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全国统考历史学试题之名词解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23764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年全国统考历史学试题之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年全国统考历史学试题之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年全国统考历史学试题之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年全国统考历史学试题之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年全国统考历史学试题之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年全国统考历史学试题之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年全国统考历史学试题之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 年全国统考历史学试题之名词解释、史料分析、论述题二、名词解释:第 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1.宣政院:元朝时期掌管全国宗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管辖现在的西藏和青海等地区。宣政院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22.十三行:清代在广州设立的对外贸易的商行。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贸易都需要经过由官府特许的对外贸易的机构十三行进行,十三行实行垄断贸易,对进出口商品种类等实行严格限制。南京条约签订后,随着五个通商口岸的开放,十三行逐渐没落。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仅存的对外贸易的机构,有助于国人了解世界,但是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利于

2、商业的往来。23.法币:中华民国政府1935-1948年发行的法定流通货币。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以四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废除过去银两、银元、纸币并行流通的现象,1948年后由于通货膨胀严重法币贬值,政府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法币的发行使全国货币统一,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有效防止白银外流;同时法币与美元、英镑相挂钩也便利了英美等国对华经侵略,以法币替换白银是对人民的一次大掠夺,也为以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24.汉萨同盟:中世纪时期,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为了共同的商业利益而结成的同盟。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各城市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纷纷结成同盟关系以保卫自己的商业利

3、益,汉萨同盟是当时德国最大的城市同盟,他们拥有自己的最高权力机构和统一的政策,有自己的武装以维护商业利益。汉萨同盟维护了各个入盟城市的商业利益,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利于瓦解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9世纪上半期,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抵御外敌人而进行的一次改革。主要内容:消除旧的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进行土地改革,推进工农业生产和贸易发展;改革军事,建立强大的陆海军;改革教育,提倡学习文化。改革增强了埃及的军事实力,提升了埃及的国力,推动了埃及统一和近代化进程;但是由于阿里连年对外用兵,导致人民不满,又加上英国出兵埃及使埃及逐渐沦为

4、半殖民地,阿里的改革最终失败。26.黑人法典:美国南北战争后,南部各州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法律。南部同盟各州颁布许多法律,旨在加强对黑人奴隶的控制,并保证白种优越得以继续下去。其目的在于获得廉价的黑人劳动力。在南方重建过程中,这些法律被陆续废除。27.魏玛政府:1919年至1933年间统治德国的共和国政府。由于共和国宪法是在魏玛国民议会上通过的而得名。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威廉二世的统治之后建立了魏玛共和国政府,艾伯顿当选为首位总统。魏玛政府为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但是在经济大危机面前,魏玛政府显得软弱无能,导致纳粹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最终

5、在1933年让希特勒掌握了国家政权,魏玛共和国寿终正寝。28.两伊战争:1980年至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发生的长达八年的战争。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由2于长期的领土纷争和宗教、民族矛盾,最终导致两伊战争的爆发,战争中双方互有伤亡,损耗极大,在联合国主导下于1988年实现停火。两伊战争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战争严重损害了两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严重削弱了两国的综合国力。三、史料分析题:第 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平為人長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

6、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後罷為助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平亦以故後去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斃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柰何予女乎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问题:(1) 在答题纸上对材料加以句读(10 分。错断或漏 1 处扣 0.5 分,扣分不超过 10 分)。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平為人長美色

7、,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後罷為助。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平亦以故後去。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斃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柰何予女乎?”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2)分析并概括材料中反映的各种社会观念:汉初生产力水平低下; 读书人较农民社会地位高;汉

8、初商人地位较高;妇女改嫁不受限制;不劳而获之人不得人心,勤奋成为公认的优良品行。(3)“有田三十亩”而“家贫”,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概括其原因(5 分)3汉初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效率低,单位亩产量低; 汉初饱受战乱之苦,经济调敝,各方面物资紧缺。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主制乃世间之最崇高者,国王不仅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而且高居上帝的御座,甚而因上帝之名被尊为神圣经里是把国君比作神,明确地把他们的权力与上帝的权力相提并论。国君正被比作一家之长。一位国王乃名副其实的“一国之主”,是其臣民的政治家长。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只能由国王在议会的建议下制定。国

9、王制定日常法令,推行他认为合宜的法令,并非出自议会或哪个等级的建议,没有国王的权威参与其间,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对议会的演讲(1610 年)材料二良好的政府必定有一以贯之,堪与一种哲学体系相媲美的观念。所有的举措必定是深思熟虑的,举凡财政、政治和军事,惟须朝向一个目标,即国家强盛,国势昌隆。如此一种体制只能源于一个人的头脑,此人非君主莫属。君主是国家另一公仆。他有优厚之报酬,是为了维持职位之尊严,而且人们要求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干练地工作,最起码要密切关注最重大的问题。一个人如为其同等的人推许为杰出人才,这是希望他应该为他们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法律的维持,司法的严格执行这

10、个君主有责任重视农业,使商业和工业受到鼓励。他是一个应该时常警惕国家敌人行动的终身哨兵。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政治典范(1752 年)(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姆斯一世演讲的意图。(10 分)答案要点:鼓吹君权神授,目的是为了较强国王的权力。国王不受议会的约束,君主在国家政治和议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制定法律的权力在国王而不在议会。4(2) 腓特烈二世所谈到的君主制是一种什么政体?具有哪些时代特征?(10 分)答案要点:开明君主制,君主是国家公仆而非神授的君主,已经打破了神学的束缚;国王的目的或者使命是国家富强;推行重商主义,维护工商业者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本国的政治军事

11、实力;国王权力收到限制。(3) 分析腓特烈二世与詹姆斯一世观点的异同。(10 分)答案要点:同:都是君主制,都强调君主在国家中的核心地位。异:詹姆士二世强调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力不受任何约束,国王是来管理臣民的;腓特烈二世认为君主是国家的公仆,是为了整个国家富强而服务的。四、论述题:第 3133 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120 分。31、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货币等几个方面分析南宋发展状况。答案要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我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长足发展,都有重大的进步,下面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及货币论述南宋时期的发展状况。一、农业:南宋时期,农业继续发展,全国经济重心

12、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将被推广水稻;引进了优良的水稻良种占城稻;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已经使用适合不同土壤的犁铧;有些地区使用了适合人力操作的踏犁;大量的梯田被开垦出来。二、手工业: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有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出现了一些手工业生产中心。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等工具,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开始成为人们的主要布料;南宋时发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纪元。南宋的造船业发达,明州

13、、泉州、广州都是造船中心,可造大型的远洋海船。景德镇是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三、对外贸易:南宋时期由于路上丝绸之路被切断,所以与西方国家的往来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南宋对外贸易非常发达。南宋时期对外贸易频繁,有专门的机构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5南宋政府鼓励与外国交往,在一些较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国人居住的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与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包括高丽、日本以及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交往的范围比较广;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四、货币:南宋时期,出现了新的纸币会子。钱引取代交子流出四川地区。交子通行于南宋各地区,不再受地区限制。32、分析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

14、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答案要点: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分别指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371945年的中日战争(抗日战争)。这两次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甲午中日战争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和清政府之间的一次大的战争,在战争中,清政府节节败退,丢失辽东地区,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战争中日本割占台湾地区,之后英、法、徳等国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15、清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清政府向列强借款都是以关税作为抵押,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实际上就控制了中国内政。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陆。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使其他列强也纷纷在中国开矿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国际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德国强租胶州湾、英国强租新界、俄国租借旅顺和大连等等。总之,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大大加深。二、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16、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对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八年的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大量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被损毁或迁移到后方,许多城市沦为废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抗日战争中积蓄了力量,壮大了自己,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壮大了民主的力量。对国际地位的影响:6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战争中,中国以五大国的身份出席开罗会议,并签署了有利于中国的开罗宣言;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在二战过程中,中国和列强签署了一系列条约,收回了部分权利,这也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标志。总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33、分析雅典民主政体和罗马共和政体的异同。答案要点:雅典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