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114775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2020 年7月12日15:00-17:30重庆一中高2022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为什么今天仍然要提倡阅读鲁迅著作?根本原因就在于鲁迅作品不但已成为时代文学经典,而且在同时代为数不多的经典读物中又占据了一个制高点。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语言大师。在中国语文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变革过程中,鲁迅

2、的文学语言起到了桥梁和示范作用,具有无与伦比的审美意义与文体创新意义。他字斟句酌,炉火纯青,把文字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他还是文体创造的先锋:不仅创造了杂文这种新型的散文体裁,而且他的小说几乎每篇都有新的形式和格局,从不重复自己。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史诗性的叙事文学作品,以及作为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杂文,对于社会历史生活都会有广泛的反映。鲁迅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幅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长卷,从中可以领悟到中国革命的合理性、正义性和迫切性,对于当代读者无疑是-种生动而形象的教科书。经典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认识意义是恒定的,而其现实意义却是流动的。重读鲁迅文本,应该回应现

3、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迫切问题,使其在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过程中不断彰显出思想和艺术的魅力。只有这样做,才能使鲁迅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鲁迅在广泛剖析中国国民性负面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最需要灌输的道德观念是“诚与爱”。这不仅具有普适意义,而且同样切中当今时弊。因为如果缺少了“诚”与“爱”,市场经济就必须导致信用污染,而这种污染比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对于塑造新型的民族性格,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三点:一、耐劳作的体力;二、纯洁高尚的道德;三、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这其实就指明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没有健全的体魄就无法承

4、受工作的重负。这就是所谓“健康第一”。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知识更新、信息爆炸的社会。没有容纳新潮流的精神,就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现代社会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双轨并行的社会。法律是不能触碰的立身行事的底线,道德是一种没有上限的人格追求。“纯洁高尚”是一种境界,并非每个人都能通达。但每个人都应该对“纯洁高尚的道德”有一种景仰之情、向往之心,这也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崇高目标。我们肯定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但必须看到,它不可能回应并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一切具体问题。如果有人问:阅读鲁迅作品最大的现实功效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三个字:“学做人”!鲁迅的一生是为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温饱和

5、发展而呐喊的一生,他说:“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以为快活。”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无疑是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鲁迅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郁达夫说:“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经把握了古今与未来。”所以,读鲁迅的书,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学习鲁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像他那样生活,像他那样做人。我想这也就是阅读鲁迅经典最大的现实意义。(摘编 自陈漱渝我们今天何以要阅读鲁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在语言上的精湛水准和作品的不朽价值使他对传统语文的现代转型起了决定作用。B.鲁迅

6、在杂文和小说两种文体.上都表现出文体创新的先锋性,其中前者的表现优于后者。.C.鲁迅提倡的“诚与爱”的道德观念,不仅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切中了当今社会的弊病。D.对于当今的国民性和民族性格塑造,鲁迅的作品都提前专门作过回应,充满了前瞻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鲁迅作品的审美、认知和现实三个方面的意义对开篇所提问题进行了分析。B.文章用“学做人”作结,对今天仍然提倡读鲁迅的原因,做了全面而简明的概括。C.文章在阐释当今阅读鲁迅的现实意义时,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D.文章直接引用鲁迅和郁达夫的话来突出鲁迅的无私精神和认知智慧,很有说服力。3.根据

7、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回应现实普遍关注的问题,能够使鲁迅的作品在走向大众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B.鲁迅对塑造新型民族性格的看法,与今天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观念比较吻合。C.当今社会选择德治法治并举,这可以在鲁迅对纯洁高尚道德的提倡中得到启发。D.当今学者只有从回应现实这个点出发,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鲁迅研究的现实功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白发冯骥才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

8、者再努努力,往上登一登。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

9、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到树枝上去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作?”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样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竞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

10、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多白发?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

11、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总是一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的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放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的,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

12、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必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13、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以友人调侃“我”的白发起笔,语言轻松活泼,表现了“我”对人生老去的豁达态度,这种态度与后文表现出的其他态度有很大的不同。.B.因为最强烈的情感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情感只能珍藏心底,所以“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为何“我”见到她的白发时会有那样的反应。C.文章在叙述“我”染发的经历时,词语、修辞、句式上分别选用了叠词、借代、反问句、感叹句等,这些艺术技巧有力地强化了抒情的效果。D.文章以“白发”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将不同时段、不同对象、不同情感有机地统一起来,内容丰富,文理清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5.母亲的白发、妻子的白发、邻居老者的白发,分别引发

14、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6.文章对邻居白发老者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15、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注】, 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跸:读“b”,帝王的车驾。也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行人通行。7.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前言便宜事 便宜:利于治国,合乎时宜B.口对响应无穷者 响:回应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