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22439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群落的演替()。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考点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考点二群落的演替,矫正易错强记长句,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内容索引,课时作业,群落的结构,考点一,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要点 同一时间; ; 。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 、空间结构、 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 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 。,知识梳理,一定区域,

2、各种生物种群,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3.种间关系,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深化拓展,4.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 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生物种群,分层,光照强度,食物条件,湿度和盐,自身生,碱度,长特点,(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形成原因:在长期 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 的充分利用。,自然选择,自然资源,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 (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

3、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4)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6)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7)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 (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4、() (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请据图分析: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提示,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5、什么?,提示主要取决于食物的分布和巢位的位置。,(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命题点一群落结构的相关辨析 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命题探究,答案,解析,解析竹林中的竹子是同一物种,属于种群而非群落,A项错误;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项正确; 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

6、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C项正确; 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项正确。,2.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解析,解析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所有的群落都具有。如草坪中地表动物和植被栖息动物的分布均属于分层现象。,命题点二种间关系的判断及相关曲线分析 3.甲、乙

7、、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答案,解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项正确、D项错误; 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

8、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项正确; 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项正确。,4.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曲线A表示的是_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_只。,答案,雪兔,解析,解析曲线A表示的是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因为雪兔的数量要多于猞猁的数量,猞猁为捕食者,雪兔数量最多时是140 000只左右。,140 000,(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_,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_;_。,答案,捕食,解析,解析猞猁以雪兔为食,两

9、者为捕食关系;从图中反映出的情况看,雪兔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雪兔的食物增加。,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可食的植物增加,(3)1935年后的10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_。,答案,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解析,解析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数量急剧上升,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它们的食物减少,所以雪兔的数量也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猞猁种群的K值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10、。,答案,60 000只,解析,解析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60 000只左右,由于猞猁为捕食者,所以它的K值出现晚于雪兔。,晚于,捕食关系中捕食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规律方法,(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群落的演替,考点二,1.演替的概念:随着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知识梳理,时间,另一个群落,地衣

11、阶段,灌木阶段,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经历时间较短,自然因素,经历时间漫长,人类活动较为关键,4.群落演替的趋势 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 ,群落结构越来越 ,总生产量越来越 ,稳定性越来越 。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多,复杂,高,强,速度,方向,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深化拓展,1.有关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判断 (1)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2)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农田弃耕后,在自

12、然状态下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5)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2.有关群落演替的原因、方向、特点的判断 (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2)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3)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4)若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 (5)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6)某海岛上的群落因开发旅游,可能会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7)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

13、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提示由于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甲应属于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提示,提示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应为次生演替,与乙曲线相同。,(2)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宜用哪条曲线表示?,提示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时间更短。,(3)哪种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命题点一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及类型判断与分析 1.(2017广东省实验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

14、者的起始条件不同 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C.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是次生演替 D.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命题探究,答案,解析,解析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较可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A项正确;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可能形成森林,但是初生演替更难形成森林,B项错误;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项正确; 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项正确。,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

1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 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 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答案,解析,解析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规律方法,“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命题点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分析 3.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答案,

16、解析,解析b点和d点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项错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C项正确; 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草本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项正确。,4.(2018郑州一中质检)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答案,解析,解析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