出生到三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阶段。 第二阶段:3到六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阶段。 第三个阶段:6个月到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

3、顾者的接近,.,8,(三)依恋的测量,艾斯沃丝(M. D. Ainsworth)等1969年提出的陌生情境测验(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re),.,9,陌生情景,母子同时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房内有很多玩具,母亲坐在一旁,孩子自由玩耍。(3分钟) 陌生人进入,起初沉默不语,然后(1分钟)与母亲交谈,再过1分钟,陌生人走进婴儿,与其游戏(1分钟) 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在一起活动(3分钟) 母亲返回,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第一次返回,3分钟) 母亲离开,孩子单独留在室内(3分钟) 陌生人进行房间,与婴儿一起活动(3分钟) 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3分钟),

4、.,10,情境二:陌生人(左)与母亲(右)一起坐着,.,11,情境三: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在一起,.,12,情境四:妈妈返回,安顿婴儿,.,13,(四)依恋类型,安全(attachment security)模式的依恋行为(美国的婴儿和父母,约2/3的婴儿) (B型) 焦虑回避型(anxious-avoidant), (2025%) (A型) 焦虑矛盾型(反抗型)(anxious-ambivalent)(1015% ) (C型),.,14,安全型儿童,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外在世界的基点(安全基地),在玩耍时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 他们通常比较合作,对陌生人比较友善。 安全型婴儿

5、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15,焦虑-矛盾型儿童,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紧张地关注母亲的行为,生怕母亲离开,因此不能尽兴地玩游戏。 母亲离开后他们更加不安,当母亲回来后,他们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来拒绝。 这样的儿童很少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妈妈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16,回避型儿童,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返回时,他们不太高兴并设法逃避母亲。 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17,安全型儿童母亲的特点,对孩子很敏感。她们能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喂食,对喂食的时间、速度和方式等都非常敏感。

6、 对孩子有较多的反应:她们在孩子哭时会去安慰、“回答”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看着他们时会对孩子说话。 母亲允许适宜于孩子年龄阶段的自主和探索。亲近具有灵活性:儿童和母亲各自独立活动,并不时进行随意交流。 母亲和儿童似乎在互动中获得乐趣。,.,18,焦虑-矛盾型儿童的母亲,母亲似乎致力于抚育任务,但经常在情感上对孩子不可亲近。 儿童似乎了解到,如果自己坚持寻求关注,则母亲就能够做出反应,因而儿童始终保持与照看者的亲近。 一些儿童会关怀双亲,以便增进互动,这会儿童过早地成人化。,.,19,回避型儿童的母亲,回避型儿童的母亲易发怒,她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羞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她们紧张、不安、缺乏

7、自信,她们和孩子间的距离常引起孩子的愤怒。 母亲似乎对儿童的接触尝试做出消极的反应:当儿童悲哀时,母亲退缩。,.,20,(五)依恋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你喂养我所以我爱你 弗洛伊德认为,婴儿正处于口腔期,他们通过用嘴吸吮和咀嚼物体获得满足,会对任何为其提供口腔快感的人产生好感。 艾里克森认为,母亲的喂养会影响到婴儿依恋的强度和安全性。但他强调,母亲对子女需求的总体反应性比喂养行为本身更重要。,.,21,学习理论:我爱你,因为你奖赏我 一些学习理论者也认为婴儿会对那些喂养他们、满足他们需要的人产生依恋。 原因:引发满足的婴儿的积极反应,而这又会促进养护者对婴儿的喜爱; 在喂养婴儿时,母亲还有可能

8、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食物、温暖、抚摸等)。时间一长,婴儿就会将母亲和快乐以及快乐的感觉相联系,使他们感到母亲本身是有价值的。,.,22,现代的学习理论者认为强化是依恋产生的机制。认为婴儿会喜欢那些对他们所有的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并给他们提供各种快乐和益处的人。,.,23,认知发展理论:要爱你我必须要知道你总会在那里 认知发展理论很少涉及什么样的成人对儿童最有吸引力的问题,但是它指出依恋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婴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将熟悉者和陌生人区分的能力 客体永久性的获得,.,24,生态学理论:也许我天生就惹人爱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出生后都会表现出一些天生的有利于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生存的行为倾向。

9、 丘比特娃娃效应 大多数婴儿不仅有一张可爱的脸,还生来具有一些能让他们获得怜爱的反射行为,.,25,(六)影响依恋的因素,.,26,1、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敏感性指母亲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 反应性指母亲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及时、一致地予以满足。 根据儿童需求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对儿童的饮食、睡眠、躯体健康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 对儿童寻求注意、感情、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27,促进安全型母子依恋的抚养方式,敏感对婴儿的信号能迅速正确地做出反应 积极态度对婴儿表现出积极的关心和爱 同步性与婴儿建立默契、双向的交往 支持对婴儿的活动给

10、予密切的注意和情感支持 刺激常常引导婴儿的行为,.,28,2、儿童特点:,外在体貌特征 身体的健康状况 儿童的气质 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特征对于依恋的影响受到父母抚养行为的调节。,.,29,3、文化因素,文化影响父母的抚养方式,使父母的抚养行为特点如敏感性、反应性表现出文化间的差异。,.,30,依恋类型的跨文化比较,.,31,(七)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年期人际关系的雏形。 (2)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 (3)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32,宝宝过度依恋怎么办?,.,33,父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爸爸带大的

11、宝宝智商高|北广传媒优优宝贝|爸爸|宝宝|智商|育儿视频|育儿资讯|优优宝贝_新浪视频,.,34,教养过程中父亲的作用,提供打闹游戏氛围,促进儿童的发展 提供性别行为榜样 促进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产生与母亲不一样的管教效果 父亲参与照顾孩子对其后代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和生活满意度具有独特的作用。,.,35,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36,宝宝“恋物”该怎么办?,.,37,“过渡物”依恋,它能够让婴儿在身体离开母亲的同时

12、,继续紧靠着象征母亲的一个替代物,这样就能够象征性和母亲联系着,与此同时,又在身体和心理上独立于她。从这个意义上看,所谓的“过渡物”依恋,真正起到了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到成长为独立的自我之间的一种过渡。,.,38,二、师生关系,教师期望与学业成就 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效应的运用原则: 民主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 暗示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39,影响教师期望的因素 学生的外貌 学生的性别 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 学生的智力情况,三、同伴关系,.,41,同龄儿童之间的交往 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 使习惯于领导的哥哥或姐姐在与比其大的同伴交往时学会调适他们的支配行为 处于服从的弟弟或妹妹在与比其小的儿童交往时学

13、习领导和同情他人 使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获得以上两种能力。,.,42,(一)同伴关系的功能,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 儿童的同伴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43,(二)同伴社交性的发展,社交性: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与别人交往和寻求他人注意或赞赏的意愿。 婴幼儿的社交性 尽管出生1个月的婴儿就对其他的婴儿表现出兴趣,但在大约6个月是才会出现真正的交往。但缺少对方的注意和应答。 12至18个月的幼儿有了更复杂的互动行为,能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更适当的行为反应。 18

14、个月时,能够协调交往。,.,44,学前儿童的社交性 25岁儿童不仅更喜欢与人交往,而且交往范围也越来越广,游戏中互惠性增强。 学前儿童的游戏 非社会性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随年龄而下降,而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越来越多。,.,45,根据游戏所需要的认知努力,幼儿的游戏分为: 功能性游戏 构造性游戏 假装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46,.,47,.,48,儿童游戏(特别是假装游戏)的认知复杂性可以可靠地预测儿童以后与同伴的社交能力。 假装游戏的功能: 帮助儿童掌握与同伴有效交往的方式 为年幼儿童提供学习妥协的机会 提供理解自身(或同伴)的情绪危机、接受(或提供)玩伴的社

15、会支持,建立相互信任或亲密的同伴关系的机会。,.,49,沙盘游戏,沙盘游戏创立者:瑞士荣格分析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 1985年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成立。 沙盘游戏,激发孩子想象力,.,50,童年中期和青少年的同伴交往 整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同伴交往趋于复杂化,不仅假装游戏的合作性更加普遍,而且610岁儿童对正式规则游戏的参与热情也增高了。 同伴交往更多出现在真正的同伴群体中。,.,51,同伴群体,特点: 基于规则的互动 有一种归属感 形成群体自己的规范 形成群体成员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结构或等级组织。,.,52,(三)父母对同伴社交性的影响,增进同伴交往 如选择的住所 父母是否“预定玩伴” 游戏

16、活动的监控,思考:父母应该严格监控或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吗?,.,53,直接监控、间接监控 父母间接监控的儿童更受同伴欢迎 认为儿童社会技能不高的母亲最有可能干涉儿童的游戏活动冲突的同伴交往会促进父母的直接监控。 父母监控的质量很重要,.,54,(四)同伴接纳性,同伴接纳:指一个儿童被同伴重视和喜欢的程度。 1、同伴研究的方法 社会测量技术 同伴提名法 同伴评定法,2、同伴关系的类型 受同伴欢迎的儿童 被拒斥儿童 被拒斥的攻击儿童 被拒斥的退缩儿童 矛盾的儿童,又称为有争议的儿童 被忽视的儿童 一般的儿童,.,56,3、影响同伴的接纳的因素,教养方式 气质特点 身体吸引力 名字 认知能力 行为特征 教师的影响,受欢迎儿童被拒斥的儿童被忽视的儿童 外表吸引人许多破坏行为害羞 积极快乐的性情好争论、反社会表现退缩 许多双向交往说话过多不敢表现自己 愿意分享极度活跃过于循规蹈矩 高水平的合作游戏不愿分享许多单独活动 有领导才能许多单独活动逃避双向交往 缺乏攻击性,.,58,(五)儿童的友谊关系,心理学家对友谊的界定: 友谊是两上个体之间的一种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