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1377654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整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整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整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整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随着祖国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也愈来愈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也愈来愈遭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道路上,有些人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极为落后的,我们应当继续向西方看齐;有些人则披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外衣,过度夸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把许多糟粕的文化传统思想也保存了下来并继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有许多内容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而且我们还要分清甚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甚么是指点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糟粕文化遗留下来的其中的1种思想。读书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手段,现在各行各业都能依

2、托书籍来传播技术经验,所以我们要认清行业之间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由于在这类封建思想的荼毒之下,人们为了所谓的“体面的工作”,却忘了自我要不断“修身”;人们仍然粉饰着“面子工程”,却忘了古人提倡的要“务实”。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糟粕的思想,早就应当随着时期的发展而改变或剔除。但是我们有很多人却仍然拿着这1部份糟粕的古语来教导后人,造成封建顽疾没法根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个人认为其中的缘由之1就是我们并没有发展出能够让全部中华民族接受的新型的中华现代文化思想。我们的现代文化思想仍然依托于西方,造成了现在我们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思想上的混乱。在思想混乱当中,传统如何

3、服务于现代成了1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固然,这也是文化复兴之路上必定会出现的情况。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古时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侧重要的指点作用。在医学、文学、音乐、书法、绘画、戏曲、衣饰等等领域中,中国本身都有自己的1套体系。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情势,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那些根植其中的传统文化思想才有对错之别。不过现在对中医的质疑声非常多,这里我想说,大多数中医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这本身是符合西方所谓的科学的。即便是现在,西医也是在不断地试错当中,每过1段时间西医都会有很多旧理论被颠覆。上文提到了传统文化思想与传统文化的表现情势是两种概念。由于只有分清这1点,才能知道哪些是需要我们去讨论去留问

4、题的,哪些是不用纠结这1问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仍然遥远,如果我们没法分辨传统文化思想当中的精华与糟粕,没法结合西方先进文化思想去构成现代化的本民族的文化思想,这条道路就仅仅只是复古而已,就没有了实际上的意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本中国文化之根据开现代化,钱先生的说法叫“贵能由传统中求现代化”,或概括为“据旧开新”、“守旧开新”。这是1综合概念,有两层意思:1是“据旧”,即本中国文化之根据;2是“开新”,即开现代化。也能够说,前者所表现的为守旧主义,后者为创新主义。但是,“据旧”而并论“创新”,则必直接基于其对“旧”(中国传统文化)之1批评的认识,即认为中国文化有不足,这表现了钱先生中国

5、文化观中的超出内省精神。据钱先生的省察,中国历史文化自有内在弱症,中唐以后开始暴露,宋以后其症尤显。这个弱症即中央权利过于集中、阶级消融、社会平铺涣散而显得无组织无气力。而宋儒富于哲理的平常生活的享受和体味,其精神偏重修养的内在方面胜过治平的外王方面,减弱了对大全部全部总局的努力与强力向前要求的兴趣,故宋以后国势1蹶不振,遇到西方文化的富强气力就抵抗不住。若从文化结构体系来看,中国文化偏重道德艺术,其最弱症正在西方所偏重的宗教与科学。因此,须要开新,要”在旧文化里演出新花样”,即开出现代化。从文化交换与接触上言,即是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弱症之揭露即开新的必要性之揭露。但“据旧创新

6、”所强调的,与其说是“开新”,勿宁说是“据旧”,即本中国文化之根据。这是由于钱先生所感遭到的时期主潮流乃激进的尽废故常、要把传统文化的本根统统铲光而使然的。其大要又有4层层层扣紧的意思:其1,“新”之本在“旧”。于此,钱先生有1本体论的说法:“新只是1工夫,旧乃是其本体”,为其立论之理据。依此而言,则现代化绝不能脱离传统,斩断传统,平空而生,平空而立,即“新的只能从古老中产生,斩断了古老的根,便不能有新生”。故“开新之前,必先守旧”。其2,中国文化能自新,从比较文化学意义言,即是说中国文化能熔化西方文明而开新。此即谓中国文化开现代化、据旧开新有其可能性。由于 钱先生认为文化弱症其实不是文化本质

7、,随时而忽起的病态亦非自古以长存的生力。中国文化自有民族融和与文化更新的能力,其实不存在排拒外来文化的内在质性。 中国文化结构可以容受宗教与科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容得西方之科学文明,不但可以容受,还能熔化开新。这是中国文化体系的开放性宽容性中和性所决定的。他指陈, 中国人既常抱天人合1、万物1体,自然觉得外面的1切异常的新东西都可融和调和、和凝为1,对外来文化抱1种活泼广大的兴趣而肯高兴接受、容纳消化。“这不但在中国国民性之宽大,实亦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中和性情,使其可以多方面的吸收与融和。”中国文化能熔化西方文明而开新,还是钱先生的中国文化观中1具有文化前瞻意义的比较文化思想。他曾就此立

8、言,认为人类文化当由东西双方文化交换中产出,而中国文化代表着东方传统与全球人类文化中最悠久的传统,美国文化代表着西方传统中最新的,中美两大文化的相互了解比较汇通, “求1更高的结合与创新,正是当前人类文化谋新前途的1大课题”。这就明明白白地显示了他的中国文化观念的自信心与开放性。其3,但开新、现代化与吸收熔化西方文化,目的亦不在斩断中国文化的“本”,而在护持、发展这个“本”。亦即是说, 现代化的目的不是西化。钱先生指出,当代中国的两大课题,第1即上述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以支持住国家民族的地位。第2乃如何学到了欧美的西方文化而不斫丧中国文化大本,不斫丧中国文化的文化理想与文化精神。吸收熔化

9、西方的宗教与科学精神,目的是“来重新提撕自己的文化大本道德精神,来重新调剂、重新充实自己文化的全部体系。”亦即说,“不能把现代化转成为非中国化,把中国的1切都在现代化中化掉”。说到底,“不能把他人家的心来换成我的心”。其4,再深入1层言,这开新、现代化所据之“本”,亦即中国文化之能熔化西方文化而开新之“本”,钱先生认为即在儒家思想,而且西方的科学与宗教精神融入中国文化亦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他指述,中国文化承认天地之化育即宗教精神,要求尽物之性即科学精神,“而归本在尽已之性与尽人之性,则是儒家精神了”。儒家的天人性命之学与道德精神,最重要的即是和宗教精神科学精神相1致。因此,在西方文化中是相互敌

10、对各霸1方的宗教与科学,1到儒家思想范围里便失其壁垒,“他们将融和1气而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惟其如此,以仁为中心的孔子思想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文化新生的最宝贵教义,“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可为当前当中国打开窘境,而且可为将来世界文化导其先路”。最少,将对世界文化新生大业提供部份启示与贡献。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材料1: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改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因而,明代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1股在批评宋明理学进程中逐步构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穿、批评封建独裁制度的序幕,成

11、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1个重要内容。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评与创新材料2: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疏忽了。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其深入缘由的。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材料3:近代儒家文化缺少1种在西方挑战眼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腐的认识思惟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局势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堕入本身难以摆脱的窘境。萧功秦儒家文化的窘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材料4:社会转型背后是更加深入的文化转型问题。文化机制作为社会转型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性逻辑,深入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是社会转型的本质。而文化转型则以社会转型为动因和表征,实践着文明进程意义上的变迁。周大鸣文化转型:冲突、共存与整合的意义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