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第六章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51119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38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风险管理}第六章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企业风险管理}第六章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企业风险管理}第六章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企业风险管理}第六章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企业风险管理}第六章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风险管理}第六章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风险管理}第六章审计模式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熟悉运用重要性判断的情形以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掌握审计风险的模型、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审计模式,一、定义 审计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策略、审计方法的整体方式 二、种类 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1、账项导向审计(20世纪40年代末期之前) 账项导向审计是指以账项为基础,完全通过对具体账项的详细检查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 主要目的差错防弊 主要手段详查法为主 对象会计报表及相关的会计资料 适用范围会计事项相对不多;业务性质

2、不复杂,缺点 第一,这种审计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 第二,即使采用有限的抽样技术,但由于对会计系统的了解不够,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问题项目的事件; 第三,由于以交易为基础的审计工作主要都是围绕着交易进行的,因此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对于会计系统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现象也很难发现,这样即使查出了技术性错误或舞弊的情况,却不能溯源追本,堵塞漏洞,避免重犯。,2、制度导向审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 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和评价,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 对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主,又包括会

3、计报表和其他相关会计资料 目的查找内控制度的薄弱点 手段重点审查,采取统计抽样,缺点 内控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执行人员的无意行为所产生的失效 内控制度所处环境的改变 员工的相互勾结所导致的失效 管理层利益的驱动所产生的失效,三、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 是指以审计风险为基础,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 显著特点: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1、工作范围 将客户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确定固有风险 内控制度扩大化,不仅包括会计控制,还包括企业

4、经验管理的其他控制 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出具审计意见 在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应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2、运作过程 (1)计划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编制审计计划 (2)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阶段 评价内控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进行实质性测试,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述 国际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美国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报表使用者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 英国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1、概念 重要性

5、,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内涵 第一,错报包括金额的错报和披露的错报 第二,重要性要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考虑 第三,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 第四,判断重要性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第五,重要性评估要运用职业判断,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即审计重要性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审计重要性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的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三、重要性的运用,1、主要运用范围:计划和报告阶段 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最

6、终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报告阶段:确定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临界点),运用重要性原则主要与评价审计结果相关,2、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种 A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 B 评价审计结果时,四、计划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评估 1、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 (1)编制审计计划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适当评估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2)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2、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 (1)、以往的审计经验。

7、 (2)、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5)、错报漏报的性质。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7)、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财务报表层次 账户和交易层次,4、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 (1)固定百分比法 判断基础: 资产总额 0.5%-1% 权益总额 1% 营业收入 0.5%-1% 净利润 5%-10%,遵循的原则: 在选用时,一般不应将接近零的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的净利润、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资产总

8、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如果在审计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尚未完成,审计人员应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或上年会计报表,进行推算和修正后,据此作为重要性的判断基础 同一期间不同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不同时,选择低的,例1: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润为500元,营业收入为200000元,资产总额为1000000元。 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比率为0.5%,利润表重要性比率为0.8%。 利润表重要性水平=200000*0.8%=1600元, 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水平=1000000*0.5%=5000元 根据取小原则,我们应该把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定为1600元。,(2)超额递减比率

9、表法 根据总资产或总收入在不同区间的重要性比率来确定重要性水平。,例2:某公司的总资产预估值为5000万美元,那么预计的重要性水平为 50000000*0.00272+73000=209000美元,(3)重要性比率表法 根据所选取的项目金额所属区间,分别确定不同的重要性比率,从而确定重要性水平。,例3:某客户收益总额为8000000美元,则重要性金额为8000000*0.0075=60000美元。,6、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 分配方法:平均分配和不平均分配,错报的性质及可能性 审计成本(正比) 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A)与报表重要性水平(B)的关系A“可容忍错报”,A=B

10、,例4: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80 万元,两种分配方法的结果如下:,注:以上金额单位均为万元,被审计单位报表 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不分配方法 根据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将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21%50%。 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1/61/3。,7、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数量和质量) 金额(数量):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 性质(质量):见P92 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五、实

11、施阶段的重要性,1、估计每个项目的错误额; 2、估计错误总额; 3、将错误总额与初步估计数或其修正值进行比较。,例5:以例4的数据为基础,假定企业存货样本价值为420万,发现价值8.4万的高估错误,则总的存货的高估错误=8400*8.4/420=168万,其他项目的高估错误如下表所示:,由于总的错误金额大于重要性的初步估计数,所以该财务报表不能被接受。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检查存货中的高估是否确实达到了168万,或者直接提出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假定审计人员要进一步审计,那么应该把重点放在存货上。,假定存货的高估额在140147万之间,即对于存货来讲,该估计数超过了其可容忍的错报,但是,错报总额估计

12、数不会超过280万,此时,审计人员无须扩大审计测试范围,但要对存货高估是否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作出评价。,六、报告阶段的重要性,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不同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1)注册会计师已识别的具体错报; 对事实的错报忽略、误解和舞弊 主观决策的错报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对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判断差异 (2)推断误差,即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 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错报减去测试中发现的已识别的具体错报 通过实质性分析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3)期后与或有事项,3、错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性质与累积影响

13、数 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提醒被单位调整会计报表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调整(远远低于重要性水平)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若被审单位不调整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若以上都不行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错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第三节 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误报,而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公允反映,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

14、,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决策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有关。 期望(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合理保证之和等于100%,两者互为补数。,二、审计风险的种类,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是与被审计对象直接相关的风险,因此它们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是不可能改变它们的,但它们的存在却会对注册会计师的测试产生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测试范围时必须考虑到它们的存在。 对于客观风险,注册会计师虽然没有能

15、力改变它们,但却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充分了解,合理地评估客观风险的高低,并作为确定测试范围的依据。,评估措施:考虑审计组人员知识能力;考虑对助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考虑导致审计人员怀疑持续经营的情况 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1)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 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 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特点 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 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 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 固有风险是一种独立的风险。,固有风险的影响因素,客

16、户行业的性质 管理人员的正直性 相关人业务 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 初次审计还是连续审计 经济业务的性质 账户的余额及其变化 总体容量 注意各种易于发生差错的事项 风险的不均衡性,(2)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特点 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水平有关。 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 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步 骤 初步评估 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 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二、检查风险:指内部控制结构没有预防和纠正经济业务的差错或不法行为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特点 (1)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 (2)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 (3)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