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美苏争霸2知识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30153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美苏争霸2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四节美苏争霸2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四节美苏争霸2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四节美苏争霸2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四节美苏争霸2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美苏争霸2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美苏争霸2知识讲解(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苏争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束结战二,50年代后期,对 峙,苏联,美国,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签定奥地利和约,苏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访美,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事件,战略优势在美国,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战略优势在美国,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联,美国,欧洲,两军对峙,第二阶段:,苏攻势美守势,80年代,美国,苏联,第三阶段:,美强硬苏收缩,美苏争霸的特点:,互有攻守、各有得失,美苏争霸的影响:,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思考题: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

2、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小结,一、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呈现不同态势,究其原因,关键是双方经济、军事等实力(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可见,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对比是否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的。,二、在美苏争霸中,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体是不断上升。可见,一个国家的内政外交与国际格局之间有互动关系。,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思考与练习,1.(97年高考)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

3、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2.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体现了 A.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歧 D.东西德国的正式分裂,B,B,一幅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3.下图表明(2001年福建卷检测) A.美苏矛盾不可缓和 B.美苏争霸战略优势仍在美国 C.美苏争霸互有攻防,各有得失 D.美国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B,5.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D,4.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态势是

4、A.势均力敌,处于僵持状态 B.势均力敌,互取“守势” C.苏取攻势,美取“守势” D.美取攻势,苏取“守势”,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国策!,柏林墙大事记 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柏林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四块占领区。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19

5、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1961年8月民主德国修建“柏林墙”的情形,勃兰登堡门是最著名的、经常被旅游者参观的地方,因为它是德国分裂和统一的标志。这是从西边看东柏林。(1968),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由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而使美苏两国接近战争边缘的一次重大对抗。 美国由于鼓励对古巴入侵遭到失败(猪湾入侵事件)而陷入为难状态之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谢赫鲁晓夫自以为美国不会阻止在古巴部署苏联的中近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并允

6、诺以苏联武器保护古巴。1962年7月,美国得悉苏联开始用船将导弹运往古巴。8月29日,美国在古巴岛上空飞行的2型间谍飞机报告说,在古巴发现有新的军事设施和苏联技术人员。10月14日又报告说,有一枚弹道导弹出现在发射场上。,在考虑是立即入侵古巴还是进一步采取外交谋略之后,美国政府决定对古巴实行海军“隔离”(小心翼翼地避免用“封锁”一词)。10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宣布隔离,并于次日由美洲国家组织批准。肯尼迪警告说,苏联船只如果要向古巴运送“进攻性武器及有关器材”,美军将予以扣押。在此期间,没有载运这类东西的苏联船只企图进入隔离区域。 为此,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多次交换信件。10月28日,赫鲁晓夫通知肯尼迪,“构筑武器发射场”的工作将停止,已经运入古巴的导弹将运回苏联。他承认导弹是进攻性中近程和中远程地对地导弹。他同意由联合国代表前往古巴作现场观察。 美国政府11月20日撤除“隔离”,古巴危机结束。,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这是一幅被阿富汗游击战士击落的苏联直升机的残骸的历史照片。,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其一是从越南撤军,其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实现了亲自访华的既定目标。,1987年美苏首脑在中程导弹条约签字仪式上,1989年10月,美、苏代表签署“最后一批中程导弹销毁完毕”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