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音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212073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音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音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音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音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 1 教学课题第二单元西南情韵 教学时间(日期、课时)年 月 日二 课时 教材分析 1、 阿西里西原为一首彝族民歌,曾被改编为合唱,由肖树文作词。我们所唱的阿 西里西是合唱的节选,其结尾部分也略作了一些改动。 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 译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 2、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飞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苗族民歌。 苗族“飞歌”的音调高昂,节奏自由,结构短小,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句内常 用滑音级进。“飞歌”多为徵调式,也有的地区“飞歌”为其他调式。 教学目标 ( 一) 能够积 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 二) 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 和歌唱美 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准备 音乐教室、课件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音乐词典续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 编辑部编人 民音乐出版社, 页边批注 加注名人名言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用心爱心专心 2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让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或范唱阿西里西 讲授新课 1学习这首歌曲时,可先直接学唱歌词(在听录音或范唱的基础上,用听唱、模唱的方 法) 。然后再对照降调和调唱名位置练习唱歌曲的曲谱。可以在歌谱开始句

3、的音符上方 加注唱名的标记( 唱名标记:、 、) 。必要时在全曲曲谱的个别音上也加注唱名标记。参看课本“实践与 创造”的第一题谱例。这种做法体现了“降低识谱难度”、“重在感受、 体验音乐”的理念。 在唱熟 (能够背唱 ) 歌曲后, 如有条件可按彝族、苗族服饰或苗族舞蹈动作进行化装 表演唱。 学习阿西里西时注意小节的大跳音程要唱准。即: 为了表现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除注意歌曲的速度外,务必注意其力度变化的层次。 此外,也可以采用固定音型或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唱、伴奏。如: 阿西里西原为一首彝族民歌,曾被改编为合唱,由肖树文作词。我们所唱的阿 西里西是合唱的节选,其结尾部分也略作了一些改动。 在彝语中

4、, “阿西里西”具有“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译 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 阿西里西为五声宫调式歌曲,2/4 拍子,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后缀尾声。歌曲表 现 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在音乐上, 级进与跳进的音程交替使用,从 而形成一种活泼流畅的旋律。其中,开头的“”与后缀尾声中的 “”不仅前后呼应、保持统一,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因为它除了 旋律基本相同外,节奏上和力度上都略有差异。前者显得轻巧、跳动,后者则显得兴奋、昂 扬、热情。此外,歌中的力度变化颇为细致,层次感很强,这对表现这首歌曲的情绪来说十 分重要。可以说,失去了这首歌的力度层次,这

5、首歌的音乐情趣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学习歌唱美丽的家乡时,注意苗族飞歌的节奏自由、曲调悠扬的特点,尤其要 注意任意延长音() 和下滑音 () 的运用。 特别是第小节和第小节的两个降音,一定 要唱好。必要时要用琴或范唱加以辅助。 页边批注 用心爱心专心 3 6、 歌唱美丽的家乡 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飞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苗族民歌。 苗族“飞歌”的音调高昂,节奏自由,结构短小,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句内常 用滑音级进。“飞歌”多为徵调式,也有的地区“飞歌”为其他调式。 歌唱美丽的家乡全曲包括四个乐句。全曲旋律以一个乐句(第一乐句)为基础,第 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

6、仅在结尾处作了一点小的改变。这样,第一、第二两个乐句就形 成了相当于乐段的完整段落。第三乐句基本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第四乐句,则是在原来旋 律进行的基础上变化而成,节奏变得紧凑,因而情绪显得十分活跃。 这首短歌和这一地区的民歌一样为徵调式,但两个句尾的降低的第级音(第小节和 第小节的音,即首调的音),形成十分别致的苗族飞歌特色。 7、结合学习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可让学生听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 或片 段) 。 8、彝族和彝族音乐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 贵州三省及广 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人口约万()。彝族聚居地带群山耸立,河流纵横。 高山深谷中散布着

7、许多湖泊和平坝( 盆地 ) ,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至今 使用。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字、医药学等许多著作以及流传于民间口头文学不仅数量多, 而且内容丰富。彝族还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 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形象。多少个 世纪 过去了, “阿诗玛”没有离开生育她的故乡,她化成一尊与世长存的石像,倔强地挺立 在石林深处,正像当地民间歌手所咏唱的:“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 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 彝族支系繁多。如撒尼人、阿细人、阿哲人等支系。撒

8、尼妇女的花包头,像传说中的阿 诗玛一样,至今仍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音乐丰富多彩,不同支系、 不同地区音乐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彝族是能歌善舞的 民族。 每年都有若干次盛大的风俗性的歌舞活动。农历六月的火把节是彝族的重大节日。此 外,在年节婚丧等活动中,歌舞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火是彝 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 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彝族最隆重的节 日火把节,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夜晚,全村的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 烧的火堆,尽情歌舞,欢快的集体舞大展风采。火把节的篝火晚会上,人们边舞边唱,沉浸 在欢乐气氛之中。 彝族民歌可分为叙事歌、情歌、儿童歌、劳动歌、催眠歌和

9、风俗歌等。彝族民间乐器有 余种,流传最广的是无膜短笛、葫芦笙、三弦、月琴,以及具有特殊音色的巴乌、马布 用心爱心专心 4 和口弦等。 这些乐器都有各自的独奏曲和合奏曲。流行于红河流域的巴乌,具有柔和略带鼻 音的音色,适宜于吹奏抒情性的乐曲。彝族的口弦音调和语言音调结合紧密,类似吟诵调, 音色纤细优雅,善于传情达意。 9、苗族和苗族音乐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 (约占苗族总人口的)、 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 (区) 。 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现有人口万()。苗族聚 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 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 玉米、 油菜、 油桐等。除此,还蕴

10、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 苗族先民便 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由黄河流域至湘、黔、滇。 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 世纪 年代后期创制了 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 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音乐分为四大类: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和器乐。民歌中以“飞歌”最富有代表性。 “飞歌”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伟。其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 律悠扬起伏, 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 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 芦笙舞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舞形式,舞蹈者也是芦笙的演奏者,自吹自舞。 “芦笙排 舞”由各式型号的芦笙四五支组成芦笙队,以最大的一支带头,边吹边舞,始终保持一字队 形,姑娘们围着芦笙队旋转起舞。“踩芦笙”芦笙队不参加舞蹈,只在一旁伴奏,姑娘们排 列成单行,踏着节拍循圆形线条舞蹈。 苗族的民族乐器有:短横笛、芦笙、口弦、铜鼓、木鼓、牛角号等。 布置作业 : 1 查找相关的彝族和苗族歌曲聆听. 2 复习歌曲阿西里西 歌唱美丽的家乡 加注名人名言 用心爱心专心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