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330816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配套课件+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1课 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2.知识链接: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

2、话,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民间风俗中,妇女于此日夜间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古书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王母娘娘:另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七仙女 汉代开始出现七仙传说,董永奉亲石刻图上七仙女为羽衣人形象。汉代多有壁画为羽衣人环绕西王母、东王公。七仙女疑为王母、王公的属神。后期民间传说里,则有说七仙就是王母的女儿。2、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

3、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会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 jin hung wi shui ti 俭 皇 偎 衰 泰 Shn h kung ni珊 瑚 筐 拗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课件出示生字组词。(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3)出示认读生字组词。(课件出示)jin hung wi shui ti 节俭 玉皇 偎在 衰老 泰山 Shn h kung ni珊 瑚礁 竹筐 拗不过 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

4、添字、不掉字,读时注意生字中的翘舌音、后鼻音的读法.5.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并造句。【衰老】:年老精力衰弱。造句:他慢慢地衰老了,身体越来越差。【偎在】:紧挨着,亲密地靠着造句:夜幕降临,小熊偎在妈妈的怀里。【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造句:周末,我们一起爬泰山。【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颜色鲜艳美丽。造句:雪花粘在树枝上,远远望去,像一丛丛雪白的白珊瑚。3、 初读感知,同学们边看边思考:1.自由朗读课文,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自由 幸福2.还有哪些人物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老牛、王母3.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王母织女的外祖母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5、牛郎、织女-亲密爱人4. 尽量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5. 请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幸福生活老牛遗言王母之怒七夕相会四、朗读第一自然段:幸福生活1.说一说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如何?2.织女为什么有时候会发愁。全班互动交流:1.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这是排比句,体现了织女和牛郎一起非常快乐。2.小

6、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干活,逗着兄妹俩玩,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两句相比:句式整齐,突出织女对眼前生活幸福,美满。3. 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生自由发言)赞叹、钦佩、祝福4.想一想:织女为什么有时候会发愁?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铺垫:为下文王母娘娘抓她回去做铺垫五、老牛的遗言:朗读第

7、二自然段:1.找一找,老牛死前说了什么?2.老牛的遗言对情节有什么作用?全班互动交流:(1)老牛死前说了什么?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体现了老牛知恩图报,有情有义。(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老牛的遗言对情节有什么作用?为下文牛郎披着牛皮追织女做铺垫,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真实。六、王母之怒朗读第3-4自然段:1. 说一说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凡的事情后是什么态度?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他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恨”“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

8、,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王母态度:十分生气,不抓到织女誓不罢休。2.她是怎么做的?你认为王母娘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王母的做法:不近人情,体现了王母凶恶、狠毒。3.想一想:对王母娘娘的称呼这时候变成了什么?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老太婆,说明了对王母娘娘不近人情、不解人意、凶狠恶毒的愤恨。4. 七夕相会:自

9、由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找出对牛郎、王母娘娘与织女的描写,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的人。(1)牛郎: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裏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风呼呼地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这是对牛郎动作、语言描写,体现了牛郎不畏强权,不怕压迫,对自己的妻子充满着爱。(2)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儿往背后一画,糟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不能住在一块儿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这是对王母的动作描写,说明王母娘娘冷酷无情、心

10、狠手辣。(3) 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体现了织女义无反顾 、追求幸福的品质。(4) 讨论:王母娘娘、天河和牛郎织女有什么象征意义。王母娘娘是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天河是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牛郎勤劳能干、织女善良贤惠,他们两人是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深入质疑:1.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神话”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

11、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2.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3.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板书:想象基于现实。)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反应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赞美了牛郎织女的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王母娘娘代表的专制、残暴的封建统治。随堂练习:一、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依偎(wi) 衰(sui)弱 B泰(di)国 珊(sn)瑚C竹筐(kung) 拗(ni)不过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

12、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2.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到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 )参考答案:一、C二、1.损坏 2.答应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织女: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想像基于现实。课后延伸: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唐寅绮疏遗恨之针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朱淑真鹊桥仙 作业布置:1、 小练笔:当你抬头望着天空,看到了牛郎、织女星。你想说些什么?2、课外搜集我国民间有四大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学反思: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2.我注重对人物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来把握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神话故事,也要基于现实这个特点。美中不足的是,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学习中,我一带而过,没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印象不深刻,从而影响对人物、情节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