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PPT优秀课件-细心整理

上传人:tu****1 文档编号:14110644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PPT优秀课件-细心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优秀课件-细心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优秀课件-细心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优秀课件-细心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优秀课件-细心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PPT优秀课件-细心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PPT优秀课件-细心整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作者简介,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背景介绍,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

2、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 轼,su,qn,zo,xng,读准字音,停顿划分,(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照进,高兴、愉快的样子,想到,到,于是,睡,睡觉,共同,一起,院子里,散步,漫步,释词检验,门,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交叉错杂,原来是,清闲的人,只是,而已,罢了,形容水清澈透明,释词检验,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

3、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句验收,月色照在庭中,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仿佛有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研习课文,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 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研习课文,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_。,何夜无月?

4、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全文共分三层,请用简短语言概括。,记承天寺夜游,记叙,描写,抒情,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从课文第一部分找出记叙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承天寺中庭,我(苏轼)与张怀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知识拓展,古人有不少咏月的佳句,你能写出哪些来?,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星垂

5、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 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作者为什么想去夜游承天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原因是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被贬之人。,探究理解,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 身临其境,皎洁、空明,3、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6、3、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表现出作者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有一种落寞悲凉之感。这里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2、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旷达乐观的心境。,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乐观豁达、旷达,练习巩固,一、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A,二、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D,三、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 描

7、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_。”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_ 四、上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 第二层,写景,描写了_;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全文共分三层,请用简短语言概括。,记承天寺夜游,记叙,描写,抒情,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四、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B,五、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