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_2.5苏轼词两首(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85187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_2.5苏轼词两首(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_2.5苏轼词两首(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_2.5苏轼词两首(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_2.5苏轼词两首(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_2.5苏轼词两首(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_2.5苏轼词两首(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_2.5苏轼词两首(人教版必修4)(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己亥岁(二首录一)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赏析】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像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

2、功例子。,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

3、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虫宾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

4、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2011年高考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答:_,(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_ 【答案】

5、(1)早春。黄莺刚能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 (2)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全词上片描写早春的景色:小黄莺刚刚学会啼叫,细雨如酥,小草开始发芽。“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抒发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是上片的点睛之笔。“草色遥看近却无”借用韩愈的诗句嵌入词中,读来却觉得天衣无缝。词的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抒发珍惜春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即使“醉倒”也要

6、趁花开时多看看,不要等到春天过去了,等到年华老去再去后悔。词人由珍惜春光联想到珍惜年华,主题得到进一步拓展。,1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念奴娇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味作者在念奴娇词中表现出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领悟作者在定风波中表现出的面对人生风雨的态度。,2解释词语 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惊涛拍岸:汹涌翻腾的波涛拍打江岸。 遥想:远想。 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华发:花白的头发

7、。 吟啸:吟咏长啸。 徐行:缓步慢慢走。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向来:从来,一向。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6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诗歌

8、方面:现存诗27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赠刘景文等。 词方面: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苏轼注重提携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为其门下。 7了解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

9、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由于王安石变法,被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很苦闷,经常游山玩水以排遣。这首词就是游黄州的赤鼻矶所作。,定风波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穷困,但他仍旧很坦然乐观。从这首词里,我们便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 词前有一小序,介绍作者写此词的缘由。,8关于“赤壁” 黄州赤壁,景色的雄伟秀丽,大江东去一泻千里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但这里绝非真正的古战场,有人称它为“假赤壁”,此处是因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名传

10、千古的,因此又有“文赤壁”的美称。真正的赤壁又称“武赤壁”,在湖北蒲圻,长江南岸。有一座赭红的小石山伸入大江之中。峭壁临江,刻有“赤壁”两个大字,每字长达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厘米,传为公瑾亲笔所书。 江北岸是乌林,为当年孟德屯兵之地。,赤壁对面的南屏山,即孔明借东风之处。山上的“东风阁”,现陈列着当年鏖战的两千多件出土文物,是古战场有力的佐证。 诗人借景抒情,驰骋他的艺术想象与联想,使黄州“文赤壁”蒙上瑰丽的传奇色彩。有了历史的佐证,那么词中的“故垒”“周郎赤壁”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9苏轼词名句集录 (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

11、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3)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5)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6)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南乡子),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吃透文本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周瑜。抒发了词人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华发已生却未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2设疑激智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

12、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叠。这首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勾勒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3)

13、有人说念奴娇词的最后一层有消极成分,你怎么看? “故国神游,多情一尊还酹江月”是词的最后一层,有人认为这两句话含有消极成分,与全文豪壮情调不合,其实,“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白发”固足以使人生悲,但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所说:“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4)这首词在哪些方面表现了豪放风格?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

14、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

15、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他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答案】D(惊:涌起;峭:qio,蓑:su。),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这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这诗句表现出

16、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这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这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答案】D,3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结构的作用,理解正确的几项是() A是上片情事的铺排和延续。 B是上片情事的收束和总结。 C是上下两片的中枢和纽带。 D是下片情事的引发和过渡。 【答案】BD,4下面四个短语是对赤壁景色的描写,概括确切的一个是() A雄伟壮观B波澜壮阔 C变化多端 D威力无穷 【答案】A 5下片的中心句是() A遥想公瑾当年 B谈笑间 C故国神游 D人生如梦 【答案】D,6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即显示出词人的广阔视野,不仅描绘了大江的非凡气势,且囊括了许多古代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直抒胸臆,由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去追寻他们的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