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教育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248607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20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教育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企业发展战略}教育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企业发展战略}教育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企业发展战略}教育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企业发展战略}教育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教育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教育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2/4/2020,1,学习目标:,正确理解人的发展的涵义 正确理解影响人发展的各因素及其作用,把握教育与人的发展之辩证关系。 培养运用正确教育观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4/2020,2,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涵义和特征,一、人的发展的涵义 1.人的发展中的“人”所指是谁? 是指“受教育者个体”,而不是指教育过程的全部参与者,也不是指受教育者群体。 2.怎么样理解发展? 个体的发展是一种随时间的推移连续不断地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跃;既包括积极的发展,也包括消极的发展。,2/4/2020,3,3.人的发展包含哪些内容?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2、身体的发展是指各种组织系统(包括各系统、各器官)的发育;机能的变化。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也包括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人的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也包括与之相关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2/4/2020,4,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或衰退 身体的发展 机能的变化 人的的发展 认知能力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 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内部都存在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身体发展。 因此,人的发展,是

3、作为个体人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个方面,某一部分的发展。这也是教育学研究个体的人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地方。,2/4/2020,5,二、人的发展的特征,1.历史性与社会性 人是历史的积淀物和生成物,同时又是历史的制造者。每个个体人的发展总是带有一定的历史规定性,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个体向什么方面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由具体历史条件决定的。 人的发展的历史性与其社会性是统一的,历史是社会的历史,社会是历史过程中的社会。历史性是从纵向的维度揭示人的发展特征,社会性是从横向的维度揭示人的发展的特征。每个人的发展都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制约,“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4/2020,6,2.

4、现实性与潜在性 个体的发展是历史地、现实地展开的,这在这个意义上,个体发展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特征,现实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现在所达到的水平。 个体发展就其可能指向和达到的水平的高度而言,且具有极大的潜在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个体发展已实现的水平与其可能达到的水平仍具有较大的差距。 个体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历史的无限性与人的发展的无限性相统一。如何不断挖掘、开发人的潜能,乃是当代研究的重要课题。,2/4/2020,7,3.顺序性与阶段性 顺序性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先后次序,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有一定的次序。 阶段性即身心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年龄阶段,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仅表现为身心发展量

5、上的变化,更表现为质的飞跃(发展水平上的区别)。这些在某一年龄阶段上表现出的不同于其它阶段的共同的、典型的本质特点,称之为年龄特征。,2/4/2020,8,4.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特点 表现在不同个体在身心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以青少年为例,有的身高早长,有的晚长;有的8岁左右抽象思维有较好的发展,有的则要到十四、五岁以后。 表现在不同方面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上。如有的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长于形象思维、艺术能力较强;有的则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长于抽象逻辑思维,数学能力强。 表现在不同的个性倾向性上。 如不同的气质、性格等。,2/4/2020,9,5.不平衡性 身心

6、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平衡。如身高体重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出生1岁,11、1214、15岁(青春期);大脑的发展有三个高峰期,出生后的510个月,一个是56岁之间,1314岁。 身心的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在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例如,一般认为,人的神经系统在较早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与此相应的智力发展也较早,而人的运动系统和生殖系统较晚才达到成熟水平。,2/4/2020,10,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析,一、几种不同的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观 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或教育万能论等) 三因素论(遗传、环境与教育

7、) 二因素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说 ) 多因素论(四因素论、五因素论、综合因素论 ),2/4/2020,11,1.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或教育万能论等) 遗传决定论(内发论) 持这类观点的共同之处是强调人性中的生物性因素的作用,生物性决定社会性。细分可以列出两类: 一类强调人先天的生物性区别决定后天的发展,如血统论、人种论。,2/4/2020,1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强调,上帝造人的时使人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金属,一种人含金质,属最高贵者,应受到最高级的教育,使之成为哲学王;第二种人含银质,其特点是志坚战勇,他们接受的教育只要达到当武士的要求即可;最后一种人是含铁质,他

8、们无须受多少教育,只要能服从,会从事各种劳动即可。柏拉图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企图用人天生的差别来论证当时社会上等级和教育不平等存在天然合理性。,2/4/2020,13,遗传决定论在近代则被披上科学的外衣。典型代表是优先学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他通过家谱调查研究遗传的作用。他从英国历史上选取了977个名人,发现其父子兄弟亦为名人的共332人;而在977个普通人的中称得上他所谓名人标准的只有1人。他以此为依据,认为家族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他后来又进行双生子的研究,以证明他的观点。但他的研究忽视了名人本身家庭的地位、教育条件、文化倾向对后代成为名人的影响,同时也未说明为什么并不是所有名人的

9、后代都成为名人。,2/4/2020,14,遗传决定论另一类则强调每个人生物中的某一种因素,决定人的一切行为。如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弗洛依德的“泛性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人类各种行为的动力都出自于此。当代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的“基因决定论”。认为任何机体的行为从本质上讲都不过是基因复制行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否认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把人的社会行为归于动物的本能。 遗传决定论尽管强调人的自然性、先天性决定了后天的发展,但它并不否认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强调教育作用的限度,在不同类型人身上的限度,在可达到水平上的限度。,2/4/2020,15,环

10、境决定论(外烁论) 持这一观点的可分为温和和极端两种,其中较温和的并不否认遗传的存在,但认为遗传,人的自然性没有很大的差异,而人的发展的差异是后天的环境及教育作用形成的。如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而其中极端的观点否认遗传的作用,教育万能,环境决定一切。如17世纪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最初是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在心灵的白板上作随意涂抹,描绘理想人性的蓝图。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地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行为主义 1924年)。,2/4/2020

11、,16,单因素论的理论贡献在于各从一个侧面提出了并论证了某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其缺陷在绝对化并忽视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可能得出全面、正确的认识。现在,在人的发展问题上持单因素论已经很少了,这说明人们已经逐渐抛弃了这一简单的、非此及彼的认识。,2/4/2020,17,.三因素论(凯洛夫教育学) 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与教育三方面影响,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遗传是发展的基础,提供了发展可能,但不具决定意义;使人发展成为人的决定性因素是环境,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对我国教育界影响最深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对原有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改造

12、,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突出了环境的作用,摆脱了生物化的倾向,对教育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4/2020,18,三因素论的不足,三因素论在分类上存在混乱,教育与遗传、环境不是并列的因素; 三因素论还没有能包含影响人的发展的全部因素,如人的主观因素。同时对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缺乏分析。 正是在这样反思的基础上,又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因素论。一种是对因素重新分类和重新界定每一类中所包含的内容;另一种是增添新的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者在苏联巴拉诺夫的教育学中反映出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二因素论。后者主要是我国学者八十年代以来提出的多因素论。,2/4/2020,19,.二因素论,遗传和

13、环境相互作用论(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论(法国心理学家斯腾),遗 传,环境,教育,吴伟士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图,2/4/2020,20,吴伟士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同等的决定人的发展因素,但遗传和环境之间不是相加的关系,而是相乘的关系。 这种观点采取的是一种调和、折衷的方法,并未指出遗传和环境的作用是什么。,2/4/2020,21,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说(巴拉诺夫) 生物因素(遗传、个体先天特点及生理结构、机制的总和) 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 突出人的发展在人的活动中实现 这种二因素观避免了分类上的弊病,并丰富了有关生物因素的内容但对影响人的发展的探讨,并没有跳出三因素论

14、的模式,2/4/2020,22,4.多因素论与综合因素论,四因素论(以王道俊教育学为代表);在三因素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主观能动性。 五因素论:在四因素论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反馈调节”因素;也有五因素论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实践活动。 综合因素论:认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多系统,多层次的,它们密切相互作用,很难用几因素的提法描述,关键是应研究因素的综合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多因素论中增加的因素大多为个体内在的非遗传性因素,反映了人们更加注意发展主体自身因素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综合因素论则强调实际作用的综合性,因素间关系结构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具有启发意义。,2/4/2020,23,二

15、、“二层次三因素论 ”(叶澜提出),“二层次三因素论”的基本框架 二层次 三因素 遗传 先天因素 成熟机制 个体自身的条件 非遗传因素 影响个体发展的 后天因素 身心发展水平 可能性因素 大环境 环境因素 小环境 生理活动 影响个体发展的 个体的生命活动 心理活动 现实性因素 社会实践活动,2/4/2020,24,理论上的特点: 改变了因素分类的方法。由以往的分类大多考虑因素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改为以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性质为依据,把因素分为二个层次,三种主要因素。 在动态中考察人的发展。提出个体身心发展水平这个新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中因素,它既是前一段的发展结果,又是下一段发

16、展的原因。 强调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作用。在二因素论、三因素论中,人基本上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二层次三因素论中,把人的自我意识水平作为身心发展水平中的关键因素,深入阐述了其在发展中的作用。,2/4/2020,25,二层次三因素论分析,1.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遗传因素) 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包括遗传,先天的非遗传特质(受孕时父母遗传基因的组合方式及孕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质)及成熟机制。其中,先天的非遗传特质对后天的发展在教育学中研究不多,主要是优生学研究的对象。成熟机制可以看作是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而不作为单独一种因素来看待。因此,在先天素质中我们主要研究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4/2020,26,什么是遗传?哪些方面能遗传?哪些不能? 遗传是人从上代继承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