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30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 “ 岱宗 ” 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1)泰山 (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 【分析】( 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 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 岱宗 ” 。据此可作答。 (2)诗句

2、“ 齐鲁青未了 ” 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两 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两句, 用“ 决眦 ” 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 高大,景色秀美壮丽。意对即可。 (3)末句的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 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 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 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泰山 高大、雄伟(雄奇)、壮丽

3、、秀美 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 ” 体会感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

4、峰之一。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 峰。 海隅:海边。 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壑: 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_ 之态。从诗 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_ 的 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请写出你从中领 悟到的生活哲理。 【答案】 (1)高远 (或高壮 );归隐 (或隐逸、遁世) (2)我从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 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解析】 【分析】(1) 望岳第一联,“ 岱宗夫如

5、何?齐鲁青未了” ,写泰山的高, 不直接写,而是写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到远远横亘的泰山,通过距离之远烘托 泰山之高。终南山首联“ 太乙近天都 ” ,意思是终南山的太乙距离天空很近,终南山虽 然高,但是距离天还很远;“ 连山到海隅 ” ,终南山虽然绵延千里,但是也未能连到海。上 下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从远景写出终南山高远的特点。所以两首诗,都是远观山景,描 绘山高远或者说高壮的特点。 终南山前几联总写终南山的高远以及烟云雾霭的景色 变换,阴晴变化中中峰的千岩万壑,最后一联耐人寻味,“ 欲投人处宿” 的主语应该是 “ 我” , “ 我” 在游山, “ 我” 在观物抒情,“ 我” 在“ 隔水

6、问樵夫 ” ,流露出诗人寄情于山水,有意 归隐的情绪。 (2)“ 会当 ” 是“ 一定要 ” 的意思。攀登的过程是辛苦、艰难的,但是“ 无限风光在险峰” ,登 上山巅,才有机会雄视天下,“ 一览众山小 ” 。 故答案为: 高远 我从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 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等额把握,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句子理解。 本题考查诗句哲理的把握,注意首先明确句意,然后明确诗句隐含的哲理。 3古诗阅读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 辉。宁知 丧乱 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 明月:传说中的“ 随侯明珠

7、 ” ,与 “ 和氏璧 ” 齐名。 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 “ 更有一珠归 ” 中 “ 珠” 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以珠喻人 (倩公 ),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 (扣住 “ 比 喻”“赞美 ” ,意近即可 ) (2)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 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 ),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 )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 “ 赞美 ”“惜别 ” ,意近即可 )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

8、内 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 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 果。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 +感情(心情)。这里用“ 珠” 字 写出了李白 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 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做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 要的美学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鉴 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 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首诗写出了李白对倩红的极度欣赏和在离别时的依依不

9、舍之 情。 故答案为: 以珠喻人(倩公 ),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 (扣住 “ 比 喻”“赞美 ” ,意近即可 )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 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 ),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 )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 “ 赞美 ”“惜别 ” ,意近即可 ) 【点评】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 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 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 要将词语放回到

10、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 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 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 兵后 (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 围故井,向来 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败垣:毁坏的矮墙。 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 B.高亢激昂 C.恬淡

11、悠扬 D.轻快活泼 (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 自” 字的妙处。 【答案】 (1)A (2)一个 “ 自” 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 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以花的无情,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 时的痛心之情。 【解析】 【分析】( 1)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 上“ 无主 ” 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而春草笼烟展示的也是万物繁昌的景象,加上“ 茫 茫” 二字,隐隐在说,这里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一片荒凉,末缀上乌鸦这一不吉祥的鸟, 不啻在告诉人们,这里已经没有人烟了。诗人匠心独运,把极热闹奋发的春

12、天写得极不 堪,不写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已经包括了进去。故而选A 合适。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 言环境中,“ 小桃无主自开花” ,意思是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 色,倍增兵后的凄凉。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 蓄势。用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 故答案为: A; 一个 “ 自” 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 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以花的无情,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 时的痛心之情。 【点评】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

13、。答题时应注意,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 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 上,准确选择。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步骤为: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 , 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 , 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 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百舌儿:鸟 名。 居士:苏轼自号“ 东坡居士 ” ,这

14、是作者的自成。 (1)第二句 “ 无限 ” 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 “ 莫忘小桥流水” 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答案】 (1)繁茂、生机盎然的特点。 (2)读出了苏轼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的情怀。 【解析】 【分析】( 1)“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的意思是:是说自己在雪堂前亲手 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其中“ 无限 ” 一词修饰 “ 绿 阴” ,可见桃李长得旺盛,俨然一片绿意葱葱的景象。由此抒发了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的情 怀。 (2) “ 莫忘小桥流水” 的意思是:不要忘记以前小桥流水的惬意生活。这是作者遥想当年 的闲适自得

15、,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对田园生活的怀恋之情。 故答案为: 繁茂、生机盎然的特点。 读出了苏轼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的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 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6请你分别对含“ 最” 字的两句诗 “ 最是一年春好处” 和“ 此物最

16、相思 ” 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 理由。 朗读技巧提示: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最” 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 最” 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 友人的思念。 【解析】 【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 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 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所以“ 最 ” 应读出欢快,欣悦的感情。 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 婉曲动人。所以“ 最” 应重在抒情,读出对友人的思念。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最” 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