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前逻辑培训演绎推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419184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前逻辑培训演绎推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公务员考前逻辑培训演绎推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公务员考前逻辑培训演绎推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公务员考前逻辑培训演绎推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公务员考前逻辑培训演绎推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前逻辑培训演绎推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前逻辑培训演绎推理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务员考前逻辑培训,演绎推理(3),关系判断,关系判断就是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关系判断由三部分组成: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关系项是关系判断中表示对象之间关系的那个词项,用“R”表示。关系项有两项关系和两项以上的多项关系。关系者项是关系判断中表示某种关系的承担者的那些词项。在两项关系中,关系者项分关系者前项和关系者后项,多项关系中,分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等。量项是关系判断中表示关系者项数量的那个词项,有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两种。,关系的对称性,当aRb真时,bRa必真,那么关系R为对称关系,如“等于”、“同学”等。 当aRb真时,bRa必假,那么关系R为反对称关系,如“大于”、“战胜”

2、等。 当aRb真时,bRa真假不定,那么关系R为非对称关系,如“认识”、“选举”等。,关系的对称性推理,(l)对称关系推理 当“R”为对称关系时, aRbbRa (2)反对称关系推理 当“R”为反对称关系时, aRbbRa,关系的传递性,当aRb真,bRc真时,aRc必真,那么关系R为传递关系,如“等于”、“大于”等。 当aRb真,bRc真时,aRc必假,那么关系R为反传递关系,如“父亲关系”等。 当aRb真,bRc真时,aRc真假不定,那么关系R为非传递关系,如“认识”、“钦佩”等。,关系的传递性推理,(1)传递关系推理 当“R”为传递关系时, aRbbRcaRc (2)反传递关系推理 当“

3、R”为反传递关系时, aRbbRcaRc,例题21,法学院的女生比男生多,在04年下学期的数学期末考试中,法学院不及格学生超过了一半。由此可见: A. 女生不及格的比男生不及格多 B. 女生不及格的比男生及格的多 C. 女生及格的比男生不及格的多 D. 女生及格的比男生及格的多,例题21的解答 (一),这是江苏省2005年考题。题干中两个前提为: (1)女生男生;(2)不及格学生及格学生。 由(1)得:(3)女生不及格学生+女生及格学生男生及格学生+男生不及格学生 由(2)得:(4)女生不及格学生+男生不及格学生男生及格学生+女生及格学生,例题21的解答 (二),由(3)+(4)得:(5) 2

4、女生不及格学生+女生及格学生+男生不及格学生 2男生及格学生+男生不及格学生+女生及格学生 由(5)两边消去相同的项得: (6)2女生不及格学生2男生及格学生 由(6)两边除2得:(7)女生不及格学生男生及格学生。 本题答案为B。,例题22,埃伊、阿曼和得比这三个国家一个属于亚洲,一个属于欧洲,一个属于非洲,其中:埃伊和其中的欧洲国家不一样大,得比比其中的非洲国家小,其中的欧洲国家比阿曼大。那么这三个国家从大到小的次序是: A. 埃伊、阿曼、得比; B. 埃伊、得比、阿曼; C. 得比、埃伊、阿曼; D. 阿曼、埃伊、得比。,例题22的解答,这是江苏省2005年的考题。 前提(1)讲,埃伊和其

5、中的欧洲国家不一样大,这就是说,埃伊不是欧洲国家;前提(3)讲,欧洲国家比阿曼大,这就是说,阿曼不是欧洲国家;三个国家中排除两个是欧洲国家,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得:欧洲国家是得比。 前提(2)讲,得比比其中的非洲国家小;前提(3)讲,得比比阿曼大。这就是说,得比处于中间位置,最小的是阿曼。 所以,本题答案为B。,只有常住南京的人才能体会到江南的典雅灵秀之气;常住南京的每个人无不受到江南水巷文化的熏陶,而每一个受此文化熏陶的人都会表现出超然物外的儒雅之气。由此可以推断下列各项真的是: 1每一个体会到江南典雅灵秀之气的人都受到了江南水巷文化的熏陶;,例题23(一),2没有超然物外的儒雅之气就一

6、定没有体会到江南的典雅和灵秀; 3每一个超然物外的儒雅之人都是体会到了江南的典雅和灵秀之气的人。 A.只有1、2; B.只有1、3; C.只有2、3; D.只有1;,例题23(二),这是江苏省2005年的考题。设“常住南京的人”为p;“体会到江南的典雅灵秀之气”为q;“受到江南水巷文化的熏陶”为r;“会表现出超然物外的儒雅之气”为s;题干中有三个前提: (l)pq;(2)pr;(3)rs; 由(l)根据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转换得:(4)qp;,例题23的解答(一),根据蕴涵传递关系,由(4)和(2)得:(5)qr;所以,1必真。 根据蕴涵传递关系,由(5)、(3)得:(6)qs; 根据

7、假言易位律,由(6)得: (7)sq;所以,2必真。,例题23的解答(二),(6)qs是真的,而3是(6)的逆命题,当原命题真时,因为蕴涵关系为非对称关系,其逆命题真假不定,3不必真。本题答案为A。 注意:题干中的(2)、(3)前提可以作全称肯定判断处理,但因为前提(1)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要作适当转换才能与(2)、(3)前提一致起来,比较复杂,将(2)、(3)前提作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处理比较容易。,例题23的解答(三),一项大的工程包括若干子项目,任务分解后,若3个人平均分配则还剩余l项任务;若4个人平均分配则还剩余2项任务;若5个人平均分配则还剩余2项任务。已知这项工作分解后的任务数不超过6

8、0项,那么,这些任务7个人平均分配将剩余几项? A.剩余l项 B.剩余2项 C.剩余3项 D.剩余5项,例题24,这是江苏省2005年的考题。先求4和5的最小公倍数为20,不超过60项还有一个数为40;(20+2)除3正好剩余l项;(40+2)除3没有余数,所以,20和40中只能选20,20+2=22,22项7个人平均分配正好剩余l项,所以,本题答案为A。,例题24的解答,没有诚信的人是不懂得自我尊重的,而不懂得自我尊重的人是不能赢得别人尊重的。由此可见: A.不懂得自我尊重的人是没有诚信的; B.不能赢得别人尊重的人是不懂得自我尊 重的; C.能赢得别人尊重的人是有诚信的; D.不能赢得别人

9、尊重的人是没有诚信的 人。,例题25,这是江苏省2005年的考题。题干中有两个前提: (1)pq;(2)qr。 由(1)和(2)根据蕴涵传递关系(假言联锁推理)得: (3)pr; 由(3)根据假言易位律得: (4)rp,所以,本题答案为C。,例题25的解答,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就概念而言,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即保持概念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的同一,不能随意变换。违反这个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就判断而言,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判断必须保持自

10、身的同一,不能随意变换。违反这个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矛盾律,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律的逻辑要求:第一,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矛盾关系的思想,否则就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第二,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反对关系的思想,否则就犯“互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不少教材称“不矛盾律”,因为它禁止逻辑矛盾。,排中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就是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的思想,违反这个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是“两不可”的错误。 对于两个矛盾的思想,我们可以不明确表态,这不违

11、反排中律。有些包含预设的复杂问句,不能根据表面问题明确作肯定或否定回答,因为不论作肯定还是否定回答,都是对预设的肯定,这是一种误用排中律的错误。,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以上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真的一项是: 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 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例题26,这是04年中央机关的考题。几句话中有一假,先找这几句话中是否有矛盾关系,如果找到矛盾关系,根据矛盾律,

12、其中必有一假,一假在矛盾关系的范围内,那么,范围外的话就必真,由此往下推理。如果找不到矛盾关系,那么找反对关系,反对关系中也必有一假,如果找到反对关系,也能确定一假的范围。如果题干表明几句话中有一真,那就先找矛盾关系,因为排中律表明矛盾关系中必有一真,从而确定一真的范围,范围外的话就必假,假的否定为真,从而往下推理。如果找不到矛盾关系,那么找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中也必有一真,从而确定一真的范围。,例题26的解答 (一),本题中乙、丁两人的话互相矛盾,必有一假。因此,甲的话是真的,丙是罪犯。丙的话也是真的,甲、丙两人的话构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得到丁是主犯的结论。丁是罪犯,由此判定

13、前面丁的话是假的。所以,本题答案为B。,例题26的解答 (二),绝大多数考题考演绎推理,但也有个别题考归纳推理(包括归纳方法)。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求同法,求同法是这样一种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仅有唯一的一个情况在这些场合中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求同法实例,18世纪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曾作过这样一种推论: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花;我们用锤子不断地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

14、:运动能够产生热。,求异法,差异法是这样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其他情况均相同,唯有一个情况不同,它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着,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的不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求异法实例,德国医生梅林和俄国医生明科夫斯基合作研究消化功能,他们切除了一条狗的胰脏,发现这条狗的尿总是招来成群的苍蝇,化验表明狗的尿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由此找到了胰脏功能与糖尿病的联系,并导致了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的发明。,求同求异并用法,求同求异并用法是这样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有两组事例,一组是由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

15、合组成的(正事例组),另一组是由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组成的(负事例组)。如果在正事例组的各场合里,只有一个唯一的共同情况,而这一情况在负事例组的各场合里都不存在,那么这个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求同求异并用法 实例,人们发现有些鸟类有惊人的飞行本领。这些本领是如何产生的呢?科学家研究了太阳对椋鸟的作用。他们发现,在天晴出太阳的天气里,椋鸟总能随太阳光的方向飞行,即使这种太阳光是镜子折射而来的,它们也能随着镜子中太阳光的方向飞行;而在不见太阳的阴雨天气里,椋鸟就立即迷失了方向。由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椋鸟是以太阳作为定向标的。,共变法,共变法是这样一种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16、法: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与之发生共变,其他情况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唯一发生变化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共变法实例,因船舶遇难而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坚持多久?有人对此研究发现,会水的人在水温0C时可坚持15分钟;在2.5C时,是30分钟;在5C时,是1小时;在10C时,是3小时;在25C时,是一昼夜。可见,人在水中坚持时间的长短与水温的高低有因果联系。,剩余法,剩余法是这样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被研究现象是由某个复合的先行情况所引起,同时,又知道这个复合现象中有一部分是由该复合的先行情况中的一部分情况所引起,那么,被研究的复合现象中的剩余部分就是由该复合的先行情况中的未知的另一部分情况所引起。,剩余法 实例,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但以后对它运行轨道的观测却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所作的计算不符。当时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