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菌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405435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菌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毒菌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毒菌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毒菌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毒菌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菌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菌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急性食物中毒急救程序,.,2,具体程序:,(1)密切观察各生命体征 (2)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通畅 (4)纠正低血压,治疗休克 (5)烦躁不安或语妄者,可给予安定或苯巴比妥, 并查明原因,予以适当处理,21,.,3,具体程序:,(6)惊厥者给予吸氧,可用安定1020mg,或异戊巴比妥0.2-0.5g缓慢静脉注射 (7)腹痛、腹泻严重且持久时,可用阿托品等解痉药皮下注射,若呕吐剧烈且持续不止,可酌情给甲氧氯普胺(灭吐灵)10mg,肌内注射或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 (8)有神志改变者的最初治疗应包括吸氧(23L/min),纠正低血糖及纳洛

2、酮0.4-2mg作诊断性治疗等,22,.,4,毒蕈中毒急救,毒蕈即野生毒蘑菇,种类繁多,我国约有80余种 不同品种所含毒素亦有差异 毒性强者均含有损肝及(或)溶血毒素,毒蕈中毒,.,5,一、中毒原因与致毒机制(1),误食野生蕈(野蘑菇), 引起中毒 毒蕈中含多种有毒成分 不同品种所含毒素可有差异 一个品种也可含有多种毒素 也有几种毒蕈所含毒素基本相同者,毒蕈中毒,.,6,一、中毒原因与致毒机制(2),毒蕈毒素多耐热,目前已知者约有150余种,主要有如下数种: (1)毒蕈碱,是一种毒理效应与乙酰胆碱相类似的生物碱 (2)类阿托品样毒素 (3)溶血毒素,毒蕈中毒,.,7,一、中毒原因与致毒机制(3

3、),(4)肝毒素, 可损害肝、肾、心、脑等重要脏器,尤其对肝脏损害最大, 可造成急性肝坏死 (5)神经毒素, 主要侵害神经系统,引起震颤、幻觉等神经精神症状,毒蕈中毒,.,8,1.有误食毒蕈史,且同食者均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进食毒蕈量正相关 2.临床特点 大体分为如下几个临床类型: l)胃肠炎型 潜伏期为十余分钟至6小时, 重者有人称为假霍乱型 2)溶血型 除有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明显溶血,大量溶血可引发急性肾衰竭 3)神经-精神型 除胃肠道症状外,尚有胆碱能神经兴奋症状,重者可有肺水肿、呼吸抑制及昏迷等;但也有以精神症状为主 4)肝损害型 此型以中毒性急性肝损害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二、诊断要

4、点(1),毒蕈中毒,.,9,3.实验室检查 从胃内容或残余毒蕈中提取易溶于水的毒蕈碱, 但如所食毒蕈不含毒蕈碱(如白帽菌), 则无诊断价值,二、诊断要点(2),毒蕈中毒,.,10,1. 催吐、洗胃 超过6小时仍可洗胃 洗胃同时导泻 洗胃后可注入通用吸收解毒剂, 也可口服或注入中药甘草绿豆汤或金银花6Og煎水服用 中毒时间已超过8小时者,予温盐水行高位结肠灌洗 2.出现胆碱能症状者及早使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药 对腹痛、呕吐、房室传导阻滞及呼吸衰竭等,也可用阿托品治疗和急救 如患者表现为类阿托品样毒作用的临床征象,则不宜用阿托品 抗毒血清,三、 急救与治疗(1),毒蕈中毒,.,11,3.对肝损害型毒蕈

5、中毒使用巯基类络合剂 5%二巯丙磺钠 二巯丁二钠 细胞色素C (用前先做皮试) 肝损害型中毒病情严重者,均宜早期防治DIC 4.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溶血毒素引起的溶血反应,对中毒性心肌病、中毒性肝病变和脑神经病变,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宜早期、短程、大量使用 5.重视对症及综合治疗,三、 急救与治疗(2),毒蕈中毒,.,1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急救,.,13,沙门菌属中毒急救 沙门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荚膜及芽孢,绝大多数有鞭毛不产生外毒素,但有毒力极强的内毒素 其种类繁多, 最常见的有副伤寒甲杆菌, 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杆菌, 副伤寒沙门杆菌及猪霍乱杆菌,副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 鸭沙门杆菌,沙门

6、菌属中毒,.,14,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是鼠伤寒沙门杆菌、猪霍乱和肠炎沙门杆菌 本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常可于各种家畜家禽及鼠类的肠道内发现 常见中毒食品有猪肉、牛肉、鱼肉、香肠、火腿、熏肉制品等 沙门菌属能穿过肠上皮细胞的屏障而不破坏细胞, 进入体循环,造成菌血症和全身性感染,沙门菌属中毒,一、中毒原因与致毒机制(1),.,15,细菌剌激肠上皮细胞中腺苷环化酶系统,使之主动分泌氯离子以阻止钠离子的重吸收,使液体分泌增多,导致腹泻 其次,其内毒素可作用血管运动神经,使血管紧张性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可致体温升高,也可激活白细胞趋化因子,吸引白细胞使肠粘膜局部发生炎症反应,沙门菌属中毒,一

7、、中毒原因与致毒机制(2),.,16,二、诊断要点(1) 本病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视病菌种类的不同而异。 1.潜伏期平均12-24小时,最短约6小时,长者可2-3日 2.起病大多急骤,可有下列临床类型: 1)急性胃肠炎型 2)败血症型 3)类伤寒型 4)类霍乱型 5)类感冒型,沙门菌属中毒,.,17,二、诊断要点(2) 3.实验室检查 从可疑食物及患者呕吐物、粪便中分离出相同的病菌。发病初期与恢复期的血清凝集效价在1:4以上,凝集效价达1:160以上者有诊断意义,沙门菌属中毒,.,18,三、急救与治疗(1),1.视临床类型而予不同的治疗 一般胃肠炎型,给予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多饮水。吐泻剧烈引起失

8、水时,及时静脉补充液体并纠正电解质失衡。腹痛剧烈者,可用阿托品或山莨菪碱以解痉镇痛,并短期合理选用复合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及严重胃肠炎型,除上述治疗外,应选用抗生素,沙门菌属中毒,.,19,三、急救与治疗(2) 视病情可短期应用地塞米松。同时应注意防治并发症。 如已分离出致病菌型, 应根据其药敏结果选用药物 2.对症治疗 (1)腹泻严重时应用止泻药 (2)高热给予解热镇痛药或进行物理降温 (3)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4)抗休克与循环衰竭的抢救,沙门菌属中毒,.,20,副溶血弧菌中毒急救 副溶血弧菌为革兰阴性菌,有鞭毛,无芽孢 在无盐条件下不能生长,在干盐粒上能生存数日,在含

9、盐10%以下的咸菜中可活30日,在抹布和案板上能存活1个月以上,在冰箱中存活75日以上 最适生长温度为37,对酸较敏感,pH6以下不能生长,不耐高温,755分钟,901分钟即可死亡,副溶血弧菌中毒,.,21,一、中毒原因与致毒机制 本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因此各种海食品的染菌率很高,家禽及蛋类食品也可引起此食物中毒,也有由咸菜和凉拌菜引起中毒的报道 溶血素在平板上能溶解人的红细胞, 这种反应被称为“神奈川现象”。但近年也有“神奈川现象”阴性的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副溶血弧菌中毒,.,22,二、诊断要点 1.根据进食可疑食物、集体发病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特点 2.临床特点 (1)潜伏期 最短1

10、小时,最长达48小时,一般在食后10-18小时发病 (2)中毒表现 起病急骤,常有腹痛、腹泻、呕吐、畏寒发热,腹痛多在上腹部或脐周,有时呈阵发性绞痛。腹泻多在每日10次左右,个别达20-30次,多为黄水样或黄糊便,部分患者可为脓血粘液便。很少有里急后重,副溶血弧菌中毒,.,23,葡萄球菌中毒急救 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 葡萄球菌中能产生肠毒素的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肠毒素已知有A、 B、C1、C2、C3、D、E、F 8个血清型。引起食物中毒者50%是A型,其次为D、B、C型,葡萄球菌中毒,.,24,一、中毒原因与致毒机制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被其污染的肉类制品、剩米

11、饭、糯米糕、熏鱼、奶及奶制品等 中毒为肠毒素所致,如只摄入活菌而无肠毒素,不能引起发病;只摄入肠毒素而无活菌或是将活菌及肠毒素一同摄入,则可发病 葡萄球菌肠毒素作用于肠粘膜,刺激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而引起呕吐 另外通过激活肠粘膜细胞的腺苷环化酶,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使其分泌大量水分,且吸收水分减少,造成水及电解质在肠道滞留,发生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葡萄球菌中毒,.,25,二、临床特点 1.潜伏期 最短1小时,最长为6小时,一般在2-5小时 2.中毒表现 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和腹泻,尤以呕吐为著。剧烈呕吐及多次水样腹泻可致虚脱、肌痉孪及严重失水,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12、体温大多正常或略有升高 本病病程较短,一般在1-2日内迅速恢复 3.实验室检查 从可疑食物中检出致病葡萄球菌。另外可用酶联免疫 吸附法 (ELISA)或反相被动血凝法(RPHA)分析出样品中的肠毒素,葡萄球菌中毒,.,26,三、急救与治疗 以保暖、输液、纠正虚脱、饮食调节等对症治疗为主 一般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严重病例可选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琥乙红霉素和利福平等,葡萄球菌中毒,.,27,变形杆菌中毒急救,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生长温度为10-43,37以上常无活动力 对热抵抗力不强,55持续1小时即可将其杀灭 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与

13、奇异变形杆菌,有100多个血清型,变形杆菌中毒,.,28,一、中毒原因与致毒机制 变形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食品中污染变形杆菌者自3.8%-100%不等。其中以熟肉、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的污染菌率较高,此外凉拌菜、剩饭等也易污染 变形杆菌污染食物后,可大量生长繁殖,其产生的外毒素是引起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的主要原因 大量变形杆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的致病作用亦很重要。 其中摩根菌产生的脱羧酶还能使蛋白质中的组胺酸脱羧基而成为组胺,而海产品类(主要为青皮红肉鱼类)又是产生组胺的主要食品,造成临床上过敏表现,变形杆菌中毒,.,29,二、诊断要点 1.根据进食可疑食物、集体发病等的流行

14、病学调查特点 2.临床特点 变形杆菌所致的食物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两型 (1)胃肠型:潜伏期为1-60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 头晕、全身乏力等。腹痛、腹泻较显著,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多为水样便,臭,少数含有粘液,无脓血便。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但可出现脱水及低血压 (2)过敏型:潜伏期为0.5-2小时;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尤以面部、颈胸部明显,可呈酒醉样面容,伴有头痛,偶可出现荀麻疹样皮疹,伴有瘙痒。 少数病例可同时出现上述两型的临床表现。患者多于1-2日内顺利恢复,短者仅数小时,极少数患者达数日 3.实验室检查 从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中检出相同的变形杆菌。恢复期血清中可出现凝集抗体,效价一般在1:80以上者有诊断意义,变形杆菌中毒,.,30,三、急救与治疗 1.胃肠炎型 给予补液及解痉剂 纠正脱水、休克、酸中毒时 可选用磺胺类、氨基糖甙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过敏型 以抗组胺治疗为主 还可用10% 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 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变形杆菌中毒,/10/29,.,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