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料教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439980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料教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LOGO,2,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一、长期国民收入决定包括的两个主要问题: 1、国民收入长期增长的趋势问题。 2、实际国民收入围绕长期趋势而作 出周期性波动的问题。,3,经济周期(图示),复苏,繁荣,GDP趋势,峰顶,衰退,谷底,峰顶,衰退,不同时期实际 GDP的路径,5,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衰退,萧条,复苏,繁荣,LOGO,6,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特点,衰退-周期波峰过去以后,经济开始向下 滑坡。 特点: 衰退期间,需求萎缩,从而生产和就 业下降。就业下降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又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利润也随着下降,企业经营困难,投资急剧降至最低

2、水平。 (次贷后的中国经济),LOGO,7,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特点,萧条-经济周期接近低谷部分。 特点: 劳动力失业率高,公众消费水平下降,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存货积压,利润低甚至亏损,企业对前景缺乏信心,不愿冒新投资的风险。 (美国911事件后的经济),LOGO,8,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特点,复苏-从周期最低点开始,经济逐渐开始 上涨的过程。 促使复苏的因素多种多样: 如大批机器经过多年磨损需要更换,存货减少需要补充,企业定单增加,就业、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增加,生产销售增加以后,利润随着增加。经济前景看好,投资增加等。,LOGO,9,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特点,繁荣-周期的波峰。 特点: 在繁荣时

3、期,现有生产设备已充分利用。劳动力,特别是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已感缺乏。主要原材料也开始感到供应不足。生产的增加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价格不断上涨、成本上升,生产仍有丰厚的利润,投资量可能超过现有销售水平。 (中国2005-2007年),LOGO,10,(二)经济周期的类型,基钦周期(短周期,个月) 朱格拉周期(中周期,5年) 库兹涅茨周期(中长期年)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年),LOGO,11,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是量的概念,采用GDP进行衡量。 (人均GDP或GDP总量) 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 gy =(Yt-Yt-1)/ Yt-1 2、经济发

4、展是反映一个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LOGO,12,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些事实,各国增长率一览表(结合P548,表20-1),LOGO,13,结 论,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决定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医疗保健 教育,LOGO,14,人均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根据以上公式,当知道每个国家在任意不同年份的人均GDP数据时,就可求得该国在相应时期的人均GDP平均增长率。,LOGO,15,结 论,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间人均收入增

5、长率即使是微小的差别,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将会导致不同国民之间相对生活水准的显著差别。 1、增长奇迹的国家(年增长率超过5%): 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 2、增长灾难的国家(长达40年的负增长): 委内瑞拉、卢旺达、尼日利亚、尼加拉瓜 (见P550,表20-2不同增长率的累积效果),LOGO,16,LOGO,17,三、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问题: 1、为什么国与国之间贫富如此悬殊? 2、什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3、怎样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奇迹? 两种互为补充的分析方法: 1、增长核算(数量化) 2、增长理论(模型化) 把生产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储蓄和投资的互动关系模型化

6、。,LOGO,18,第三节 增长核算,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1、直接原因: 与投入要素的积累有关。 如:资本与劳动、规模经济与技术变化。 2、间接原因: 涉及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 如:人口增长、宏观经济环境、贸易制度、地理影响、收入分配等。,LOGO,19,二、增长核算的关键公式,产出增长= 劳动份额X劳动增长+资本份额X资本增长+技术进步 产出增长的解释: 劳动量的变动 资本量的变动 技术进步,决定了经济增长,LOGO,20,三、增长核算的方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AF(N,K) (1) (1)式中: Y、N和K顺次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 和投入的资本量,A代表经济的技术状况(又称为全要

7、素生产率); 若劳动变动为N,资本变动为K,技术变动为A,则产出变动为(根据边际产量的概念): YMPNNMPKKF(N,K)A(2) (2)式中: MPN和MP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LOGO,21,将方程YMPNNMPK K F(N,K)A 两边同除以Y ,且YAF(N,K),得:,上式进一步变形为:,(3),在竞争性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即MP=P),因此表达式MPNN和MPK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 从而表达式:,乘以N/N,乘以 K/K,LOGO,22,就是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记为)和资本收益

8、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记为),这样方程(3)可写为:,即: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资本增长)技术进步,(4),这个增长核算的关键公式表明:产出增长可以有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量的变动、资本量的变动和技术进步。,LOGO,23,由方程(4)可得:,由方程( 5)可知,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的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因此,AA又被称为索洛余量,LOGO,24,四、增长的经验估算,美国19501996年之间增长核算的有关数据如下:,平均每年增长量,LOGO,25,上表表明: (1) 从19501996年,美国

9、实际GDP增长平均每年为3.2 ,其中0.9是由于资本存量的增加,1.2是由于劳动投入的增加,而1.1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要素增长率的增长明显放慢了。(石油价格大幅上升),LOGO,26,五、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分为两大类(丹尼森): 1、要素投入量:劳动、资本、土地 2、要素生产率:产量与投入量之比。 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因素归结为六个: 1、劳动 2、资本存量和规模 3、资源配置状况 4、规模经济 5、知识进展 6、其它影响因素,LOGO,27,美国(19291980)总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LOGO,28,1、运用美国19291980间的数据,丹尼森计算出

10、2.92的年实际产量增长率中的1.9应归功于要素投入的增加 2、从上表中可看出,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其原因是劳动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所以拉动的增长率就有相对大的权重 3、令人震惊的事实是,知识的进展解释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约23的贡献此外,资源配置这一因素对要素生产率增加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4、规模经济也使每单位产量所需的投资更少使单位投入的产量增加 结论: 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LOGO,29,丹尼森认为: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只把生产率的增长看成大部份是采用新的技术知识的结果则是错误的。 他强调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进步的

11、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视频:关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2012经济解读 ,LOGO,30,LOGO,31,第四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从现代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理论有影响的研究有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整个60年代这个时期的研究产生了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产生了内生增长理论,LOGO,32,二、新古典增长理论,基本假设: (1) 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在暂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

12、,设生产函数为:YF(N,K) 由假定(3),上述生产函数有: YF(N,K) 对任何正数都成立,今取1N,有 Y/NF(1,K/N),LOGO,33,假定全部人口都参与生产,那么上式说明,人均产量Y/N只取决于人均资本K/N。用y表示人均产量Y/N,k表示人均资本K/N。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下述人均形式:y=f(k) (1) 其中,f(k)=F(1,k),该生产函数用图形表示如下:,k,y,O,Y=f(k),人均生产函数曲线图,根据增长率分解式,在假定(2)和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产出增长率惟一地由资本增长率决定。,随着k值的增加,人均产量 也增加,但由于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人均产量 增加的

13、速度是递减的。,LOGO,34,资本与产量的关系,一般地,资本增长由储蓄(或投资)决定,而储蓄又依赖于收入,收入或产量又要视资本而定。 于是,资本、产量和储蓄 (投资)之间建立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互相依赖关系: 资本存量 产出投入 资本存量的变化 储蓄投资,人均生产函数,储蓄函数,直 观,上述体系中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储蓄对资本存量变化的影响。,LOGO,35,新古典增长的基本方程,在一个两部门的简单经济中,经济均衡的条件为 IS 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投资减去折旧。 当资本存量为K时,假定这就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k(01),则资本存量的变化K为: K=I- k 根据I=S=sY,上式可写为: K

14、= sY k 上式两边同除以劳动数量N,有: K Nsy-k (1) 其中,y=Y/N, k=K/N, 于是k的增长率(人均资本增长率)可写为:,LOGO,36,新古典增长的基本方程:,k/k= K/K - N/N = K/K -n 其中,n= N/N 。变换上式可得: K (k/k)K nK 上式两端同除以N,则有: KN knk (2) (1)和(2)式合并,削去K /N,则有: k sy-(n+) k (3) (3)式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LOGO,37,其中k为人均资本增长,sy为人均储蓄,n 为劳动力的增长,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

15、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k。(n+)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k=sy-(n+)k,LOGO,38,三、稳态分析,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的状态。 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因此,在此状态下,k和y达到一个持久性水平。 根据上述定义,要实现稳态,即k=0,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也就是说,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sy=(n+)k,LOGO,39,三、稳态分析,实际上,在稳态中,总产量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力的增长率相等,即均为n。稳态意味着y和k的值固定,即k=K/N=n ,y=YNn .总之,在新古典框架内,稳态意味着: Y/Y=N/N=K/K=n, 即: 总产量的增长率劳动力的增长率资本存量的增长率,LOGO,40,经济增长模型的稳态图形分析,Sf(k),f(k),(n+)k,k,y,syA,yA,KA,Sf(k)线为人均储蓄曲线, 因 1s0,故人均储蓄曲线 与人均生产函数具有同样形状, 但位于人均生产函数曲线的 下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