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20200710101816)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307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2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20200710101816)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20200710101816)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20200710101816)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20200710101816)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20200710101816)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202007101018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20200710101816)(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造屋记 蒋 曼 二哥刚刚说要修房子,爷爷就收拾好城里的细软,马不停蹄地回家。即使他跟我们在 城里生活了五年,即使他打牌的牌友都凑得够一桌,他还是心急火燎地回家。他要修房 子。 爷爷八岁时就没了爹娘,歇息在山神庙里。到别人家做工,随便一块空地,就能蜷缩 着睡过去。醒来时,做不完的活。凑合着长大,一长就长到了八十几。成了家,有了五个 孩子,又有了大大小小的孙子、重孙子。过年时,拍照,一张照片装着满满的子嗣和岁 月。 爷爷常常把照片拿出来端详,看着看着,就乐呵呵: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我这根独 苗,

2、长了好大一枝。 爷爷除了种庄稼,还会编篾,把后山上的翠竹像变戏法一样,编成大半个家。以前是 茅草屋,全靠竹子编来编去,编了墙,用大楠竹做梁,毛竹做椽,铺一屋顶的茅草,也是 安稳的家。然后编箩筐、晒席、簸箕、筲箕,给丝瓜、四季豆、豇豆搭好竹架子,扎菜地 边的篱笆,做刷锅用的竹刷子。 爷爷夜以继日地编,像院坝边高树上那只勤劳的喜鹊,编一个巢,编一座房,遮风挡 雨就能让人满意。一个人一辈子睡烂两床竹篾席就差不多了,爷爷说这话时比划着两根手 指,胸有成竹。爷爷对生命如此笃定,却从来没想过一生会修三次房。 庄稼人一生没多大奢望,最大的心愿就是修一水高大、整齐的青瓦房。爷爷的青瓦房 从种树开始,他在山坡上

3、见缝插针地种:柏树,青冈,香樟。 爷爷种的都是要几十年才成材的树。树长,孩子也长,一天一个样,只等孩子长成劳 力,树长成栋梁。土是早已摸热了的熟土,用最好的木材,烧上几天几夜的窖,红彤彤的 热窖把湿软的黄土变成了硬实的青瓦,一片一片排成长队,围成层层的瓦圈,等着上梁。 后山的石岩上凿下来的片石、方石,整整齐齐码在该在的地方。地里的泥巴长得出庄稼, 也能长出房。爷爷那身气力,硬是把躺着的泥垒成竖着的土墙。 木柱子下面的础石凿成象棋样的圆饼,侧面雕刻着胖头鱼,鱼鳞细密而清晰,还有寿 桃和繁花,在灰白色的石头里鲜艳欲滴。墙虽然是泥土夯的,也厚实方正,冬暖夏凉。爷 爷坚持要刷上青色的灰底,在青色的灰底

4、上,爷爷和工匠一起用石灰水画出青砖的样子, 一笔一笔,上下错缝,横平竖直。 把泥土夯成的青瓦房画成结实、规整的青砖房。爷爷就好这样的面子,那些辛苦的日 子和漫长的等待终究等到了快活自得。画出来的青砖瓦房毕竟不在纸上,在麦苗青青的山 间地头。炊烟升起,一缕一缕熏老了岁月。 孩子们像熟透了豆荚里的豆,弹得远远的。人走空了,房子就老去,木梁、石板、青 瓦悄悄颓圮。老家的房子垮了,这人到哪里,心都不踏实。 ?八十五岁的爷爷要修最后的青砖楼房:混凝土,钢筋现浇,三层小楼。二哥的房,终 究还是修在老屋的地基上。爷爷哪里闲得住,说是守工地,从给工人烧水开始,几个月 后,成了标准杂工。哪里缺人手,就顶上去。

5、?他和工人都忘记了年龄。现浇水泥要用大量的木板支模,模具成型后再拆木板。爷爷 把木板上的钉子挨个取下来,一张板子几十颗,取了一百多张,每张板子节约了好几十的 成本。爷爷觉得自己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掐着红肿的指头在心里算了好几遍。少睡点觉又 有什么关系呢?爷爷这一辈子没吝惜过自己的力气。 ?爷爷看着楼房一天天从地里长出来,钢筋都是指头粗,楼板厚实。爷爷粗糙的手摸着 扎实的楼房,心里踏实:绝对要管一百年。爷爷守着偌大的三层楼房,满足而空荡荡地睡 下。 ?儿孙满堂的盛况一年只有几天,爷爷自作主张把十几个房间都安排好。一楼背阴的房 放粮食,二楼的床垫放在二哥的房里,小孙女喜欢三楼的阳台房,新安好了纱窗。

6、重孙子 们的书房刚好避过下午的太阳。回娘家的女儿房里堆着棉被,随便来多少都能睡下。 ?爷爷在楼房旁边种了花树,乡下的土地那么多,又厚又肥,种的花最接地气,种的菜 生机勃勃。爷爷从此生活在儿孙满堂,花团锦簇的楼房里,他每天巡视着这扎实厚重的家 当,一生的圆满与期望把空荡荡的楼房装得满满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03 月 27 日 20 版)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爷爷一生造屋的经过。 八 岁 时 , 没 有 屋 成 家 后 , _壮 年 时 , _八 十 五 岁 时 , _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子。 (3)第 ?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说说本文中的爷爷与李森祥台阶中的

7、父亲的人物形象有何异同。 【答案】 (1)茅草屋;青瓦房;青砖楼房 (2)运用比喻修辞,把“ 孩子们 ” 比作 “ 熟透了豆荚里的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长大 成熟后离开爷爷的情形,揭示了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 (3)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写出了青砖楼周边美好的环境,衬托了爷爷幸福喜悦的心 情,表现了爷爷一生圆满与期望。 (4)相同点:作为老一代农民,他们都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意志品质,生命不息、奋斗 不止的勤劳习惯。不同点:文中的爷爷聪明能干、心灵手巧,能做出细活台阶中的父 亲憨厚木讷,胆子小,不善表达。 【解析】 【分析】( 1)第4 段成家后 “ 以前是茅草屋,全靠竹子编来编去

8、,编了墙,用大 楠竹做梁,毛竹做椽,铺一屋顶的茅草,也是安稳的家” ,第6 段 “ 庄稼人一生没多大奢 望,最大的心愿就是修一水高大、整齐的青瓦房。爷爷的青瓦房从种树开始,他在山坡上 见缝插针地种:柏树,青冈,香樟” ,这是写爷爷在壮年时想拥有青瓦房。而11 段写“ 八 十五岁的爷爷要修最后的青砖楼房” 。 (2)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孩 子们像熟透了豆荚里的豆,弹得远远的” 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字面意义:形象地写 出了孩子们长大成熟后离开爷爷的情形。深刻含意:揭示了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答题时 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

9、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 句所要表达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内涵。 (3)“ 乡下的土地那么多,又厚又肥,种的花最接地气,种的菜生机勃勃” 一句明显是环 境描写。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答出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作用。从字面意思上看,描 写的是青砖楼周边美好的环境。从全文内容考虑,这句景物描写衬托了爷爷幸福喜悦的心 情,特别是用“ 种的菜生机勃勃” 表现了爷爷一生圆满与期盼。另外,这句话用在文章的结 尾部分,还有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 (4)要求比较本文中的爷爷与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的异同。注意人物性 格分析要从文章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 行分析

10、总结。如相同点可从他俩都是吃苦耐劳老一代农民,都有艰苦奋斗的品质的角度作 答。不同点可分别从文中的爷爷聪明能干、心灵手巧而台阶中的父亲憨厚木讷、不善 言辞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茅草屋;青瓦房;青砖楼房 运用比喻修辞,把“ 孩子们 ” 比作 “ 熟透了豆荚里的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长大成 熟后离开爷爷的情形,揭示了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 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写出了青砖楼周边美好的环境,衬托了爷爷幸福喜悦的心 情,表现了爷爷一生圆满与期望。 相同点:作为老一代农民,他们都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意志品质,生命不息、奋斗不 止的勤劳习惯。不同点:文中的爷爷聪明能干、心灵手巧,能做出细活

11、台阶中的父亲 憨厚木讷,胆子小,不善表达。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 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确定答题区域,找准关键语句,结合题干提示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训练,掌握基本的答题 模式,注意对句子的意思的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和本 句的意思进行指导。 本题考查考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考生要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注 意概括要准确。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特殊考察 徐嘉青 刘林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负责人,这里位置偏僻,经济

12、状况很是糟糕,学校自然也好不 到哪里去,到处都破破烂烂的。至于说体育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个快要散架的 篮球架,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只能在校园的空地上跑着玩。 这天,刘林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给农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有需要的可以报 名。刘林虽然觉得报了名也没多大机会入选,但还是按照要求填写了学校的现状和自己的 联系方式。 过了一个来月,刘林几乎都要忘记这件事了,这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 是负责捐赠体育器材项目的工作人员,说看到了他的报名信息,觉得符合捐赠条件,打算 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这才给他打了电话。 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 有时间,咋

13、没时间 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 对方笑了,说了声“ 那行 ” ,就挂了电话。转过天是个休息 日,刘林正在家里干点杂活,电话响了起来,还是那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再过十几分钟就 要到学校门口了,让刘林尽快赶到学校去。 撂下电话,刘林连手都没顾得上洗,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去。刘林刚打开校门,一辆 车“ 吱呀 ” 一声停在了校门口,刘林赶紧迎了上去。一番介绍后,他把车上的一行人让到了 校园里。其中有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详细地问了学校的情况,刘林都一一做了回答。 最后他们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这才打算告辞。 坐上车后,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摇下车窗,问:“ 刘校长,如果咱学校成了受捐对 象,你能不能保证

14、用好这批捐赠器材?” 刘林一脸严肃地说:“ 能,绝对能。” 中年男子看着 刘林,微微一笑, 说: “ 好的,最终结果我们会再与你联系的。” 一转眼又是几天过去了, 刘林接到电话,学校成了受捐对象。几天后,工作人员就把一批篮球送到了学校,还专门 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 不爽,但又一想: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 这天,刘林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是那位负责捐赠器材的中年男子。对方说,他们采 购的这批篮球存在质量问题,现在要全部收回,由生产厂家调换合格产品,请刘林把篮球 整理好,明天他会来把篮球拉走的。挂上电话,刘林心里

15、疑惑不解。 第二天,中年男子果然开着车来了。刘林把篮球搬到车上,中年男子仔细地查看了每 个篮球,叹了口气说:“ 刘校长,我为你的食言感到遗憾。” 刘林一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 我怎么食言了?” 中年男子说:“ 你没有 用好捐赠的篮球。” 刘林说: “ 自从篮球送来后,我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课,每节课都领着学 生好好练习篮球呢,” 中年男子闻言“ 哈哈 ” 一笑, 说“ 行行行,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相 信的。实话告诉你,这项捐赠还有后续,篮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我明确地 告诉你,你们学校的受捐资格被取消了,” 说完,他转身就要上车。 刘林一下子急了,过去一把拉住了中年男子的

16、胳膊,大声地说:“ 先生,为啥要取消 我们学校的受捐资格,您得给我说清楚!” 中年男子猛然被拉了个趔趄,回过身来后十分不 悦地说: “ 之前给你说过,受捐的学校要用好体育器材。我们先捐赠的篮球就是个 敲门 砖 ,也是个考察,看捐赠能不能起到作用。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学校的篮球个个都是崭 新的,说明了什么?你们根本就没让学生用过,这样的学校有资格成为受捐对象吗?” 听到 这话,刘林却变得心平气和了,他松开手,说:“ 这样吧,我邀请你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篮 球的,看完之后,如果你还觉得我们学校不够资格,我绝无二话。 ?中年男子想拒绝,可看刘林一脸认真,他就点了点头,刘林去了一个班的门口,说 道: “ 这节上体育。 ” 只听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一群学生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 ?到了操场上,刘林吹了一声哨子,刚才还乱哄哄的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刘林说: “ 跟之前一样,大家分成四排,一边两排,两边前排的同学,准备拿篮球!” 只见前排的十 几个学生到了校门口,每人从车上拿了一个篮球,到了站定的位置,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