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章元复习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1527****560 文档编号:141106079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章元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章元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章元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章元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章元复习学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章元复习学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章元复习学案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案 - 1 - 课题:三角形章元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 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灵活使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去解决具体问题。 【学习过程】 一、三角形相关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 由_ 叫做三角形。 要点 :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 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 、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 此三角形可记作ABC ,其中线段AB 、BC 、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 B、 C分别

2、表示三角形 的三个内角。 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 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意: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 _。 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一个和它的对边的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意: 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 画三角形中

3、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 (3) 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简称三角形的高。 注意: 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案 - 2 - 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 上的高。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 的不等式有: a+bc,b+ca,c+ab 三角形两边之差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 的不等式有: ab-c ,ba-c ,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

4、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 段即可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 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四、三角形的内角 结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表示:在 ABC中, A+B+C=180 结论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_表示为: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C=90,那么 A+ B=90 (因为 A+B+C=180) 注意: 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 :在 ABC中, C=180( A+B) 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

5、: ABC中,已知 A: B: C=2:3:4,求 A、 B 、 C的度数。 五、三角形的外角 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如图, ACD为 ABC的一个外角,BCE也是 ABC的一 个 外角,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案 - 3 - 这 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 2、性 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 如图中, ACD= A+B , ACD A , ACD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 六个外角。 六、多边形 (

6、补充性 ) 多边形的对角线条对角线 n 边形的内角和为_ 多边形的外角和为_ 考点 1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D、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 2、如图 3,在 ABC中,点 D在 BC上,且 AD=BD=CD,AE是 BC边上的高,若沿AE所在直线折叠, 点 C恰好落在点D处,则 B等于() A、25 B、 30 C、45 D、60 3、如图 4,已知 AB=AC=BD,那么 1 和 2 之间的关系是() A、 1=22 B 、 2 1+2=1

7、80 C 、 1+32=180 D、 3 1- 2=180 4、如图,在 ABC中, D,E 分别是 BC ,AD的中点, ABC S =4 2 cm,求 ABE S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案 - 4 - 考点 3 1、关于三角形的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边互不相等 B、至少有两边相等 C、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D、最多有两边相等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个数有( ) 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 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 角形的一个顶点,

8、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 A=B= 2 1 C,那么 ABC是直角三角形;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ABC中,若 A B=C,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3 个 B、4 个 C、5 个 D、5 个 3、一个多边形中,它的内角最多可以有个锐角 考点 4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 A、 3cm, 4cm, 8cm B、 8cm, 7cm, 15cm C、13cm, 12cm, 20cm D、 5cm, 5cm, 11cm 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7 ,则它的周长为( ) A、13 B、17 C、

9、13 或 17 D、不能确定 3、 ABC中,如果AB=8cm , BC=5cm ,那么 AC的取值范围是 _。 4、长为 11,8, 6,4 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种选法,它们分别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 和 3 ,那么它的周长为 6、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案 - 5 - 4题图 E BD A C H 考点 5 1、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 A、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 B、三角形房架 C、照相机的三角架 D、矩形门框的斜拉条 2、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有( ) A 、

10、正方形 B 、长方形 C、梯形 D、 直角三角形 3、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有( ) A、 2 个 B 、 3 个 C 、 4 个 D 、 5 个 考点 6 已知 ABC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A: B: C=1 :3:5,则 B= 0, C= 0 考点 7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则它是 (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一般的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钝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 数为 ( ) A、 30 B、 60 C、90 D、120 3、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

11、 ) A、 90 B、110 C、100 D、 120 ( 1)( 2) ( 3)( 4) ( 5) ( 6)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案 - 6 - 4、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ACD B、 B+ACB =180 A C、 B+ACB B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为_。 考点 8 1、如图,在 ABC中, B, C的平分线交于点O (1) 若 A=50 0 ,求 BOC的度数 (2) 设 A=

12、n 0(n 为已知数),求 BOC的度数 2、如图 , 在 ABC中,ADBC,CE是 ABC的角平分线 ,AD、CE交于 F点. 当 BAC=80 , B=40时 , 求 ACB 、 AEC 、 AFE的度数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案 - 7 - 3、如图所示,在ABC中, B=C, BAD=40 ,并且 ADE=? AED , ?求 CDE的度数 4、已知:如下图所示,在ABC中, ACB 90, CD为高, CE平分 BCD ,且 ACD : BCD 1: 2,那么 CE是 AB边上的中线对吗?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有 D、E两点,求证: BDDE EC ABAC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案 - 8 - 教(学)后反思:_ _ ( 实 际 使 用 课 时 _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