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淄博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高中物理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30513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度淄博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高中物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度淄博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高中物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度淄博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高中物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度淄博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高中物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淄博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高 中物理 高 一 物 理 本试卷分第 1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1至4页,第二卷 5至8页。总分值为 100分考试 时刻 90分钟。考试终止后,将第二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 (共42分) 本卷须知: 1答第一卷之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须用橡 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此题共 14个小题,每题3分,共 42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而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

2、的得0分。 1运动员沿 400m 环形跑道绕场一周用时80 s ,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这段时刻内,运动员发生的位移为400m B在这段时咨询内,运动员通过的路程为400m C在这段时咨询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m s D在这段时刻内,运动员的平均速率为5m s 2. 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 B加速度逐步减小,速度也一定逐步减小 C只要加速度不为0,速度的大小一定发生变化 D.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3以下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是: 4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少偶然误

3、差 B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少系统误差 C.调剂天平平稳时,应先将游码拨到右端,再旋动平稳螺母进行调平 D24 O 、0.24 和2.40 10 2差不多上 3位有效数字 5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完全失重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零 B重力确实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C形状规那么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D质量平均的直铁丝被弯曲后,重心可能在铁丝上 6. 如下图,甲乙两人做拔河游戏,两人分不用伸平的手掌 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的水平, 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假设甲乙两人的 手与凳子下表面动摩擦因数相同,且 在乙端的凳子上放四块砖,那么以下判 断正确的选项是 A凳子向甲方移动 B凳子向乙

4、方移动 C凳子在原处保持不动 D凳子向体重大的同学一方移动 7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下落一段时刻后,竖直方向速度不再发生变化,下落过程中受到水 平方向风的阻碍,那么 A风速越大,下落时咨询越长 B下落时刻与风速无关 C风速越大,着地速度越大 D着地速度与风速无关 8如图,轻杆一端固定着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另一端0为圆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 径为 R的圆周运动,那么 A小球过最高点时最小速度为0 B小球过最高点时最小速度为Rg C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可能提供支持力 D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可能提供拉力 9关于平抛运动,以下讲法错误的选项是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飞行时刻由高度决定 C水平射程

5、由初速度决定 D落地速度由初速度和高度决定 10如下图,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 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在拉力,的作用下,滑块缓慢 地从 A 经 B上升到 f 点此过程中,拉力,及竖直杆对滑块 的弹力 N的大小变化情形是 A变大, N变小 BF变小, N变小 CF变小, N变大 DF变大, N变大 11如下图, 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 由下落,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再反向弹回从小球接触弹簧到达 最 低 点 的过程中,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小球的速度一直减小 B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

6、后增大 12A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 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2, 运动到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是 3。假设 B物体分不以1、2和3的速度匀速运动了相同的 时刻 t ,产生的三段位移大小分不为S1、S2和S3,关于 S1、S2和S3之间的关系,以下讲法中正 确的选项是 A SlS2S3 B S lS2S3 C Sl=S2S3 13如下图,驴。为皮带传动装置的主动轮的轴心,轮的半径为r1:O2现为从动轮的轴心, 轮的半径为,r2;r3。为与从动轮固定在一起的小轮的半 径, r2=2r ,r3=1.5r1A、B、C分不是三个轮边缘上的 点,那么月 A,B,C三点的线速度和角速

7、度之比分不是 A 4 :3:4: 2 :l :l B 2 :4:3; 4 : 3: 4 C 4 :3:4: l:l :2 D 2 :1:1; 2 :4:3 l4 质量为 m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动摩擦因数为某时刻给该物体施 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水平恒力F(F) ,在其后足够长的时刻内,以下讲法中正确 的选项是 A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 B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然后静止 C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mg D物体静止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0 第二卷 ( 共58分) 二、此题包括2个小题,每题 4分,共 8分。将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5. 如下图:

8、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并排着两个长方体,质量分不 为M 、m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大小为N1;假设用同样大小水平恒力向 左推 m 时,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大小为N2,那么 N1:N2= 16劲度系数为 k=100Nm 的一根轻质弹簧,原长为10cm ,一端拴一质量为0.5kg 的小球,以 弹簧的另一端为圆心,使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角速度为 10rad s,那 么小球的运动周期为 s,弹簧伸长的长度为 cm 三、此题共 2个小题,每题 6分,共 12分 l7 (1)1O 分度游标卡尺的游标是将9mm 等分成 1O 份, 如下图 由此可知, 当主尺的 0刻度线与游标的0刻度线 对齐时, a、

9、b两条竖线之咨询的距离是: mm. (2)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 验中,某同学得到如下图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 5个连续的点取 1 个计数点,标以1、2、3各计数点与O计数点之 间 的 距 离 依 次 为Sl=3.00cm 、 S2=7.52cm 、 S3=1356cm ,假设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流 电,那么打计数点l 时,物体的速度 1m s;加速度 a= m s。( 运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8 (6 分) 在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合外力近似等于小沙桶和沙的总重 力,通常采纳如下两个措施:(a)

10、 平稳摩擦力:在长木板无滑轮 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小桶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 起做匀速直线运动;(b) 调整沙的多少: 使沙及小沙桶的总质量m 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 ,在实际操作中一样取历约为M 的 1100 (1)关于 (a) 、 (b) 两个措施,有明显错误的选项是;有人讲:假如水平长木 板表面是光滑的,那么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就一定等于小沙桶和沙的总重力你认为这种讲 法正确 吗 ? (2)某同学在探 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 验中,在物体所受外 力不变时,改变物体 的质量,得到数据如 右表所示 依照表中的数据, 在右图所示的坐标中描出相应的实验 数据点,

11、并作出 a-1 m 图象由a-l m 图象,你得出的结 实验 次数 物体质量 m(kg) 物体的加速度 a(ms 2) 物体质量的倒数 1m(1 kg) 1 020 O78 500 2 040 03 8 250 3 060 025 167 4 080 020 12 5 5 1OO 01 6 1OO 论为: 四、此题共 3个小题,共 3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讲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 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9分 ) 天文台一观测员通过天文望远镜测得行星的半径为R,同时还测得该行星表面邻近 有一颗卫星,其绕行周期为T,假设万有引力常数为G

12、,那么 (1)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多 大? (2)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多大? 注:球的体积: 2 4/3R 球 () 2O (13分) 如下图, 在车厢中,一小球被a、b两根轻质细绳拴 住,其中 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a=37,绳 b成水平状态,小球 的质量 m=1 kg, 求: (1) 车厢静止时, 细绳 a和 b所受到的拉力 (2) 当车厢以一定的加速运动时,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而b 绳受到的拉力变为零,求现在车厢的加速度(sin37=06, cos37=0.8 ,g=l0ms。) 21(16 分) 质量为 m 的物体从光滑斜轨道上A点自由滑下,斜面底端与长为 l的粗糙水平轨道 BC 圆滑连接,物体与粗糙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水平轨道的右端CD 是一个高为 h的台 阶,台阶下方为水平地面DE 假设物体从光滑斜轨道上A 点自由滑下后能落在水平地面的E点,且DE=s ,求 (1) 物体 滑到 B、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 B和C;(2)A 点距水平地面 DE 的竖直高度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