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经济发展中优先次序选择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70711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经济发展中优先次序选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八章经济发展中优先次序选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八章经济发展中优先次序选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八章经济发展中优先次序选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八章经济发展中优先次序选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经济发展中优先次序选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经济发展中优先次序选择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经济发展中优先次序选择,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第二节 部门发展优先次序选择 第三节 地区发展优先次序选择,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一. 平衡增长战略 二. 不平衡增长战略,一. 平衡增长战略,代表人物: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 含义: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名经济各部门按照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态。 (一)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1)观点:主张对各工业部门同时、按照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此克服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性,使整个工业按同一速度全面增长,达到实现工业化的目标。,(2)理由,1、社会分摊资本

2、不可分(大规模投资) 例:鞋厂与100家工厂组成的互补系统 2、各个工业部门互为市场,相互依存(同时按统一比例投资) 3、经济发展是工业化的同义语。(向工业投资) 结论:强调资本供给和投资的不可分割性,指出大推进式的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二)纳克斯的理论,1953年,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并提出了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的途径就是全面地、大规模地在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投资,实现平衡增长。观点: 1、互补性行业中大规模投资,相互成为客户,市场全面面扩大。这种基本的互补性来源于人类欲望的多样性。,2、强调是市场容量狭小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和大幅度扩大市场对

3、经济迅速增长的决定作用。 (1)各部门平衡增长可以产生扩大市场规模形式的外在经济,进而导致递增的收益。 (2)保持供给需求平衡,是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来源于萨伊定理。 (3)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要求各部门同时发展。,3、注意平衡增长与国际专业化的关系。 平衡增长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投资刺激来激发更高生产率的一种手段,是贸易扩张的基础。 4、主张同时全面投资和发展一切部门,但他不主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按照同一比率发展,他主张按照不同比率投资和发展各个部门。 原因是: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投资比率应按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来确定。,如何实现平衡增长,主张国家干预。 实施经济发

4、展计划。(原因:市场机制无法迅速筹集大量资本,并按照一定比例投资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平衡增长的优点和缺点,1、强调大规模投资重要性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发展找到突破口。 2、强调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和实现宏观经济计划的必然性。 3、纳克斯平衡增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片面强调工业化,重新重视农业农业的作用和同时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平衡增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一定程度的 批判和对对旧的世界格局否定。(独立自主发展),平衡增长的缺陷,1、某些概念的模糊。如增长?国内市场是最终产品市场还是中间产品市场? 2、平衡增长受资本不足、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限制。 3、平衡增长过分强

5、调计划化合国家干预。 4、经济发展实践未能为平衡增长提供充分的经验证明。,一. 平衡增长战略,按照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的观点,平衡增长: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大规模投资来实现的。,平衡增长发展战略:强调的是资本存量在各个行业同时扩张到一定规模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益,二. 不平衡增长战略,(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赫希曼 1958年 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赫希曼认为平衡增长的思想在工业发达国家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开工不足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资本存量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情况下提出来的。,平衡增长理论试图用发达国家的情况来说明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忽视二者在基本经济条件上的差异,

6、其理论是“早熟的”。,(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其次,发展是经济从一种类型向其他更先进的类型转变的渐进过程,各国的增长过程存在“关联效应”是不平衡的。 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地利用其有限的经济资源加速经济增长。,(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非均衡性质。 关于不平衡增长的实施,赫希曼认为有两个途径,一是重点投资于社会固定资本。 另一途径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直接生产活动。,不平衡增长战略的优点和缺点,不平衡增长战略的优点 1、强调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说明了企业家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资源合理配置

7、的一个重大课题。 2、既强调经济计划的重要性,又强调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市场基础上的计划)。 3、提出引致决策最大化理论、联系效应理论、优先发展井口替代工业战略。 4、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不平衡增长战略的缺点,1、低估了产业间不平衡增长带来的不良后果。 2、高估市场机制作用,忽视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不健全。 3、不平衡增长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原因:(1)如果实行价格管制,导致短部门供给更坏。(2)在非瓶颈部门产生闲置资源,总需求的收缩会造成浪费。(3)为保持国际收支,需要货币贬值,但这提高进口产品价格,这本身就是通货膨胀。 4、缺乏实证资料支持不平衡增长战略。,(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相对

8、性,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是对立统一的。,第二节 部门优先次序,一、优先发展工业 原因:1、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 2、工业生产率高 3、工业发展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较快地提高收入 4、联系效应大 5、能吸收劳动力 6、农业现代化基于工业化。,(一)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中心-外围理论 贸易条件恶化 有选择的实施贸易保护。 赫希曼也认为进口替代工业联系效应最大。因此,提出了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1、初级进口替代战略,(1)进口替代战略:用农业中的收益发展过去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的部分工业品的生产。 初级进口替代战略:从农产品加工工业入手,主要投资于非耐用消费品生产的进口替代。如食品深加工、纺织、日用

9、化工、造纸等。,(2)优势,1)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2)初期投资少,技术要求简单。 3)资金回收期短,周转快。 4)劳动密集型,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 5)成本低廉,具有比较优势。,(3)缺点,1)完全依赖国内市场,一旦饱和,经济就发展到极限。 2)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和聚集,与国外产品相比,可能缺乏优势或优势不明显,必须进行关税保护。,2、高级进口替代战略,在初级进口替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的档次,生产耐用消费品、资本品以及原料的深加工。,3、出口替代战略,以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品出口替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扩大非耐用消费品的出口。 台湾、香港等亚洲四小龙。 主要是利用劳动力廉价的优势。,4

10、、高级进出口替代战略,出口先进的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化基本完成。,5、战略选择的依据,选择哪个战略,主要看自身的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采取进口替代战略;劳动力丰富,采取出口替代战略。 (2)出口替代战略必须改革经济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需要;进口替代则必须加强保护。 (3)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往往混合使用。,(二)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选择?形成了菲尔德曼-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观点:长期的经济增长是资本品工业中各投资函数。因此,要实现长期增长,必须优先发展资本品工业连续投资,发展重工业,通过发展重工业来为轻工业、农业提供资本品。 资本品工业投资虽然牺牲短期的消

11、费品工业增长能力,却获得了长期的高资本品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 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苏联去的的很大的成功。但在印度却不成功,原因?,(三)优先发展主导部门,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提出了起飞理论。 经济部门三种形式: (1)主要增长部门 (2)互补性增长部门 (3)派生增长部门,二、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农业发展的地位和意义 1、农业四大贡献 2、农业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发展 3、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收入增加,资本形成 4、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二元结构。 5、改善贸易条件 6、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第三节 地区发展优先次序,一. 区域发展理论 二.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三. 中国的区域发展,一

12、. 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思路:,一个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是从区际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侧重研究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均衡与协调问题。,(一)“发展极”理论 “发展极” (development poles)佩鲁(法国),1. 什么是“发展极”?,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最快,这些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就是指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 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自身增长迅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一些地区和区内大城市中心。如生产中心. 贸易中心. 金融中心. 信息中心,等等。,佩鲁认为,“发展极”的支配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3、一是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二是资本的集中与输出 三是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四是形成“凝聚经济效果” 通过上述作用可以使具有“发展极”的地区得到优先发展,并进而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2. 发展极的形成条件:,一是在一个地区内存在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 二是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三是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如一定的资金、技术、人力、机器设备等硬件环境和熟练的劳动力、良好 的投资政策等软环境。“,3. 发展极的辐射作用:,(1)技术创新的示范和扩散效应。 (2)资本的集中与扩散功能。 (3)产生规模效益。,(二)“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回波效应”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是

14、指资本. 人才. 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扩散效应”:,“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展极”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因为发达地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必然向其他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技术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发展极”理论的政策含义,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发展极”,通过“发展极”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 建立“发展极”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自动产生“发展极”,另一种则是由政府

15、通过计划经济和重点投资主动建成“发展极”。,增长极理论推动中国前进的轨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的决策,实际上就是增长极理论的运用。具体做法是通过给予这些地区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地区经济更快地发展。仅二十几年的时间,这些增长极和增长中心就从较为贫困的地区变成了经济发达的地区,并依靠其“扩散作用”带动的周边城市与地区的发展。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二十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

16、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九十年代末期,我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西部大开发,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增长极。,从“增长极”理论角度来看,出现地区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具有必然性的。因为由于积累性因果循环的作用,增长极的出现对周围地区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扩散效应,一是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而回波效应,是指由于增长极的“吸引力”作用使落后地区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不断流向增长极地区,使增长极地区的发展获得强大动力,而落后地区则会因生产要素的缺乏而变得乏力,即出现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落后,经济不平衡状态越来越突出的局面。而在增长极的发展过程中,两种效应共同起作用,产生的结果是,总体经济获得以增长的同时,“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则会不断拉大。,从“增长极”理论角度来看,出现地区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具有必然性的。因为由于积累性因果循环的作用,增长极的出现对周围地区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扩散效应,一是回波效应。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