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口与发展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25408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人口与发展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六章人口与发展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六章人口与发展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六章人口与发展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六章人口与发展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人口与发展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人口与发展教学教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口与发展,主要内容,世界人口增长及其趋势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的行为分析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人口指数增长公式 Pt=P0ert if Pt=2P0 then 2=ert rt=0.7 Where r is the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对于一个固定增长的人口,翻番时间可用70除以增长率,即可得到。 如果增长率为2%,则35年翻一番。如果为3%,则为23年零几个月。,一、世界人口增长及其趋势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的结果,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与趋势,出生率很高,但已出现普遍下降 增长的人口大都分布在农村 发展

2、中国家的人口稳定还需要较长时间,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人口转变理论: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人口陷阱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1 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理论(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是一种联系社会经济发展,以人口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 西方学者按照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关系,把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之间的相继转化称为人口转变(Demographic transition)。,人口转变阶段,时期,出生率和死亡率,50,40,30,20,10,出生率,死亡率,1,2,3,4,中国人口转变:,解放前我国人口

3、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很快使我国人口转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1957年人口增长率高达36.01。 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稳步下降。终于到90年代末迎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生育水平的局面 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特征:低生育水平(1.7-1.8 )、高增长量(年新增人口700-800万)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1950s以前是第一阶段 19501960s中期进入第二阶段 1960s中期以后发生分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不同点,相对于经济发展进程,死亡率下降得更早和更快,因此,人口增长更为

4、迅猛。 原因:先进的医疗技术、药品的传入和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技术等,这些与经济发展水平似乎并无必然的联系,2.2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2.2.1两个公理、两个级数,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人口(population),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geometrical ratio)增加。 生活资料(subsistence),只以算术级数(arithmetical ratio) 增加。,2.2.2 人口原理,(1)人口增长必然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限制原理)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增殖原理) (3)占

5、优势的人口增加,为贫穷和罪恶所抑制,致使现实的人口必须与生活资料相平衡。(均衡原理) 这些抑制力量可以归极为积极抑制(positive check)(如战争、饥饿和疾病)和消极抑制(preventive check)(如晚婚晚育、不婚不育)。,2.2.3“低水平均衡人口陷阱” (Population Trap),当人均收入提高时,人口增长速度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又退回到原有水平上,除非经济增长迅速提高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 在最低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人口陷阱”。 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人均收入 (Y

6、/P),人口增长率 (P/ P),2.2.4 对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批评,该模型没有得到事实的支持,因为其许多基本假定是经受不住实践检验的: 假定没有技术进步或者说技术进步速度非常慢,可以忽略不计。 假定人口增长与收入水平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把人均国民收入看成是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因素,过于简单.,事实:,科学技术进步的力量足以抵消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阻力,避免陷入人口陷阱。 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低收入水平上,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许多发展中国家生活资料匮乏,人口增长率却很高;发达国家的生活资料充裕,而人口增长率却较低。,三、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的行为分析

7、,需求角度:家庭生育行为的微观分析 供给角度:伊斯特林的供求假说,3.1 家庭生育行为的微观分析,用微观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去解释生育率下降。 孩子被视为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 从而使消费者(家庭)对于孩子的需求,就像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样,成为一种经济的、理智的选择,可将这些关系用数学式表述如下: Cd f(Y ,P,Px,T) 式中: Cd 表示对孩子的需求量, P表示养育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 Y表示家庭的收入水平, Px 表示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 T 表示相对于孩子,家庭对其他商品的偏好程度 家庭收入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大;孩子的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小;相对于孩子而言,其他商品价格越高

8、,对孩子的需求量也就大;对其他商品偏好程度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低。,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指养育孩子的预期成本减去预期收入 预期成本包括: 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 孩子的养育费用。 预期收益包括: 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为家里劳动带来的收入。 孩子将来对父母的赡养费。,O,C 子女数目,G 一般生活享受商品,a,b,C3,G2,A,B,B,C1,G1,C2,G3,I1,I2,I3,I4,g,f,e,h,生育率微观经济理论,微观生育理论的应用,发达国家生育率低 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居高不下 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生育率的不同,发展中国家情形,孩子是资本品,预期收益过高,而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使孩子成为父母生老

9、病死的惟一依靠。 培养孩子的成本比较低,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少,就业机会低,在家育儿的机会成本低 在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和低下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费用低, 这种高收益、低成本导致了孩子的净价格低。 出生率过高,除了传统习俗外,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是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出生率的下降原因,3.2 伊斯特林的供求假说,理查德A伊斯特林是美国著名人口经济学家,著有生育率革命:一种供求分析等众多著作。 生育供求分析理论是其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供给和需求分析理论来研究生育率变化的学术理论。他认为,对孩子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生育水平。而现代化的发展对孩子的供给和需求都会产生正的和负的

10、效应。 主要特点在于强调人口供给方面的因素,弥补了消费者行为分析只强调人口需求因素的缺陷。,理查德A伊斯特林,Cd为子女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表示对子女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减少; Cs为子女的潜在供给曲线,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 C为实际的子女供给曲线,它随着收入的上升先上升而后下降,位于潜在的供给曲线的下方表明实际存活的子女数目总是要小于潜在的数目。,伊斯特林假说,出生控制成本,自然生育率,理论意义,解释了经济落后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 指出了马尔萨斯人口论错误的症结所在。 一个国家人口增长并不完全决定于人口的需求,还受到人口供给的影响,特别是控制成本的影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剩问题

11、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人口迅速增长的影响 人口政策,4.1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早在18世纪,亚当 斯密把人口增长看做是经济增长两个主要因素之一。 东亚一些国家依靠“人口红利”获得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研究表明人口增长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人口红利,威廉姆森:在人口转型过程中,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在时间上的继起性,会形成不同的年龄结构:高少年儿童抚养比时期、高劳动年龄人口比时期、高老年抚养比时期。 高劳动年龄人口比时期:社会负担率相对较轻、生产性较强、社会储蓄率较高、于经济增长有利人口红利。,4.2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粮食供给 沉重的赡养负担

12、加剧环境恶化 使失业问题严重,1994年,在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中预言中国在2030年将会使粮食供求缺口达到3.8亿吨。,莱斯托布朗,(一)高速人口增长对粮食供给产生了重大的压力,比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还要大,即使中国有钱从国外进口,世界上也不可能供给那么多剩余的粮食。,非洲:饥荒时刻威胁,这固然有其他原因(如内战),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问题是个严重问题,人口迅速增长,粮食生产增长赶不上日益扩大的粮食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用外汇进口粮食。,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儿童比重急剧上升,人口迅速增长,(二)沉重的赡养负担耗费了大量可用于发展的资源,当人口增长缓慢时,赡养负

13、担就比较低;如果人口增长迅速,赡养负担就比较高。,人口增长率快,少儿赡养比率就很高,老年赡养比率低; 增长率低,则老年赡养比率高,少儿赡养比率就低。,赡养,被赡养人口(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儿童)是财富净消费者。很少在产出作出贡献,但对消费品和社会基础设施产生需求。,如果赡养负担太重,将很大部分资源用来满足需求,用于发展的资源就会大大减少。,儿童(15岁以下)和老人(65岁以上)占工作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重被叫做赡养比率。,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剧环境恶化,(三)人口增长迅速加剧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为了养活新增人口,被迫开垦更多耕地,使大量森林毁灭,生态失衡,洪涝灾害

14、频繁发生;为了增加产量,被迫大量施用化肥和杀虫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江河湖泊遭受污染。,不能把自然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都归因于人口增长,但人口快速增长的确加剧环境恶化的趋势。,非熟练劳动力大量过剩,熟练劳动力极为短缺。,短缺,(四)人口增长迅速使失业问题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更加严重。,过快人口增长是造成失业和就业不足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和就业机会创造有限是严重失业的根本原因。,失业,年龄结构年轻化,儿童的体力和智力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子女多负担重而无力保证营养、供子女上学念书,接受更多正规学校教育。,国家财力有限,教育投资少,很难提供教育机会。教育数量不足和教育质

15、量下降导致劳动力素质差。,人口质量,4.3、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思路,人口增长率高不一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共识,人口增长率低,也很难说一定能加速经济增长。,摈弃将人口增长视为一个恶棍角色观念,它很可能是一个帮凶。,共识是不要人为控制人口增长,提出 “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1974年布加勒斯特第一次国际人口大会,认识逐渐深化,新共识,即:经济发展与计划生育项目对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都是重要的。,1984年墨西哥城第二次国际人口大会,再次强调计划生育和出生控制,还突出强调通过教育和社会经济流动性赋予女性权力的重要性。,1994年开罗第三次国际人口大会,经济发展是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根本途径,

16、主要原因有两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在近30年中呈下降趋势,但单靠经济发展行不通。 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还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控制人口出生率仍必要且有效,生育率高低主要取决家庭养育子女成本;控制出生率的关键是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刺激性和强制性措施,来提高抚养子女成本。,措施,第一、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扩大女性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 第二、提高各级正规学校教育的个人学习费用,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私人费用。 第三、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险制度。 第四、建立一套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 第五、改善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和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婴儿存活率。,5.1 中国的人口政策演变,20世纪50年代“人口众多是极大的好事” 鼓励生育,生孩子多的母亲被尊称为“英雄母亲”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把计划生育提上议事日程,“一个太少,两个不多,三个正好。” 20世纪80年代“只生一个好” 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20上世纪90年代“少生优生” 逐步放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