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硬盘驱动器23906幻灯片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24507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硬盘驱动器23906幻灯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5章硬盘驱动器23906幻灯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5章硬盘驱动器23906幻灯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5章硬盘驱动器23906幻灯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章硬盘驱动器23906幻灯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硬盘驱动器23906幻灯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硬盘驱动器23906幻灯片资料(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硬盘驱动器,5.1 硬盘结构 5.2 硬盘接口 5.3 硬盘技术 5.4 硬盘数据结构 5.5 硬盘选购 5.6 硬盘的初始化 5.7 硬盘优化 5.8 硬盘日常维护 5.9 硬盘故障分析与排除,第五章 硬盘驱动器,1973年,IBM公司推出了首台温彻斯特硬盘,它的特点是:“工作时,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磁头沿高速旋转的盘片上做径向移动”,这就是现在所有硬盘的雏形。虽然今天的硬盘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端硬盘容量已高达上百个GB,但它仍然没有脱离“温彻斯特”的工作模式。 硬盘工作的基本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利用磁粉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通过磁头实现电磁信

2、号的转换。磁头在读取数据时,根据磁粉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信号。写数据时正好相反,是根据不同的电信号改变磁粉粒子的极性。,5.1 硬盘结构,硬盘的英文全称是Hard Disk(有时也简称HD),它主要由固定面板、控制电路板、磁头组、盘片组、主轴电机、接口及其它附件组成。其中磁头组和盘片组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它们被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组、主轴驱动装置及读写控制电路几个部分。 5.1.1 硬盘外部结构 从外形上看硬盘像一个长方型的金属盒子,如图5-4示。从硬盘的正面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产品标签、安装螺丝和透气孔。总的来说,硬盘外部结构可以分成接口、控制电路

3、板、固定面板三个部分。,5.1.2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盘片组、磁头驱动机构、磁头组、主轴电机等几个部分,如图5-9所示。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就称为盘片主轴。而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要小。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作经向运动,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1 盘片组 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现在硬盘盘片大多采用铝金属薄膜材料制成。 硬盘盘片组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盘片

4、叠加而成,不同容量的硬盘盘片数是不同的。每个盘片有两个面,每个面都可以记录数据,如图5-10所示。为了有效地管理数据,提高读写数据的效率,通常将盘片分成为面、磁道、扇区、柱面和着陆区。 (1)面。按照磁盘面的多少,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等。对应于每个面都要有一个读写磁头,称为0磁头(head)、1磁头、2磁头等。为了能读写每个面上的数据,硬盘的磁头数与盘面数相同。,(2)磁道。在盘片表面上以盘片圆心为中心,分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用来存放数据,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Track)。针对不同的磁道从外向内可以编上不同的号,即磁道号。 (3)柱面。在硬盘中我们将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组成的空心圆

5、柱体称为柱面(Cylinders)。这样硬盘的柱面数就等于每个面的磁道数。 (4)扇区。为了有效的管理硬盘数据,将每个磁道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Sector)。并规定一个扇区存放512字节的数据,在硬盘上每个磁道上的扇区数相同,这样硬盘存储容量计算公式为: 硬盘容量 = 柱面数磁头数每道扇区数512字节,硬盘在划分扇区编号时和软盘划分扇区编号方法不同。在软盘的一个磁道中,逻辑扇区编号与物理扇区编号相同,并按顺序编号。而硬盘的逻辑扇区编号与物理扇区编号不一定相同,硬盘的物理扇区编号是按间隔因子方式编号的。 (5)着陆区。着陆区(landing Zone)是指硬盘不工作时磁头停放位置的区

6、域,通常指定一个靠近主轴的内层柱面作为着陆区。着陆区不用来存储数据,因此可以避免硬盘受到震动时以及在开、关电源瞬间磁头紧急降落时所造成的数据丢失。目前,一般的硬盘在电源关闭时会自动将磁头停在着陆区内。,2主轴组件 主轴组件包括轴承和驱动电机等。 3 磁头驱动机构 磁头驱动机构作用是在硬盘寻道时用来移动磁头的。一般由电磁线圈电机、磁头驱动小车、防震动装置构成。 4磁头组件 磁头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件之一,它是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个部分组成。它采用了非接触式磁头结构,加电后磁头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移动,磁头与盘片之间的间隙只有0.10.3m,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数据传输率、较高的信噪比和

7、数据传输的可靠性。,5.2 硬盘接口,硬盘接口指硬盘与计算机之间连接的通道,硬盘的接口方式可以说是硬盘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它直接决定硬盘的性能。 5.2.1 IDE接口 IDE接口是集成电路设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缩写,它是一种集中存储设备的接口,IDE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集成在硬盘驱动器或光盘驱动器中。现在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ATA接口的提法使IDE硬盘接口标准得到了统一。,5.2.2 IDE硬盘的传输接口模式 1PIO(Programmed I/O)模式。 2DMA模式或

8、称Fast ATA模式。 3Ultra DMA模式。 Ultra DMA除了拥有DMA模式的优点外,还应用了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技术,加强了数据在传送过程中的纠错能力,提高了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同时该模式完全向下兼容旧模式。目前已发展到Ultra ATA/133了,其传输速度高达133MB/s。,5.2.3 IDE接口种类 1 ATA-2 2 ATA-3 3ATA-4 4ATAPI协议 5.2.4 ATA/100接口 ATA/100接口是在原有的ATA-66基础上推出的接口类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硬盘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00MB/

9、s。ATA/100接口是向下兼容的,它仍然使用和ATA/33相同的40针IDE接口,ATA/100标准的硬盘可以和ATA/66或ATA/33主板、接口卡连接,但此时的速度只有66MB/s或33MB/s。,由于硬盘数据传输率提高,硬盘在进行数据传输中将会产生电磁干扰。因此,ATA/100接口的硬盘数据线在原硬盘数据线的基础上又增加额外的40根地线,并且这40根地线与原来的40根线是交错排列的,其偶数线为新增的地线,奇数线为原数据线。这样可以在实际传输信号的数据线之间起屏蔽作用。所以,ATA/100数据电缆是由80根导线组成的。 为了确保现有的系统和驱动器的兼容性,ATA/100接口仍就保持了传统

10、的40针连接器。因此,ATA/100接口是完全向下兼容的, ATA/33、ATA/66接口的设备完全可以在ATA/100接口中使用。,符合ATA/66、ATA/100、ATA133规格的电缆共有三个连接头,一般分别用蓝色、灰色和黑色标记,灰色接头位于电缆线中间。连接时蓝色的接头要与主板的IDE接口相连,黑色的接头要与主硬盘相连,灰色的接头要与从硬盘相连。一般情况下三个接头不可颠倒使用,这一点和ATA/66以前硬盘数据线是不同的。 5.2.5 ATA/133接口 ATA/133接口是迈拓公司在ATA/100接口的基础上推出的新一代的接口,新一代ATA/133接口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可以高达133M

11、B/s。,5.2.6 串行ATA接口 串行ATA(Serial ATA)接口是串行传输数据的接口,它能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在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串行ATA数据传输时只需要用一根四芯电缆与设备相连,用四个针就能完成所有的数据交换工作。使串行ATA接口在不降低传输效率的前提下使连接器小型化,并降低数据电缆线的宽度。实际使用中串行ATA硬盘使用7芯数据线,15芯电源线在串行ATA第一代Serial ATA 1.0标准技术中,就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150MB/s,已经超过了现有最快的ATA133数据传输率,同样串行 ATA 2.0数据传输率为300MB/s。,由于串行ATA使用点对点的

12、协议,采用这种接口,一台计算机同时连接两个硬盘时就没有主、从硬盘之分了,免去了用户设置硬盘主从跳线的麻烦。此外,串行ATA接口不再受单通道只能连接两块硬盘的限制,它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硬盘,这一点也是传统并行ATA接口无法相比的。同时它不但支持硬盘,还支持CD、DVD等存储设备。目前串行ATA接口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有的主板芯片已经开始支持串行ATA接口,希捷等公司已研制出320G串行ATA接口的硬盘,如图5-3、5-12所示。 实际使用中,串行ATA硬盘使用7芯数据线,15芯Serial ATA专用电源线。不过考虑的兼容性,串行ATA硬盘还提供IDE硬盘标准电源接口。,5.2.7 SCSI接口 S

13、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接口,又称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总线型接口,适用于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一般在服务器中使用。SCSI接口的主要特点是: (1)支持多个设备。SCSI-2最多可接7个SCSI设备,而Wide SCSI-2可接15个SCSI设备。 (2)占用CPU资源极低,由于SCSI卡本身带有自己的CPU,可以处理绝大数SCSI设备的任务。SCSI设备对CPU的依赖性大约只有4%左右。,(3)在同样条件下处理单任务时,SCSI硬盘比IDE 硬盘要慢。这是因为SCSI硬盘在标识硬盘扇区时使用了线性的概念。但SCSI在处理多任务时的优势是ID

14、E所望尘莫及的。 (4)SCSI接口类型。SCSI-1 是最早的标准规格,现在已被淘汰了。SCSI-2使用同步传输方式,它支持设备最大个数又分两种,一种是支持7个设备数,另一种是支持15个设备数。目前,SCSI-3还没有统一规格,但是已经出现有4种类型SCSI-3规格,如 Fast-20 SCSI 、Ultra Wide SCSI、 Ultra2 SCSI、 Ultra2 Wide。 不同的SCSI接口类型使用不同规格的接口,在购买SCSI硬盘时要注意,不能混淆。,5.3 硬盘技术,5.3.1磁盘阵列RAID技术 我们可以把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15、 Disks)理解成一种使用磁盘驱动器的方法,它是将一组磁盘驱动器用某种逻辑方式联系起来,作为逻辑上的一个磁盘驱动器来使用。一般情况下,组成的逻辑磁盘驱动器的容量要略小于各个磁盘驱动器容量的总和。RAID的具体实现可以通过硬件也可以靠软件方法来完成,如Windows NT/2000/XP操作系统就提供RAID软件功能。常用的磁盘阵列有三种模式:RAID0、RAID1和RAID5。,RAID0模式把数据分散到多块硬盘上进行并行存贮,在进行数据存取时,能同时对这几个磁盘进行存贮访问,通过并行存贮访问来提高磁盘的整体数据传输速度。而这些磁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又是一个磁盘驱动器,所以使用RAID0技术可以

16、使数据传输达到单个磁盘驱动器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率。组成RAID0的单个磁盘驱动器数量越多,数据转输速度会越快。它的缺点是只要有一块硬盘损坏,均将造成数据因不完整而无法使用。 RAID1模式主要采用冗余技术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每一个磁盘驱动器都配有一个镜像磁盘驱动器,镜像磁盘驱动器随时保持与原磁盘驱动器相同的内容,实现数据的自动备份。,例如当数据写入一块硬盘时,RAID1 控制器同时将同样的数据写到另外一块硬盘上。第二块硬盘就完全成了第一块硬盘的镜像,一旦第一块硬盘损坏,第二块硬盘将自动接管工作。它特别适合于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场合。RAID 1模式的缺点是有效容量利用率只有50,成本较高。 RAID5模式也采用多块硬盘并行存储的模式,但在写入数据时总在其中的某块硬盘上写有该组数据的校验和,即使某一块硬盘损坏,其数据也可以通过其他硬盘上的数据恢复出来,因此它既具有快速性又有较高的安全性,是目前采用最多、最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