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20200711084348)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204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20200711084348)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20200711084348)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20200711084348)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20200711084348)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20200711084348)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2020071108434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20200711084348)(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 孔子曰: “ 吾死之后,则商 也日益,赐 也日损。 ” 曾子曰: “ 何谓也? ” 子曰: “ 商也好 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 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 者居,如入鲍鱼之肆 ,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 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 【注】 商:卜商,字子夏。 赐:端木赐,字子贡。 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 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

2、;肆,店铺。 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则商也日益 _ 赐也好不若已者_ 即与之化矣化 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 “ 不知其人,视其友” ,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 ,从 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 慎处 ” 的原因。这个成语是_。 【答案】 (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 趋向一致 (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 【分

3、析】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 日” :每天,一天天。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 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 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 是以 ”“其”“处者 ” 等字词 的翻译。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 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自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 陋室不陋 ” ,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 生活态度

4、。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题干要求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 慎处 ” 的原因。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 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 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词语作答。可用成语“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 作为答案。作答前可分析“ 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一句。 故答案为: 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 趋向一致 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实

5、词解释。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 日 ” 是名词作状语,每天, 一天天也。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 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是 以:因此;与处者:与自己交往的人。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 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在人物形象。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归纳要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文段 强调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

6、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选择适合的词语,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最合适。 【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曾子问:为什么 呢? ” 孔子说: “ 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 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不了解孩子如 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 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 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

7、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 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 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的!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 子曰: “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注释】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8、。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有仙则名 _ 斯是陋室 _ 谈笑有鸿儒 _ 无案牍之劳形 _ 子欲居九夷 _ (2)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或曰: “ 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 何陋之有 ” 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和“_”。 (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 君子 ” 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答案】 (1)出名,有名;这;博学的人;官府文书;想,想要 (2)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有人说: “ (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惟吾德馨;君子居

9、之 (4)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重点在于学生对文 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 名,有名。 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 儒:博学的人。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案牍:官府文书。 孔子想搬到九夷 (边远之地)去住。欲:想,想要。 (2)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意: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 葱,映入帘中。 句意:有人说:“ (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内容可知:

10、【甲】【乙】两段文字中“ 何陋之 有” 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 。 (4)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甲】文中“ 惟吾 德馨 ” 和【乙】文中“ 君子居之 ” 分析,明确“ 君子 ” 应该具有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 岸,淡泊宁静的情操。 故答案为:( 1)出名,有名;这;博学的人;官府文书;欲:想,想要 (2)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有人说: “ (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4)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点评】解答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时,一

11、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 “ 留 ”“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本题中要注意重点字词 中的 “ 上” ,爬上; “ 入” ,映入; 中的 “ 或” ,有人; “ 如之何 ” ,倒装,何如,怎么住。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 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

12、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二石兽并沉焉_ 以为顺流下矣 _ 棹数小舟 _ 湮于沙上 _ (2)翻译下列句子。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13、反溯流逆上矣。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 石必倒掷坎穴中” 的。 (4)老河兵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 老 河兵 ” 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 字以内) 【答案】 (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 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 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 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14、穴,渐 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 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 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 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 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 并” 解释为 “ 一起 ” 。 (2)“ 转转 ” 的意思是 “ 翻转 ” ;“ 已” 的意

15、思是 “ 停止 ” ;“ 遂” 的意思是 “ 于是,就 ” ;“ 溯流 ” 的意 思是 “ 逆流 ” ;“ 逆 ” 的意思是 “ 与顺相对 ” 。 (3)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文中语句即可。 (4)从选文来看,老河兵“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等 因素。从其 “ 老河兵 ” 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解答本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 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及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及彼,谈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 示,符合字数要求即可。从“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16、矣,可据理臆断欤” 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故答案为:( 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 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 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 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 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 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 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要遵照“ 词不离句 ” 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