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05924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2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2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2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2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与商业都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基础 之上,并成为农耕文明的补充。,请你复习我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发展特点。,1、我国古代手工业特点 2、我国古代手工业三大典型性行业,冶金业、陶瓷业、纺织业,唐三彩为唐代陶器的代表,是低温铅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锰、钴等矿物作釉料着色剂,釉、里还加入铅作助熔剂,、最后经低温、(800左右)烧制而成。釉色

2、有绿(铜)、赭(铁)、蓝(钴)三色,故称“唐三彩”,其实几种釉色互相渗化,又产生许多新色,再加上年代久远,有些颜色变化,所以现在呈现出来的颜色不只三种,而是绚烂多彩、富丽堂皇。唐三彩陶器主要用于明器和俑,表现建筑、家具、日用品、牲畜、人物等,式样繁多,可再现唐代社会生活风貌,被誉为唐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从目前出土的唐三彩来看,它始于唐高宗时,盛于开元盛世,天宝以后逐渐衰落。,唐三彩的主要颜色有三种,这三种主要颜色,比较统一的认识是黄、绿、白,但也有人认为是黄、绿、红,或是黄、绿、蓝。除了这三种基本色之外,还有红、黑、蓝,甚至其他兼色、复色等,只所以称为“三彩”,盖因“三”在古汉语中意为多,符

3、合人们的思维习惯。,盛唐三彩产量大,质量高,三彩俑生动传神,釉色自然垂流,互相渗化,色彩绚丽,呈朦胧之美,艺术水平很高。唐三彩是在综合东汉以来的绿釉和黄釉陶的基础上,又引进波斯蓝釉技术蓝釉技术创烧而成的。据说唐三彩中呈蓝色的钴料,也是从波斯进口的,所以人们常说“三彩贵蓝”。,商业的起源:,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我国古代的主要商品,由此可见,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哪些生产部门的发展密切相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中国古代商业

4、发展的概况),1.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出现了职业商人和货币。,(3)春秋战国:,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3.曲折发展(魏晋南北朝),4.商业繁荣(唐宋元),5.发展新阶段(明清),区域性的商人实力雄厚,形成商帮,社会地位大大提高。,2.发展(秦汉 ),唐:俞大娘航船,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明代:会馆、商帮,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徽文化是滋养百年徽商,商人在古代最初只是个体分散式的经营,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商人群体。但到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的快

5、速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为中心的商帮,商人开始以群体形象活跃在历史舞台。,山西商帮 徽州商帮 福建商帮 广东商帮 山东商帮 宁波商帮 龙游商帮 洞庭商帮 江西商帮 陕西商帮,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下列关于会馆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于明清时期 B、是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 C、一般只出现于京城 D、其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C,徽商与晋商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商品明码标价,专门管理机构,

6、管理严格,民间集市草市形成,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商业区相当繁华,(二)我国古代的“市”的发展,知识梳理,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价”的诚信传统。,秦朝: 市里交易须明码标价 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汉代:,西汉时已开辟海陆丝路, 商运活跃,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东西九市”,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 形成:“长安和五都 洛阳、临淄、邯郸、宛 、成都”及地方都会汉书地理志,四民月令反映乡村商业活跃,但没有专门市场,六朝时期:,出现了“草市”,设官职管理;都会城市有建康、山阴等,简要说明古代“草市”的特征及出现的意义。,特征: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远离城镇地处交

7、通便利,政府管理,意义: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唐朝:,“草市”普遍,“夜市”繁荣,出现“柜坊”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最早的汇兑制度,商业都会有长安、洛阳,尤其是 广陵(扬州)称为“雄富冠天下”,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宋朝:,“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突破原先的时空限制, 形成商业街“清明上河图,“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都市商业繁盛,都城汴京

8、“市井最盛”,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元时期商品远销东亚、南亚、东欧、北非等地,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这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卷描写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情景。尤其是城郭、市肆、舟车以及结构精巧的拱桥,无一不刻划得精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明清时期:,明代,会馆和商帮出现 都市商业相当繁华,明朝白银开始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清朝 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唐长安城,北宋汴京城,对比唐代长安城,想

9、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材料阅读,材料一:(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固定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日入市散)。 材料二: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 材料三: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去闹处,通晓不绝 唐:商业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规定商业活动时间。 宋: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

10、易买卖,不再有时间限制。,宋代:东京(开封)与临安(杭州)等都市商业繁盛,清代:苏州、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王莽新朝: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洛 阳、邯郸、临淄、宛、成 都) 以“市” 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扬州“雄富冠天下”,(三)城市的发展(商业都会的崛起),烟花三月下扬州,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11、。 5、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原因:,由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又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表现:,大都市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 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交通、货币等,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史悠久,为什么近50年来只有一位中国企业家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只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

12、侵 建国后:长期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你认为商业的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政策支持、政治稳定、农工业发展、交通发达、市场开拓、城市建设、货币流通、经营理念,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The First Praft Bank,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清代钱庄的票号,巩固练习:,、关于草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代时自然形

13、成的乡村集市 B.宋代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南齐时有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D.后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是在 A.南齐B.唐代C.宋代D.汉代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场景发生在 A.汉都长安B.唐都洛阳C.宋都东京D.元都大都,A,C,C,古代农业经济特点,1、以家庭(个体经营)为生产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即男耕女织) 要注意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基本特点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3

14、、注重精耕细作,集约经营主要特点 4、铁犁牛耕一直成为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具有落后性,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农民家庭等 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是基本形式) 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 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 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