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05153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1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1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1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1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保障概论,钟仁耀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本教材结构,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实务,理论基础 产生与改革 内涵与外延 社会保障管理,老年社会保障 医疗社会保障 劳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军人社会保障,第1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1.1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 1.2 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1.3 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学习目标,1.了解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和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诞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掌握它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所作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 3.理解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理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理论和贫困理论等理论本身的内容; 4.总结上述社会保障一般理论的现实意义。,1.1

2、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 福利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 新剑桥学派 瑞典学派,贝弗里奇 艾哈德 新自由主义 布莱尔,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张,主张国家至上,强调国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劳工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要改革经济和现有生产形态以及改变各个阶层的教养和心理状态; 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作用 。,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庇古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他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得出了国民收入应平均分配的结论,进而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达到收入分配的均

3、等化这一思想应该成为每个国家实行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之一。,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末,卡尔多等人提出并论证了“假想的补偿原理”。 依据补偿原理,政府的某些措施或立法会使一些人得利而使另一些人受损,如果得利总额超过损失总额,那么政府使用适当政策向得利者征收特定税收用来补偿失利者,对任何人就没有不利而对一些人有利,因而增加了社会福利。 . 补偿原理,其实质是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增加。,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此种背景下,凯

4、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核心是如何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凯恩斯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 ,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 但在凯恩斯主义思想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是有限的,是一种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并非真正关注社会保障本身。,新剑桥学派,新建桥学派(Neo-Cambridge School)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英国凯恩斯主义的两大分支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 尼古拉卡多尔 、皮罗斯拉法、卢杰帕西内蒂等,这些学者都曾在剑桥大学任教,但他们又背离了旧剑桥学派的经济主张,故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新建桥学

5、派是以凯恩斯的收入分配理论为依据,建立了一个以现代收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新剑桥学派,新建桥学派的收入分配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向高收入阶层多征税,其税金用于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救济和补贴,从而来改变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不均等状况,减少甚至消除贫困家庭;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只给寡妇和孤儿留下适当的财产,其税金用于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以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变收入不均等状况。,瑞典学派,瑞典学派(Swedish School)于19

6、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并在此后得到很大发展,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大卫达维逊、 古斯塔夫卡塞尔 、克努特维克塞尔、伊里克林达尔、阿萨林德伯克等瑞典经济学家。 瑞典学派开创了以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化”的瑞典福利模式,成为独特的“混合经济”下的“福利国家”。该学派主张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实现“充分就业”;同时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趋于均等化,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贝弗里奇报告,1941年,英国人威廉姆贝弗里奇 被任命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主席,通过调查研究,于1942年发表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

7、 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 ),亦称为“贝弗里奇报告”,该报告旨在保护因各种社会风险导致贫困每一个人员。 该报告认为社会保障计划必须遵循以下3个前提条件、6个原则和3个方面内容: 3个前提:第一,对15岁以下儿童或者接受全日制教育的16岁以下儿童支付儿童津贴;第二,提供给全社会成员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恢复劳动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保健和康复服务;第三,维持雇佣并避免大量失业。,贝弗里奇报告,实施社会保险时必须遵循的6个原则,第一,实行均一的最低生活支付额;第二,实行均一的保险费支出额;第三,实行行政责任和管理的统一;第四,给予充分(适当)的支付额;第

8、五,实施综合性计划;第六,对受保人实行分类。 社会保障计划必须包括的3个方面内容,第一,满足基本需要的社会保险;第二,对特殊情况实行社会救济;第三,特别的任意保险。其中社会保险是最重要的一项保障措施。,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的政策构想是对国民的一生即从摇篮到坟墓所面对的各种经济风险给予收入保障,以社会保险为核心,把社会救助作为最终手段。社会保险采取缴费制,并遵循均一缴费等6项原则。 此外,贝弗里奇还区分了国家责任和个人责任,重视民间活动,他认为国家责任在于实行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在此以上的生活保障是个人责任,即国家并不是介入一切。,艾哈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9、他强调进步的社会经济体制必须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现代社会国家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于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但不同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强调的是国家有限干预下的自由竞争,通过国家积极、适当和有效的干预来维持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以自由竞争机制来实现整个社会的繁荣。 艾哈德在大众的福利中指出,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大众福利,即实际上要消灭社会贫富悬殊,使绝大多数人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他并不主张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来实现社会公平,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实现大众福利。,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理论,它是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理论下产生的,其主要代表

10、人物有芒德尔、拉弗、马丁费尔德斯坦等。 基本主张: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社会保障事业,认为只有市场机制才是解决国民生活保障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即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条件下,国民享受社会保障政策才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他更强调国民个人的自助精神,并认为每个国民都需要确立自我保障意识,家庭也要对其成员承担生活保障的责任。 197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开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即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该理论的影响。,布莱尔,布莱尔,前英国首相,也是当代“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其主要著作有新英国等。 第三条道路是吸取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长所折中的一种思想,即是既不采取完全的市场形式,也不采

11、用国家包揽方式,而是将效率与公平,自由市场与国家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之间实现均衡的一种理论。 “第二代福利”思想,即在社会福利政策上,布莱尔主张社会公正,强调个人、社会和国家共同的责任感(具体社会福利制度主张 参见 教材 P10)。,1.2 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与恩格斯 列宁,空想社会主义,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 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主要著作乌托邦。他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人类社会福利得以充分发展和进步的社会 。 . 康帕内拉 (1568-1639年) 是意大利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主要著作太阳城,他提倡未

12、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们互帮互助和重视国民福利的自然、和谐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2、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 傅立叶 (1772-1837年)是法国人,主要著作有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为方式等。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保障基本理念,认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他把保障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低收入阶层生存和福利的劳动保障;二是中高收入阶层社会关系的真理保障。 同时,他认为保障制度带有政治性,政治对保障制度会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政治保障是重要的保障制度之一。,空想社会主义,2、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 圣西门 (1760-1825年)是法国人,主

13、要著作人类科学概论、新基督教等。他指出社会进步和人们得到幸福,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政府经常的和唯一的职责,就是为民造福。” 他进一步指出,为了实现为民造福的目标,首先必须解决所有制问题;同时应该实行平等制度,而这些只有通过社会改革才能达到。,马克思与恩格斯,社会主义如何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定,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此并没有直接且系统的阐述,他们仅仅是在劳动者的党的纲领等文献中要求实行个别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原则。但认为社会保障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仅仅依靠家庭保障无法满足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费用支出,必须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 其社会保障思想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4、:,马克思与恩格斯,贫困化思想 ; 济贫思想 ; 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 ; 关于必要劳动价值的社会保障思想; 关于最低工资的社会保障思想 。,列宁,1、提出了社会保障相关原则 1912年劳动者保险纲领提出4项原则; 1917年在党纲修正资料中加以概括 ; 1918年10月劳动者社会保障原则中进一步完善。 2、规定了社会保障各种权利 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主要体现在前苏联的宪法中,1936年的宪法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了社会保障权利,该宪法第120条规定,苏联公民拥有在老年、疾病以及丧失劳动能力时享受物质保障的权利 。,列宁,3、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特征 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 ; 社会保障的权利是完全

15、得到保障 ; 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无差别,平等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社会保障的实施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 ; 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或社会来负担 ; 社会保障水平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国家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和劳动者等国民自己来实施社会保障。,1.3 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贫困理论,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1、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保障中的相互关系 .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矛盾 . 公平与效率的相互补充 2、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 . 偏重公平而忽视效率的传统思想 . 以公平为主向兼顾效率的理念转变,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1、市场失灵理

16、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亚当斯密自由主义思想驱使下的市场机制使得经济社会出现经济萧条、失业、贫困者增多等问题。通过政府来举办社会保障制度来弥补市场失灵或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社会公平问题。 2、政府失灵理论 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失灵具体表现为政府对人们的生活领域干预过大,包揽太多。由于片面地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结果导致了社会保障的发展程度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并产生了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1、两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在社会公平的基本目标下,社会保障具有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基本功能 ,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2、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从整体上有积极影响,但其相对影响或个别影响可能是不确定的,甚至是消极的,会阻碍劳动力供给;同时,社会保障费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长短效应不同。 3、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 社会保障支出会成为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因此社会保障必然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从而影响雇主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贫困理论,1、贫困的分类 . 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