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96825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生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生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生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生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0年8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学生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芙蕖阅读导航:选文通过对荷花“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的描写,充分肯定了它的实用价值,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hn d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

2、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终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茎叶:指长大了的荷叶。逸致:情趣。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乃记之而去 D溪深而鱼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迨至菡萏成花 (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

3、赞美与喜爱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赞美喜爱的原因。 5“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句子: 启迪: 6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二)习惯说阅读导航: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培养好习惯,还是克服坏习惯,都应当从少年时期开始。因为这个时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最初阶段,培养好习惯容易,克服坏习惯也容易。这正如文中所说:“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俯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侵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

4、(zh)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胃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急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zhng)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zh)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养晦堂文集)【注释】俯:低头。弗得:没有心得。径尺:直径一尺。侵淫:同“浸淫”,逐渐扩展。履:脚踏。 踬:绊倒。先君子:旧时自称死去的父亲。先,称已亡故的前辈时使用的尊称。语之:对他谈了这事。何为:哪里还谈得上。顾:回头看。童子:未成年的仆人。蹶然

5、:猛然。既:已。习:积习、习惯。中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窒:阻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语之,顾而笑曰 (2)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3)每履之,足若踬焉 (4)甚奇之 2把文中画线的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3文中作者举室内有洼洞的例子,目的在于 4本文揭示的道理是:(用原文回答) ;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用原文回答) 。(三)孝者荣,不孝为耻阅读导航: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应认识到:孝者为荣,不孝为耻。文章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父亲被感悟。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

6、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乍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选自原谷谏父)【注释】捐:抛弃,舍弃。舆:手推辜。 更:再。是以:即“以是”,因此。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是负义也 (2)捐祖于野 (3)无需更作此具 (4)乃载祖归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3原谷先后采用什么方法规劝父亲?(用自己的话回答)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四)诫子书阅读导航:诸葛亮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身居相位仍不忘告诫子女修身养性,生活上俭

7、朴,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段,想想看,你今天要不要也应这样做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d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行:指操守,品德。澹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淫慢:指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接世:接触社会,有“为社会所用”的意思。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8、一项是 ( )A卒中往往语 B非澹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静以修身 (2)俭以养德 (3)非澹泊无以明志 (4)非宁静无以致远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五)鸣机夜课图记阅读导航:选文作者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的悉心培育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尊师和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青少年在学习的道路上要有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不辜负长辈对我们的期望。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

9、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 :“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chi) 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差:同“瘥”,病愈。1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1)手自笔录 (2)尝趋百里外暇更录唐宋人诗 未尝寝录: 尝: 2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段选文的大意。 4选文中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六)陶母责子阅读导航: 陶侃年轻的时候,做了掌管渔业的小官。有一天,他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吃。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回信责备陶侃说:“你是官吏,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吃,不但对我毫无裨益,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这表现了陶侃母亲对儿子从严要求的好品质。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gn)鲊(zh)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