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内外出血的对比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37097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膜内外出血的对比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硬膜内外出血的对比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硬膜内外出血的对比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硬膜内外出血的对比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硬膜内外出血的对比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硬膜内外出血的对比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膜内外出血的对比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汇报人:王冲 老师:祁云峰,.,2,LOREM IPSUM DOLOR,01,硬膜外血肿,02,硬膜下血肿,03,鉴别点,目录,.,3,脑膜的结构,.,4,硬脑膜,硬脑膜分两层,外层是颅骨内面的骨膜,为骨膜层,硬脑膜内层较外层厚而坚韧与枕骨大孔处连接,称为脑膜层。主要作用:保护大脑。 特殊结构:1大脑镰 2小脑幕 3小脑镰 4鞍隔,.,5,.,6,蛛网膜,概述:薄而透明,无血管神经。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相同。 蛛网膜下池:蛛网膜随大脑镰小脑幕伸入大脑纵列和横列外,跨过其他沟裂而不伸入,致使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称为蛛网膜下池。最大的为小脑延髓池,

2、临床在此处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7,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覆盖于脑的表面并伸入脑沟。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位的室管膜上皮构成脉络组织,反复分支成丛,连同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8,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530左右,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5左右,亚急性约占12,慢性占3。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9,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常为加速性头颜伤 所致,经常伴有骨折(约占90),可有气体,典型临床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多发生在伤后数小时至12 天内。,.

3、,10,为什么有中间清醒期?,硬膜外血肿,往往是由于颅骨骨折造成板障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那么刚受伤的时候,由于脑子的震动引起短暂的昏迷,很快苏醒。苏醒后由于板障血管的出血增多,又引起硬膜外血肿压迫脑组织再次造成昏迷。,.,11,硬膜外血肿,CT表现为颅骨内板 下的凸透镜形状高密 度影,边界锐利,多 见于颅骨骨折部位特 别是骨折线通过脑膜 中动脉或静脉窦的区 域。一般不可越过颅 缝。,.,12,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较低。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

4、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页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13,硬膜外血肿,头外伤后原发昏迷时间较短,再度昏迷前可有中间清醒期,可有脑组织受压症状及体征,严重者出现脑疝;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肢体瘫痪等,.,14,那侧肢体受限?瞳孔有什么变化?,血肿对侧肢体无力,甚至偏瘫,失语。血肿侧瞳孔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脑疝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15,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症有哪些?,幕上血肿大于30ml,颞部血肿量大于20ml,后

5、颅窝血肿量大于10ml,或中线移位大于5mm,无论GCS评分如何,都应积极急诊手术清除血肿。,.,16,预后如何?,通常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患者,如果诊断及时,出力较好,一般不遗留后遗症。,.,17,硬膜下血肿,.,18,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为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是常见的颅内(脑实质)血肿之,占全部颅内血肿的50-60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19,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常为减速性头外伤所致,无骨骨折或骨折仅位于暴力部位,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的多个脑叶表面广泛分布的新月形占位性病变。其多为静脉、小动脉或由大血管向上矢状窦汇入的桥静脉撕裂出血。硬膜下血肿常与脑挫裂伤同时存在

6、。血肿好发于额颞顶部,居于脑凸面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由于蛛网膜无张力;与硬脑膜结合不紧密,故血肿范围较广,形状多呈新月形或半月形甚至可以覆盖整个大脑半球。,.,20,硬膜下血肿,急性(3天)、亚急性(4天到三周)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症状重且迅速恶化,多数为持续性昏迷,且进行性加重,很少有中间清醒期,局灶性体征和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生命体征变化明显,较早出现脑疝与去大脑僵直,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21,急性硬膜下水肿的手术指征?,头颅CT上急性硬膜下血肿厚度大于10mm,或者中线移位超过5

7、mm,均应急诊手术。 伤后gcs评分下降超过2分,或者颅内压超过20mmhg. 血肿清除后,当颅内压仍较高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骨瓣大小足够大,充分减压且避免脑组织嵌顿。,.,22,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菱缩颅人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仿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人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

8、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23,硬膜下血肿,.,24,硬膜下血肿,.,25,硬膜下血肿,.,26,硬膜下血肿,.,27,预后如何?,取决于患者伤后的gcs评分年龄及合并脑损伤情况,早期手术可改善患者预后。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多存在较重的原发性颅脑损伤,因此预后较差,死亡率在45%-70%之间,仅有10%-20%的患者最终恢复良好。,.,28,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29,.,30,一、形成机制不同,1、硬膜外血肿(EDH) 形成机制 颅骨骨折(90)致脑膜中动脉(71-80)或前动脉破裂出血,少者系静脉窦或静脉破裂所致。血液聚集在硬膜外间隙形成局限性血肿,一般不超过颅缝,但可越过中

9、线。 注:脑膜中动脉是布于硬脑膜的条主要动脉。颈外动脉的终木支。颈外动脉分出上颌动脉,上颌动脉在下颌颈深面至题下窝,经内外肌之间至翼腭窝.主要分支有脑膜中动脉,向上穿棘孔入腔分前,后支,贴颅骨内面走行,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31,2、硬膜下血肿(SDH) *形成机制 减速性损伤,头颅在快速运动中受阻,发生在着力点对侧称为对冲伤 约半数合井脑实质的挫裂伤。 血液聚集在硬膜下间隙形成较广泛血肿,可覆盖整个大脑半球表 面、扩散至半球间裂沿大脑镰分布,但不能超越中线至对侧。60% 出血来源多为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桥静脉是链接大脑浅静脉和 静脉窦之间的组带静脉,一般都是游离的。上矢状窦、额顶外侧 面

10、及内侧面的引流静脉,先是穿破软脑膜、蛛网膜,达到硬膜下 游离走形一段,这段游离的血管就是桥静脉。由桥静脉进入上矢 状窦,由桥静脉进入硬脑膜静脉窦,再进入上矢状窦。桥静脉出血以后,流至硬膜下腔后逐渐凝固,一周以后开始液化,血肿周围形成包膜。,.,32,二、影像学表现不同,硬膜外血肿:典型者为双凸透镜形,边绿整齐、锐利;密度均匀;少数者不均匀,系再出血、CSF(脑脊液)进入或有气体影。 硬膜下血肿:典型血肿为新月形,厚度较薄,亦可为带状影。可因CSF进入或反复出血,致血肿密度不均匀,大量SDH可引起弥漫性占位效应,致灰、白质界面内移,中线结构对侧移位,.,33,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特点,.,

11、34,硬膜外血肿,.,35,硬膜下血肿,.,36,三、临床特点对比,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 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失常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肢体瘫痪等,如不及时清除血肿,会出现脑部症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危及病者生命。,.,37,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的分类 1、急性期:3天以内 2、亚急性期:4天3周; 分类:早中晚三期 3、慢性期: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

12、以内压増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于血肿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缩颅内间隙相对増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38,硬膜外血肿好发于什么部位及原因?,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页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39,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什么易误诊?,慢性2周以上出现症状,不能及时诊断 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 常将轻微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内压增高为主,易误诊为肿瘤。,.,40,谢谢观看,.,41,.,42,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