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D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85092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5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D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D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D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D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D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D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D教学提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1,本章重点问题,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科斯的企业(制度)起源理论 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2,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 二、科斯的经济学说 科斯的生平与著作 科斯的经济学说 三、诺思的经济学说 诺思的生平与著作 新经济史学 四、威廉姆森的经济学说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4,二、科斯的经济学说,1科斯的生平与著作 罗纳德哈里科斯(1910 )是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出生在伦敦郊区的一个邮电职工的家庭。1929年进入伦敦大学就

2、读,于1932年获伦敦大学商学士学位,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321934年任丹迪经济暨商业专校助理讲师,19341935年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19351951年历任伦敦经济学院助理讲师、讲师和高级讲师。1951年,科斯移民美国。19511958年任美国布法罗大学经济学教授,19581964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641970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经济学教授,1964年起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教授,直到1982年退休。在担任法律与经济学杂志编辑(19641982年)期间,他编辑发表了许多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文章,对该学派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退休后,他被芝加哥大学聘

3、为荣誉教授及法律与经济学资深研究员;1991年被聘为堪萨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他是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 在长达60年的学术生涯中,科斯只出版了两本书:英国的广播:垄断的研究(1950)、厂商、市场与法律。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科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两篇经典论文中:一是1937年发表的厂商的性质;二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两篇论文都与解释制度起源有关。,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5,2科斯的经济学说,科斯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厂商理论和社会成本问题上。 (一)厂商理论 科斯在厂商的性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两个极有价值的思想:(1)企业是如何产生的?

4、即企业起源问题;(2)限制企业扩张的因素是什么?即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为了回答企业起源这个问题,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企业规模被决定在企业内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或等于其他企业的内部交易的边际成本的那一点上。 科斯的企业(制度)起源理论揭示了交易成本和制度形成的内在联系。交易成本的存在必然导致制度的产生,制度的运作又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制度现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 什么是交易成本?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现在,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的概念是个基础性

5、的概念,它泛指一切和交易相关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如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即提供交易条件)的费用。,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6,(二)社会成本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学术界便已开始讨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外部性)问题,并把它视为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科斯在其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一种新思路。这个新思路被后人总结为“科斯定理” 。 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中,由于外部性具有相互性,产权初始的界定状态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引导外部性所涉及的双方进行产权的相互交易,使资源配置流向高效率的方向,从而导致社会产出的最大化。,第三十

6、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7,三、诺思的经济学说,1诺思的生平与著作 道格拉斯C诺思(1920 )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他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幼年在欧洲、加拿大学习,1942年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士学位,1952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9461949年,他在该校兼任研究员。19501961年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执行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11966年任该校经济研究所所长,19671979年任经济系主任。1979年任赖斯大学经济学教授,19811982年在坎布里奇大学担任教授。为了继续高效率地研究新的政治经济模型,1983年他离开任教达33年之久的华盛顿大学,到圣路易大学任鲁斯法

7、律与自由教授及经济与历史教授,并在该校创立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他还曾在1958年任斯坦福大学客座副教授。他担任的公职有:19601966年任经济史杂志副主编,1968年、1971年与1978年任经济研究所理事会理事,19751976年任西方经济协会会长等。 诺思的主要著作有: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成长(1961)、美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1966)、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与戴维斯合著,1971)、西方世界的崛起:新经济史(与托马斯合著,1973)、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1981)、制度、制度变革与经济表现(1990)。重要的论文有:16001850年海运生产率变化的缘由和西方

8、世界成长的经济理论。,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8,2.新经济史学,诺思运用历史的和实证的分析方法,并借鉴马克思的理论,对经济史中的制度发展与变迁作了充分的解释。诺思从微观和个人的层面来分析和考察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建立起制度变迁的微观基础。他认为是制度决定了体制的产出。而既定的技术结构、制度结构和信仰结构(意识形态结构)共同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实绩。其中技术结构决定了经济活动的上限,适宜的制度结构则将经济活动推向其上限,不适宜的制度结构则会使得经济活动呈现收缩的趋势,而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信仰结构则决定了上面两者的实施特征。而且前面两者往往需要后者提供义理性、合法性的解释和支持。有时变迁必需

9、从意识形态结构的变迁开始。制度因素将如何影响经济实绩,诺思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诺思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理论上,这一理论的基石是:(1)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2)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3)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变化的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解释为何人们对现实有不同的理解。”他具体分析了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环境、意识形态及其刚性、制度的稳定性、统治者理性等因素的影响作用。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政治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形成政治、经济体制中各种形式的交易费用,影响社会各阶层的成本收益结构,造成社会发展或停滞的局面。,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9,四、威廉姆森的经济学说,威廉姆

10、森1932年出生于美国的威斯康星州,1955年获得麻省工学院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19631965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任教,19651976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其间曾任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特别经济助理。自1976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法学与组织理论教授。现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威廉姆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继承科斯、西蒙、阿罗以及钱德勒等人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学术流派交易费用经济学。由于他在该领域卓越的贡献,1988年美国管理学会将欧文管理学学术贡献奖授予他。 威廉姆森的代表性著作有:市场

11、与等级组织(1975)、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反托拉斯经济学(1987)、治理机制(1996)。,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10,在1975年的著作市场与等级组织中,威廉姆森发展了科斯对企业和市场的经典认识,指出市场和包括企业在内的等级组织都可以纳入微观经济组织的研究范围。市场与等级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市场和等级组织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其不同的存在合理性。指出引入交易费用来处理组织问题是必要的。 自1975年后,威廉姆森开始利用交易费用分析方法对反托拉斯、契约问题以及其他组织问题进行全面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性著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中。在该书中,威廉姆森通过对交

12、易费用的定义、契约人的行为假设和契约关系的治理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了他的交易费用经济学。这集中体现在:(1)他突出强调了资产专用性对决定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2)继承和发展康蒙斯制度经济学,坚持把交易作为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把多样性的契约模式视为不同的治理结构,指出不同的治理模式在不同环境中的效率是不同的,在制度设计中,应当针对交易的特性使激励、控制和治理与之相匹配。交易费用的节约是经济组织判断的标准。,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11,1988年威廉姆森在论文经济组织的逻辑中,对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他指出,所谓交易费用经济学是在拓宽新古典分析框架的

13、基础上,以交易费用为基石对各种经济组织进行比较研究的经济学科。其核心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观比较契约分析方法。第二,区别性比较。它是指通过比较各种经济组织的交易费用来确定可选择的治理结构和组织方式。第三,研究各种模式中暂时性的程序差异,以确定有关替代的组成部分。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威廉姆森集中研究了以下问题:(1)纵向一体化;(2)契约关系;(3)企业治理结构模式;(4)其他等级组织。 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经济学最大的贡献在于:(1)它突破了科斯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了以交易费用差异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决定理论,使交易费用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处理市场与企业的关系,而且可以处理其他一系列的组织问题

14、。(2)它提出了资产专用性概念,将专用性投资不足、效率损失与交易费用联系起来,使交易费用的内涵得到了巨大扩展,并将早期的静态制度分析推向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从而使交易费用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新古典经济学能够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3)威廉姆森从交易的内涵、交易的维度、交易的频率、资产的性质、契约关系的内涵以及程序分析等方面将交易费用分析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细化,使它进一步规范化和体系化。,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12,5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在科斯、诺思、威廉姆森以及德姆塞茨和阿尔钦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发展的主要特点在于: (1)在重

15、新整理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系列核心范畴,使之分析方法规范化,表达形式主流化(数理化),研究内容前沿化,使新制度经济学逐渐融入主流经济学之中,并成为主流经济学进一步发现的新动力和新的研究视角。(2)通过吸收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扩展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深化和拓宽核心定理的应用领域。集中体现在:1)诺思和迪克西特等人将科斯定理向政治领域扩展,提出政治科斯定理,并在政治科斯定理的基础上,提出政治交易费用分析框架,建立起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基石。2)罗兰、许成钢等人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转轨经济之中,对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提出

16、了纠正,并且进行了发展。3)以魏格斯特、格雷夫等人为代表对非正规制度的变迁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决定制度变迁的效率提出了新的认识,深化了制度变迁理论和制度绩效理论。(3)进一步推动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扩展,将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制度的范畴向其他领域进一步扩展,将大量非经济领域范畴引入制度经济学分析之中,使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逐渐呈现出脱离主流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新制度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内部冲突,使之呈现出分崩离析的发展态势。,第三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学派,13,本章思考题,1.评述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2.什么是交易成本? 3.如何理解科斯定理? 4.如何评价诺思的“国家悖论”? 5.诺思的新经济史学能解释历史变迁吗? 6.简述威廉姆森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