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

上传人:che****29 文档编号:14130022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1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3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段来刻画角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品味课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刻画角色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写11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

2、品味课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刻画角色的方法。教学 难点让学生学会正确 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呢?是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还是向他人虚心学习,与他人和睦相处?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又会造成哪些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看看它们各自的经历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陶罐”“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生词的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

3、,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 )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捧、擦”这些生字时可以运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骄、傲、谦、虚、懦”这些生字时可以运用比较识字法。比较识字示例:骄(骄傲)-桥(木桥)-娇(娇气)傲(傲人)-遨(遨游)谦(谦虚)-歉(道歉)虚(虚心)-虎(老虎) -虑(考虑)懦(懦弱)-儒(儒家)(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骄”左部的“马”最后一笔向右上斜提,右上部的捺要舒展。“傲”中部的三横间距均匀,最后一横稍长,中间一横最短。“虚”的长撇要伸长舒展,半包围住下部。“懦”的右部上窄小下稍宽大。“弱”要写得紧凑,“弓”稍细长。“代”

4、斜钩取弯势,斜提略缓。易错提示:“尘”的上部中间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擦”右下部的“祭”的左上部里面有两点,不要写成“夕”。“代”右上角的点不要漏写,不要多加一撇写成“伐” 。 (3)归类识字。部首归类示例:亻:傲(骄傲)-代(古代)-价(价值)-倒(倒塌)扌:捧(捧起)-擦(擦洗)-掘(挖掘)(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9):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善良的陶罐。第二部分(1017):写多年以后陶罐被当作文物从废墟里掘出来,铁罐却无影无踪。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脆弱易碎的陶罐多年之后依然保存完

5、好,坚硬的铁罐却早已没了踪影,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骄傲谦虚懦弱古代价值尘土捧起擦洗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它们最终的结局有什么关系?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哪些与人相处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分角色朗 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明确:陶罐:善良、谦虚、自尊、宽容;铁罐:骄傲、自大。2课文是通过什么手段塑造出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的?找出相关语句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6、明确:语言描 写和 神态描写。神态描写:铁罐“傲慢地问”表现出它骄傲、自大的性格;陶罐“谦虚地回答”表现出它谦虚、有礼的性格。语言描写:“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表现出铁罐自以为是、蛮横无理的性格;“不敢,铁罐兄弟”表现出陶罐善良、宽容的性格。3阅读第1自然段,结合后文说说为什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明确:因为铁罐自认为十分坚硬,所以看不起脆弱易碎的陶罐 。4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铁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铁罐说陶罐“要不了几天,就会破成碎片”,自己“却永远在这里”,与后文陶罐保存完好,铁罐却无影无踪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性,为后文作铺垫。5第10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明确:

7、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内容上表现出时间过去了很久,为下文揭示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作铺垫。6多年之后,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是什么?明确:陶罐依然保存完好,被人们挖掘出来,视为珍贵的文物;铁罐却 因为长期的氧化反应消失不见了。7陶罐被人们掘出来后向人们提出了什么请求?这反映出陶罐的什么品质?明确:陶罐请求人们把他的兄弟铁罐也掘出来。这反映出陶罐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为他人着想的品质。8陶罐易碎,多年之后却依然美观;铁罐坚硬,多年之后却消失不见,这告诉我们什么 道理?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9课文运用的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对比的表现手

8、法。体现在陶罐和铁罐的对比,多年之前和多年之后的对比两方面。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写近义词。(1)骄傲-()(2)奚落-()(3)轻蔑-()(4)懦弱-()2写反义词。(1)骄傲-()(2)轻蔑-()(3)懦弱-()明确:1.(1)傲慢(2)讥讽(3)轻视(4)软弱2.(1)谦虚(2)尊重(3)勇敢2总结。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应自高自大,看不见自己的短处;也不应该妄自菲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古诗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与他人相处时,我们更要怀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对方的优点,与人友善、和睦相处。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陶罐和铁罐陶罐:谦虚易碎光洁朴素铁罐:骄傲坚硬无影无踪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