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217373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Boiling and Condensation,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2,第五章我们分析了无相变的对流换热,包括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下面我们即将遇到的是有相变的对流换热,也称之为相变换热,目前涉及的是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两种。,相变换热的特点:由于有潜热释放和相变过程的复杂性,比单相对流换热更复杂,因此,目前,工程上也只能助于经验公式和实验关联式。,蒸气遇冷凝结、液体受热沸腾也属于对流换热的范围。但它们都是伴随有相变的对流换热,例如:空调器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3,7-1 凝结换热,凝结换热的关键点 凝结可能

2、以不同的形式发生,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 冷凝物相当于增加了热量进一步传递的热阻 层流和湍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 会分析竖壁和横管的换热过程,及Nusselt膜状凝结理论,凝结换热实例 锅炉中的水冷壁 寒冷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许多其他的工业应用过程,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4,凝结换热中的重要参数 蒸汽的饱和温度与壁面温度之差(ts - tw) 汽化潜热 r 特征尺度 其他标准的热物理性质,如动力粘度、导热系 数、密度等,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5,1 凝结过程,膜状凝结 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方式称为膜状凝结。凝结放出的潜热必须穿过液膜

3、才能传到冷却壁面上去,液膜层就成为换热的主要热阻,珠状凝结 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时,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的小液珠。称为珠状凝结。产生珠状凝结时,所形成的液珠不断发展长大,在非水平的壁面上,受重力作用,液珠长大到一定尺寸后就沿壁面滚下。在滚下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合相遇的液珠,合并成更大的液滴,另一方面也扫除了沿途的液珠,使壁面重复液珠的形成和成长过程。,蒸气与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有两种不同的凝结方式。,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6,润湿情况见图(7-1),润湿角小时润湿能力强。,珠状凝结时,由于蒸气与壁面之间没有液膜的阻隔,热阻大为减少,换热系数是膜状凝结的510倍。,一般对纯净

4、蒸气在洁净表面上易得到膜状凝结。器具表面上能形成一层液膜被认为是洁净的标志。,2 设计依据 珠状凝结不能持久的保持(现在有对紫铜管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可连续运行3800小时),在工业冷凝器中不能广泛使用。在工程中从设计的观点出发,为保持凝结效果,只能用膜状凝结的计算式作为设计的依据。,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7,7-2 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分析,1916年,Nusselt首先提出了纯净蒸气层流膜状凝结的分析解,他抓住了液体膜层的导热热阻是凝结过程的主要热阻。作出了若干合理的假设以忽略次要因素。除了纯净蒸气层流膜状凝结的假设外,还有:,假定:1)常物性;2)蒸气静止,气液界面上无对液膜的

5、粘滞应力。 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4)气液界面上无温差,即液膜温度等于饱和温度;5)膜内温度分布是线性的,即认为液膜内的热量传递只有导热,而无对流作用。6)液膜的过冷度忽略; 7)vL,v 相对于L可忽略不计;8)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1 纯净蒸气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下面将介绍从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到努塞尔所用的简化方程组的导出过程,以保持对流换热理论的统一体系。凝结液膜的流动和换热符合边界层的薄层性质。,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8,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对应于p.141页(5-14),(5-15),(5-16),下脚标 l 表示液相,x,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9,考虑(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考虑

6、(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只有u 和 t 两个未知量,于是,上面得方程组化简为:,考虑(2)(7)忽略蒸汽密度,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0,边界条件:,求解上面方程(参考附录4)可得:,(1) 液膜厚度,定性温度:,注意:r 按 ts 确定,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1,(2) 局部对流换热系数,整个竖壁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3) 修正:实验表明,由于液膜表面波动,凝结换热得到强 化,因此,实验值比上述得理论值高20左右,修正后:,定性温度:,注意:r 按 ts 确定,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2,时,惯性力项和液膜过冷度的影响均可忽略。,对于倾斜壁,则用 gsin 代

7、替以上各式中的 g 即可 另外,除了对波动的修正外,其他假设也有人做了相关的 研究,如当 并且,,(4) 水平圆管,努塞尔的理论分析可推广到水平圆管及球表面上的层流膜状凝结,式中:下标“ H ”表示水平管,“ S ”表示球; d 为水 平管或球的直径。,定性温度与前面的公式相同,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3,横管与竖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之比:,3 边界层内的流态,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并且其判断依据仍然时Re,,式中: ul 为 x = l 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de 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4,如图 由热平衡 所以 对水平管,用 代替上式中的 即可。,并且横

8、管一般都处于层流状态,式中:qmL=uL表示x=L 处宽为1m的截面上凝结液的质量流量。 qmL乘上气化潜热r就等于高为L 、宽为1m的整个竖壁的换热量,,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5,4 湍流膜状凝结换热,液膜从层流转变为湍流的临界雷诺数可定为1600。横管因直径较小,实践上均在层流范围。 对湍流液膜,除了靠近壁面的极薄的层流底层仍依靠导热来传递热量外,层流底层之外以湍流传递为主,换热大为增强,对竖壁的湍流凝结换热,其沿整个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为:,式中:hl 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 ht 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 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 l 为竖壁的总高度,第七章 凝结与沸

9、腾换热,16,利用上面思想,整理的实验关联式:,式中: 。除 用壁温 计算外,其余物理量的定性温度均为,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7,7-3 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上面介绍了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饱和蒸气膜状凝结换热的计算式。工程中所发生的膜状凝结过程往往更为复杂,例如:蒸气中可能有不凝性的气体。这些因素对膜状凝结换热的影响在下面讨论。(计算时引入修正系数)。 1. 不凝结气体 蒸气中含有不凝性气体对凝结换热非常有害。当水蒸气中含1的空气时,对流换热系数降低60。分析如下: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少而不凝性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

10、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同时蒸气分压力的下降,使相应的饱和温度下降,减小了凝结的驱动力,也使凝结过程消弱。因此,在冷凝器的工作中,排除不凝结气体成为保证设计能力的重要关键。,2.蒸气流速 努塞尔的理论分析忽略了蒸气流速的影响,只适用于流速较低的场合,当蒸气流速较高时(对于水蒸气10m/s)蒸气流对液膜产生明显的粘滞应力。其影响又随蒸气流向与重力场同向或异向、流速的大小以及是否撕破液膜等而不同。当蒸气流向与液膜向下的流动同向时,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反之对流换热系数减小。,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8,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

11、实际情况,要用下式代替 计算公式中的 , 5. 管子排数 对于沿液膜流方向由n 排横管组成的管束的换热,理论上只要将横管计算式(式7-4)中的特征长度d换成nd即可计算。但计算比较保守,没有考虑上排凝结液落下时产生飞溅以及对液膜的冲击扰动。飞溅和扰动的程度取决于管束的几何布置、流体物性等,情况比较复杂。,3. 过热蒸气 要考虑过热蒸气与饱和液的焓差。,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19,6. 管内冷凝 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很大。 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 管子上半部。 流速较高时,形成环状流动,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 四周,中心为蒸气核。,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20,7.

12、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的液膜的厚度。 可用各种带有尖峰的表面使在其上冷凝的液膜拉薄,或者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上排泄掉。,对水平管已开发了两种方法:低肋管和锯齿管(利用凝结液的表面张力使肋顶或沟槽脊背的凝结液膜拉薄),锯齿管更好。微肋管是光管换热系数的2-4倍。,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21,7-4 沸腾换热现象,蒸汽锅炉 做饭 许多其它的工业过程,1 生活中的例子,定义: a 沸腾:工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并由液态转换到气态的一种剧烈的汽化过程 b 沸腾换热:指工质通过气泡运动带走热量,并使其冷却的一种传热方式,3 分类:沸腾的分类很多,书中仅介绍

13、了常见的大容器沸腾(池内沸腾)和强制对流沸腾,每种又分为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22,a 大容器沸腾(池内沸腾):加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 b 强制对流沸腾:强制对流沸腾,加热表面,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23,c 过冷沸腾:指液体主体温度尚未达到饱和温度,即处于过冷状态,而壁面上开始产生气泡,称之为过冷沸腾 d 饱和沸腾: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而壁面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称之为饱和沸腾,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24,4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表征了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全部过程,共包括4个换热规律不同的阶段:自然对流、核态沸腾、过渡沸腾和稳定

14、膜态沸腾,如图所示:,qmax,qmin,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25,在饱和沸腾时,随着壁面过热度t=tw-ts的增高会出现四个换热规律全然不同的区域。(见图6-11),t4时,沸腾尚未开始,为单相自然对流换热。,从起始沸腾开始,在加热面的某些特定点上(汽化核心)产生汽泡。开始阶段,汽化核心产生的汽泡互不干扰,称为孤立汽泡区。 随着t的进一步增加,汽化核心增加,汽泡互相影响,合并成汽块及汽柱(汽块区)。 这两个区域,汽泡的扰动剧烈,换热系数和热流密度都急剧增大。由于汽化核心对换热起决定性的影响,这两个区域称为核态沸腾。核态沸腾有温压小、换热强的特点。工业应用都设计在这个范围。核态沸腾的终点为

15、图6-11中热流密度的峰值。,从峰值点进一步提高t,换热规律出现了异互寻常的变化。t增高,热流密度反而下降。这是因为汽泡汇聚覆盖在加热面上,而蒸气排除过程越趋恶化,一直到最终达到最低热流密度qmin为止。这段沸腾称为过渡沸腾,是很不稳定的过程。,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26,从qmin起换热规律再次发生转折。这时加热面上已形成稳定的蒸气膜层,产生的蒸气有规则地排离膜层,q随着t增加而增大,此段称为膜态沸腾。与膜状凝结规律类同,由于汽膜的热阻比液膜的热阻大,所以换热系数比凝结时小的多。,(1)热流密度的峰值qmax有重大意义,称为临界热流密度(CHF)。对于依靠控制热流密度来改变工况的加热设备,

16、如电加热器、对冷却水加热的核反应堆,一旦热流密度超过峰值,工况将沿虚线跳至稳定膜态沸腾线,t将猛升至近1000,可能导致设备的烧毁,所以必须严格监视并控制热流密度,确保在安全工作范围之内(一般在核态沸腾区)。qmax又称为烧毁点。,几点说明:,(2)在烧毁点附近有个q上升缓慢的核态沸腾的转折点DNB(即偏离核态沸腾规律)点。它作为监视接近qmax的警戒,是很可靠的。因为一旦q超过转折点之值,就可能导致膜态沸腾,在相同的壁温下使换热量大大减少。 以上规律对不同工质、不同压力类似。,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27,5 汽化核心的分析,在核态沸腾区,汽泡扰动对换热起支配作用,汽泡产生在汽化核心,对汽化核心产生的条件以及汽化核心与壁面过热度的依变关系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核态沸腾现象及换热规律的理解。,壁面的凹缝、裂穴最可能成为汽化核心,这些凹穴中的残留的气体(包括蒸气),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很难彻底逐出,它们就成为孕育新生汽泡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